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小微融资(培育耐心资本)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9期 “专题:科技与金融融合逻辑与建议”,原文标题《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本文为精简改编版
薛 薇1 胡贝贝1* 魏世杰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我国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已历经 40 余年,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环节的科技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科技金融提出重大挑战和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升级发展。面向新需求建议完善基于创新规律的融资体系,构建差异化定位、一体化链接的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大胆创新金融制度,探索建立全国政策性科技银行、在“新三板”建立终身保荐人制度等新举措;进一步明确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培育“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长”;优化创新导向的政策环境,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与金融结合(又称“科技金融”)是各类资本通过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平台等媒介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匹配,推动科技企业加快成长、新兴产业加速扩张的过程。科技金融是推动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创新面临从后发追赶转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挑战,这些都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我国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科技创业投资快速发展
天使投资与创业投资是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实现技术资本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截至 2020 年末,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数量 3 290 家,是 2006 年的近 10 倍;累计投资项目近 3 万家,其中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占比分别为 18.5%、32.0%;管理资本总量 11 157.5 亿元,是 2006 的近 17 倍。从机构数与管理资金规模看,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
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
资本市场是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2009 年,创业板设立;2013 年,“新三板”改建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2019 年,科创板设立并试行注册制;2021 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既有服务于大型成熟企业的板块,也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板块。
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展
银行是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媒介。截至 2021 年末,全国各类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总数达 959 家;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 23.2%,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出 12.1 个百分点。2021 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 3 098 亿元,惠及企业 1.5 万家。
科技保险初具规模
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已成立科技保险支公司超过 20 家,法人科技保险公司 1 家。2017—2020 年,科技保险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风险保障超 1.79 万亿元。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转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助于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主体看得懂科技企业潜在价值,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对于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多数地方都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以财政投入方式创新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金融
各级政府通过股权投资、风险补偿、担保、贴息等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政府引导基金是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截至 2019 年 6 月底,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共 1 311 支(国家级22支),总规模 19 694 亿元。
2 科技金融面临的新挑战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硬科技与颠覆性技术引领和深化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金融资本如何加强支持硬科技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企业,如何建立相关的发现与筛选机制,以及如何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利益等,都是科技金融新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换期,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金融资本如何支持企业由商业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型,如何构建功能互补、运行顺畅的融资体系,如何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搭建有序衔接的金融链等,都是新时代对科技金融提出的新挑战。
此外,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由导入期进入快速拓展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度推进。金融资本如何结合当下产业变革的新特征、新规律,有效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速成长,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科技金融面临的重大挑战。
3 新时代科技金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是高质量发展需要与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必须提质增效,金融资本无论在总量还是结构上都必须与之匹配,但我国目前科技与金融结合并不充分,创新链与金融链的良性互动尚存在障碍。
间接融资体系未与直接融资市场形成互补
1. 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虽然大幅上升,但金融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相反,美国的融资体系以直接融资为主,且完全是市场导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更容易实现对颠覆性创新的融资支持。
2. 我国尚未建立专业的科技银行,现有间接融资创新主要集中在贷款或债券产品创新,缺少组织机制创新。很多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服务科技企业的金融机构,通过打破传统组织与管理模式,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美国硅谷银行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与创业投资紧密合作、建立专业服务团队等方式,向传统上被认为不能贷款的早期阶段高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欧洲国家重在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如法国国家投资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下设中小企业公司(KFW-tbg)专门为中小企业、初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中长期低息融资和股权融资。
