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孔子国画(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南巡幸驾曲阜,亲至阙里孔子故居,赐御笔「万世师表」榜书,悬于大成殿中。翌年下诏摹搨此匾,颁发给天下文庙,「万世师表」四字亦因此成为孔子的最佳代称。而今,「万世师表」也是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大成殿内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块匾额。
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祖先为受封于宋国的殷商后裔,生于鲁国,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世敬称孔子或孔夫子。他是东周时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曾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修春秋,成为后世科举取士必读教材,影响华夏文化至为深远。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亦受其学说沾溉,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孔子被孟子尊为「圣之时者」,意思是其思想能适用于各个时代。孔子的言行、事迹,与周游列国的见闻,皆保存于《论语》、《孔子家语》,或散见于《史记》与诸子百家经史故事。本院书画藏品中,颇多与孔子相关的作品。除了绘画、版画中的各类孔子肖像,书法中诸多汉隶名作、历代碑刻、经典箴言,以及御笔书匾等,也都是汉代以来尊崇儒术所留下的历史轨迹。本次共选展三十五件,分「圣贤小像」、「刻碑崇圣」、「历代尊儒」以及「经典图绘」等四个单元,援以向这位数千年来,以圣德雨露滋养华夏文化的万世师表致敬。
圣贤小像 至圣先贤半身像
孔子晚年虽然已成王者之师,但最早为孔子画像塑形的记载,见于《后汉书.蔡邕传》,直到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置鸿都门学,方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时间比孔子在世时晚了六百多年。今日所见,各种各样已成既定印象的孔子绘图,其实泰半出于后人根据文献描述的揣摩和想像。
宋 高宗书孝经 马和之绘图 册 28.8× 33.7cm
经全文共十八章,据说是曾子(前505-前435)问孝于孔子,由曾子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分为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等五个层级,标示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本幅选自《宋人书画孝经册》第一开,绘孔子居中讲学,曾子长跪问孝。推测原为图文相连的长卷,后因破损改装成书画分开的册页形式。全册图文相辅,画幅各藉不同场景,诠释各阶层人士尽孝及忠君的双重意涵,充分突显了「为君主立言」的创作初衷。本册书风略似高宗,应是御书院书手代笔。画幅风格与马和之不同,实为宋人託名之作。
清 圣庙祀典图攷 至圣先师孔子像 18×12.5cm 清道光六年顾元刊本
〈至圣先师孔子像〉线描版画,绘孔子浓眉丰髯,冠服端整,持笏正坐。由手势与面部张口露齿的表情推测,所绘应为《论语?乡党》所记孔子「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之言貌。孔子持物见《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依古礼制,诸侯士大夫须持笏见天子,在天子面前若需指画,则以笏为之。本幅所绘为孔子在庙堂之上为天子陈述政事的情形,线条类似高古游丝描,笔笔均匀细劲。对开文字为自周至隋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追封。
刻碑崇圣
孔子逝世之后,历代帝王与地方官员追封祭祀孔子、修筑孔庙皆刻石立碑以志其事。撰文书碑者皆为当代文坛书坛的一时之选,久而久之,形成了盛名远播的碑林,其中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均为汉隶杰作,为今日的书法爱好者,留下诸多值得师法仿效的名品。
汉 乙瑛碑 轴 191.1×88.5cm
〈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立。碑文记载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求依照汉代祠庙定制,设立百石卒史,负责孔庙礼器、春秋祭典各项礼仪。事经鲁前相乙瑛、后相平,以及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先后奏闻,终得贤者孔龢,以学德兼备、事亲至孝,获选充任此事。原碑在山东曲阜,又称「孔龢碑」,目前安置于曲阜孔庙。碑文隶书,端谨肃穆,沉厚雍容,清人推为汉隶典型,是最多人师法的隶书范本之一。
此碑除庙方执事人员外,数度提及「出王家钱给犬酒」,「河南尹给牛羊豕鸡□□各一。大司农给米」,可为孔庙草创期祭品的参考资料。
魏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轴 213.6×83.3cm
〈李仲璇碑〉,全称〈李仲璇修孔子庙碑〉,东魏兴和三年(541)刻,现存曲阜孔庙。碑额以末端如爪之篆书「鲁孔子庙之碑」。文记兖州刺史李珽修缮孔庙颓牆,复塑孔子容像,且为孔门十贤立像事。碑文楷书,隶意为多,间杂有大小篆及分隶等书体,并大量使用异体字,反应当时流行的书艺风尚。
此碑为目前已知最早为孔子及十弟子塑像之纪录。古时孔庙原有孔子塑像,明太祖(1368-1398)时因某些雕像无法表现孔子神态,下令尔后新盖孔庙,皆以牌位取代塑像,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命撤全国孔子像,全以牌位祭祀,是为今日孔庙少见孔子塑像的原因。
