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

【七】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①’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 ,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

传习录八大人格君心

【七】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①’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 ,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①大人格君心:“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

接上一讲,先生继续说“格物”,关于“物”,上一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么“格”究竟是什么个意思?

“大人格君心”出自《孟子》,原文是“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意思是“只有大人才能纠正君主心体上的过失”,“格”字是纠正的意思。

阳明心学中“格物”的“格”是把心体里不正的东西去掉,让心体里充满正的东西。“格”在这里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纠正的意思。心一旦偏离“正”,意念就要不断地把心扶正,把心体上攀附的贪嗔好恶清除掉,将心中意识从偏倚的状态扭转到正道,让心体随时保持廓然大公的状态。“将不正的扭转为正”,“格物”可以理解成,将心中的杂质清除,让心体保持纯净,充满天理。心体充满天理,无一丝一毫杂质的纯粹状态,对外的表现就是仁义礼智信,坦坦荡荡的幸福感,一身浩然正气。将心中的偏倚状态的私意纠正掉了,所剩下的状态就是“存天理”,也就是“明明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