申论材料分析题方法,申论材料的审读方法摭谈

申论材料分析题方法,申论材料的审读方法摭谈(1)

自从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以来,申论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材料是应试者作答的基石,是解题之源。倘若研读材料不细,偏离或脱离材料主旨,做答便无从着手,考试必然不会成功。故而,材料的审读是申论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应试者应如何审读材料呢?根据教学和辅导学生备考的经验,笔者建议如下。

申论材料分析题方法,申论材料的审读方法摭谈(2)

一、仔细研读申论的做答要求

其因有二:

第一,只有明确了做答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审读过程中,把握中心,有效取舍材料。

第二,做答要求中,隐藏有许多关于材料的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概述题和写作题透露了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样,未读材料之前,便对材料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把握。以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第一题为“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写作题中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考生为:人与自然。从要求中可以明显看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存在争议,而问题实质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这样,审读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整体轮廓,审读过程中,就要重点分析不同意见的理由,并在比较鉴别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申论材料分析题方法,申论材料的审读方法摭谈(3)

二、精读材料

虽然诸多参考资料都建议先泛读,以便于整体感知材料,然后再精读,但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研读申论要求过程中,基本上对材料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且目标已明确,如果再进行泛读,事倍功半,过于浪费时间。最佳做法应是直接精读,第二遍再略读。当然精读也要有一定的策略。

(一)精读材料的注意事项

1.系统思考,全面辩证

申论考试虽然考察多种能力,但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出给定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存在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有无危害,材料中给出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也正是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

在遵循这一逻辑顺序的前提下,必须全面辩证的思考问题。如现象中存在哪些成绩与不足,不足即问题;对某一问题或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就要考虑到赞成者的理由是为什么,有无不足,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有无合理的成分。能否将二者的观点进行融合,以扬长避短。

2.细心筛选,明辨主次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当然,筛选的依据就是试题的作答要求。这样,阅读时,重点的内容细读,非重点的则略读。

3.敏于感触,及时捕捉

在阅读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解题的灵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一定要善于捕捉,否则,稍纵即逝。应及时在试卷空白处写下一两个关键词,这样,在答题过程中可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4.透视现象,把握实质

申论阅读往往涉及很多材料,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材料,并依此进行分析得出这段材料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审读时要从各个子材料中跳出来,居高临下进行俯视,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各子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出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得论述深刻。

例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如何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如果仅局限于表面现象——怒江水电开发,就无法深入地分析问题了。

5.理解精神,明确方向

把握了问题实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正确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或精神,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指导思想错误,思路发生偏差,必然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需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材料中包含感情色彩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中含有命题人的态度,考生需与之保持一致;二是权威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是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定性话语,为考生指明方向。三是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例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材料反映出对怒江水电开发存在争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那么,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呢?材料4这样写道: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怒江水电工程,2006年水利部某负责同志表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始。虽然当地希望尽早开发,但即便是没有争议的—两个水电站,也要在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理论实施开发。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水利部某负责同志的话语为争议定下了调子:开发是一定的。在如何开发问题上也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如果再结合参考文献和十七大报告内容,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显而易见了:保护前提下的开发。

申论材料分析题方法,申论材料的审读方法摭谈(4)

(二)阅读第一遍——精读 材料,吃透子材料内容

第一遍阅读方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建议第一遍阅读时间:25分钟左右。要边读边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及时评点并总结段落大意。

1.把握主旨句,整体感知具体描述性语句

主旨句即反映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主旨句一般情况下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首句;(2)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尾句;(3)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

而材料中具体的描述性语句的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作为典型事例出现;(2)出现于主旨句之前或之后;(3)作为干扰内容出现。对于第一种情况,要结合申论要求,整体感知。找出其反映的问题(可能包含原因)或经验;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要把握了主旨句即可,具体内容采用略读,一扫而过;对于第三种情况,直接略读即可。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3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1至7月,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4亿元,同比增长33.66%;

产品销售收入284.31亿元,同比增长29.36%;利润总额113.71亿元,同比增长46.38%,利润总额的增长超过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据悉,去年8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该段中划线文字的前面近200字的数据描述只不过就是为了说明汽车工业的成绩,即划线的文字而已。因此,可以快速扫视,只要能够找出划线部分即可。

2.留心关联词,注意关键词

审视关联词语,能够得到诸多有效信息。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要注意与此相关的常见词。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

总结一类事物或现象时,也会出现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表明、看出、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例如: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模式”已经到了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如何实现转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路径。低水平的劳动力、旧产业离开东莞,高层次的劳动力、新产业从何而来?”(摘自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首句“表明”一词揭示下文将是对“种种迹象”的结论性分析,即“东莞模式”需要转型,但如何转型尚需探索。

再如:

某专家认为,东莞为了产业转型不断探索而仍不得其门而入,全国其他地方的“东莞化”却如火如荼的进行。长三角地区被人津津乐道的“昆山模式”,其实和“东莞模式”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引进的制造业相对环保、高端而已。其他地方,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天津这些城市的新特区,也不乏类似“东莞化”的克隆者。

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实非明智的选择。(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资料5)本段文字中“认为”一词,表明下文将谈专家的观点,即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精要评点,简写段意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重要语句要随时圈画评点。评点要凝练,可采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标注,只要自己明白即可。如原因可标为:“因1”、“因2”;问题可标为:“T1”、“T2”。

同时,当读完一段子材料时也应对子材料的内容做一下概括,当然,没有必要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现状”、“原因”、“措施”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我们精要评点,概括段意的目的是为第二遍梳理思路,系统把握材料内容作准备。

(三)阅读第二遍——跳读材料,分类组合,理清脉络

第二遍阅读方法:速读与跳读相结合。速读是要迅速采集有效信息;跳读是阅读第一遍阅读不理解的地方。建议第二遍阅读时间:5~10分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申论给定材料并不是一片完整的文章,而是有诸多子材料组合在一起。子材料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存在。因此,第一遍的阅读只不过是对整体材料的各个局部作了分析。要真正了解全貌,需将肢解的局部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必须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按一定逻辑关系对给定材料的内容进行分类组合。这个逻辑顺序如前文所讲,现状怎样?有无成绩、存在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有无危害。如何解决问题?材料中给出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所谓分类组合,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这样,所呈现的结构无外乎三种: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

纵式结构:现状及问题——原因——对策。纵式结构体现的是逻辑顺序。

横向分类组合,内容一般呈现两种关系:并列或对立。并列关系如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对立关系如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

随着申论命题的逐渐成熟,阅读量不断增加,材料内容上呈现多层次性,结构也愈加复杂,一般不会是单纯的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而是纵横交错式。

纵横交错式结构中,以纵向为轴,横向扩展。横向分类组合可存于纵式结构的每个环节。如:现象或观点可能有甲乙丙丁各类;现状可能有成绩和问题;原因可能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影响可能有正面和负面;谈措施也可能存在多条。

例如,2004年试题。给定材料比较杂乱。通过梳理,可以看出整篇材料呈并列式分布,包含汽车工业和交通拥堵两方面内容。而汽车工业又包含现状与发展趋势;关于交通拥堵问题又包含三个方面:表现、多个原因和多种借鉴经验。

经过两遍阅读,基本可以将给定材料消化,然后再去答题,便可迎刃而解。

文|孙义山,来源:申论荟公众号侵删


欢迎关注@申论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张申论定乾坤。申论荟,会申论,让申论考试不再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