历代尊儒
孔子也许是对中国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其影响力见于历史长流当中,如荀、孟诸子之言、历代丛出的解经衍绎之书、名儒秉持孔子精神所撰写的箴言、以及清代大量被翻译成满语的四书五经之中。此外,各地孔庙的御赐匾额,也能看出孔子殁世而名称,受到历代帝王追尊的无比殊荣。
清 圣祖 御笔书万世师表 横披 109.2×393cm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崇尚儒学、理学,平生勤于书艺,曾临晋唐以来古帖,后得沉荃(1624-1686)指点,习董其昌(1555-1636)行书并兼取宋元名家。
孔子第六十七代嫡长孙孔毓圻《幸鲁盛典》载,康熙二十三年岁次甲子(1684)圣祖驾幸孔子故居,颁赠御书「万世师表」卷;并于次年下诏摹搨此匾颁赠天下文庙」。
本幅原为孔府文物,字体敦厚,下笔沉稳,力道匀称,收笔峻快果决,是罕见的圣祖御笔擘窠大字佳作。字画层次清晰,笔踪毫芒靡遗,信是目前各地孔庙圣祖御笔赐匾所祖原蹟。
民国 溥儒 满文书大学 形式:单片 尺寸:20.5× 43.2cm
溥儒(1896-1963),字心畲,号西山逸士,恭亲王奕訢之孙,清室贵冑,世居北京。幼即究心诗词、经史、书画。潜心丹青,以临摹古书画入手,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后迁居来台,为台湾近代最重要的国画大家之一。
本幅为寒玉堂寄存,以满文官书体录《大学》,起自「大学之道」,止于「未之有也」。款题:「以上经一章,溥儒。」清代统治者秉持「道统即治统」原则,重视儒家经典,作为合理统治中国的理论依据。康熙年间(1662-1722)即译四书成满文,成为经筵日讲的材料。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也影响了满族思想文化。
清 蒋元枢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清彩绘本 32.3×41.1cm(杜堇《玩古图》)
明 杜堇 玩古图 绢本设色 126.1×187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蒋元枢(1738-1781),字仲升,号香岩,江苏常熟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任台湾知府,四十一至四十二年兼护理分巡台湾道,任内多有建树。本幅〈孔庙礼器图〉选自《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乾隆四十一年因「台郡孔庙皆用铅锡,已属陋质,至豆、边、簠、簋,既非合度,且多未备」,故「元枢谨按阙里制度,自吴中选匠设局,购铜鼓铸备,造礼乐各器,计用铜万馀,解运来台」。翌年亲撰碑记,与董事陈作霖(约活动于十八至十九世纪)、?朝英(1739-1816)?石记事,碑现存于台南孔庙,是早期台湾尊孔的重要文献。
经典图绘
西汉以后,孔子思想日益受到帝王重视,政府大力推行的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调节维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关系,并成为士人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精神指导,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孔子所崇敬的勇者卞庄子、採集的诗篇等,甚至孔门弟子的故事等,都被画成配合文本相互参照的图绘。
宋人 卞庄子刺虎图 卷 39×169.1cm
卞庄子是鲁国(前1027-前250)卞邑大夫,有一举而获二虎之勇,齐人惧之,不敢伐鲁。此卷所画故事,见于《战国策》及《史记.张仪列传》,故事意涵与鹬蚌相争类似。画中一牛已倒毙于草上,二虎争牛而斗。卞庄子持剑欲行刺虎。一人上前劝止,谓待虎斗毕,再行刺虎则可以逸代劳。卷后负剑、奉轴、操杖、执如意者六人。本幅无款,笔法细劲,画虎虎相斗,卞庄子之勇,均为宋画古风,极为生动。
《论语-宪问第十四》孔子答子路成人之问,即以卞庄子为勇者范例。子路与卞庄子同为卞邑之人,崇尚孝亲武勇或为其地风俗。
元 赵孟頫 瓮牖图卷 27.1×100.5cm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诗文清远,书画复唐宋古风,为后世所宗。图绘子贡见原宪于其居所,桑木为门轴,破瓮为窗口之陋室,以昭示君子以德乐道之理,故事出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经商相鲁致富。原宪,宋人,少孔子二十六岁,乐道隐居而贫。
本幅山石无皴,仅钩勒轮廓,后填以青绿,人物衣纹行笔柔畅有力,有唐人古风。画幅右下有千字文「索」字编号,卷后则有项元汴题识「明嘉靖卅年(1558)秋八月重装于天籁阁」,并有「原价五十两」之记述。
孔子、颜渊-至圣先贤半身像 册 尺寸:33.3 x 24.3
全册六十开,图绘起自孔子,终至许衡(1209-1281),自春秋(前770-前476)至元代一百二十位历代名儒,原在清宫安奉历代帝后贤臣图像的「南薰殿」。
按题签封号,可知绘制止时间在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追封孔子各大弟子公爵之位以后。本次选展为首以孔门四配十哲顺序装裱的七开,十哲见《论语.先进第十一》,孔子自言孔门四科之佳者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四配之例则成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颜渊、曾参、孔伋、孟轲配飨。
曾参、孔伋-至圣先贤半身像
孟轲、闵子骞-至圣先贤半身像
冉伯牛、冉雍-至圣先贤半身像
宰予、端木賜-至圣先贤半身像
冉求、仲由-至圣先贤半身像
言偃、卜商-至圣先贤半身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