3. 我国银行体系考核短期化,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服务。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份额占到信贷存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也是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上的发债主体。
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对市场补充与引导功能不足
无论是硬科技,还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投资活动都面临风险大、周期长与不确定性强等特点,社会资金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单独承担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长”,共担风险,协同作战。但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很多以直投基金形式进入竞争领域;由于资金量大、成本低、比市场创业投资基金更加具有竞争力,一直存在与社会资本争利现象。此外,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评价也存在短期化问题,强调投资金额与盈利水平,这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与民争利。
金融投资短期化与低风险化问题明显
当前,无论是股市、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还是银行贷款都存在严重的短期化问题,投资硬科技、颠覆性技术的耐心资本偏少,支持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资金偏少。总体看,欧美创业投资也存在追求短期化和头部企业的倾向,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加明显,但其对种子期和早期企业的投资占比仍然大幅高于我国。2020 年,美国创业投资对天使/种子期和早期的投资项目占比分别为 41.76% 和 29.61%;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 6.33% 和 26.54%,总量达到了 540 亿美元,约是我国创业投资当年对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投资总额的 15 倍。
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善
1
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质量关注不够,对耐心资本引导不足
我国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持股时间限制较低(2 年),对天使投资没有优惠倾斜,对投资退出环节尚未建立奖励成功投资、分担失败损失的支持机制。此外,我国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仅适用于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但备案条件更适合大型投资企业。发达国家的类似政策并不要求备案等实质性审批条件,美国的创业投资甚至免于证券监管。
2
“资管新规”限制了股权投资特别是创业投资获得稳定资金的渠道,进一步加剧了投资短期化与低风险化
2019 年以来,我国创业投资资本中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大幅下跌,2021 年仅占总资本的 4.14%(2018 年为 7.04%)。美国创业投资的资本来源一直以稳定资金为主,包括养老基金、退休基金和捐赠基金,2019 年三者分别占资本来源的 21.5%、25.2% 和 10.1%。
3
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仍然不足
我国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集聚资源为主,对投融资双方的多样化需求服务能力不强,对知识产权运营与价值体现缺乏专业化服务,对投融资双方的桥梁作用发挥不足。
4
股票发行和并购市场依然存在体制缺陷、发展缓慢,大量创业投资难以退出,倒逼创业投资机构追逐少量投资标的
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大量科技企业无法上市,很多选择境外上市。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出和监管制度并不健全,资本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不同资本市场分层并不明显,缺少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特点的特色服务和制度创新,难以实现不同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
如我国不同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都趋向于成熟企业。最新数据显示,创业板 1 154 家上市公司中,首发上市时成立 10 年和 20 年的公司占比分别达到 71.58% 和 13.00%,而主板上市公司中上市时成立 10 年和 20 年的公司占比则为 49.35% 和 12.46%。
4 政策建议
面向新时代,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需升级发展,基于企业高质量创新需要和技术创新不同环节的特征,形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连续性金融链条。
完善基于创新规律的融资体系,增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动力
1
引导长期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
支持社保属性的资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为早期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提供长期资本。
2
推动股权和债权相融合的“投贷联动”融资试点
总结经验,完善办法,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的创新模式,并将知识产权运营纳入“投贷联动”中来,发挥知识产权投资的价值优势。
3
加强对成长期科技企业融资的保障服务
支持企业参与发起设立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科技证券公司,允许财政科技拨款以适当比例为高风险科技项目或成果转化过程投保,以为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4
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和退市制改革,严格坚持股市各板块各自的功能定位。比如,科创板要坚持支持“硬科技”企业,避免追求短期做大规模。
大胆创新金融制度,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模式
1
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借鉴德国、法国政策性银行的经验,建立全国政策性科技银行,以解决我国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偏好问题。政策性科技银行可以开展面向中小商业银行的科技信贷转贷款业务;发行科技创新专项债,扩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探索建立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加强产品创新等。
2
在“新三板”推动终身保荐人制度,丰富融资功能
“新三板”挂牌企业风险较高,要从降低风险角度解决资金供给不足;建议借鉴英国另类交易市场经验,引入终身保荐人制度。
3
在国家层面设立颠覆性技术直投基金
基金可由中央政府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共同出资设立,并根据颠覆性技术特点设计颠覆性技术项目的发现和筛选机制。
4
建立股权众筹法律法规
为难以获得创业投资的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形成产品众筹与股权众筹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众筹融资路径。
恪守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打造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引擎
1
切实坚持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长”的使命定位
提高引导基金比例,降低直接投资比例,并严格限制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对规模以上成熟企业的投资比例,避免其单纯追求经济回报。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要发挥补充市场投资基金的积极作用,并与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形成衔接。
2
支持市场化创业投资母基金的发展,与“国家队”形成合力,共同支撑硬科技企业发展
建议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注重与市场化母基金合作,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多长期资本。
3
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要尊重社会资本构建自身投资组合的权利
允许社会资本通过设定不同阶段投资组合的方式来分散“投科”“投小”“投早”“投长”带来的风险,确保子基金能够可持续运营。
4
完善对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评价制度
对创业投资基金的评价应注重“投科”“投小”“投早”“投长”和股权长期持有;对创业投资子基金的评价也不宜设置过多硬约束条件,要尊重市场化投资机构有自身的风险评价体系,给予社会资本更加包容的环境,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与引导基金合作。
优化创新导向的政策环境,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1
税收优惠政策是引导金融资本的有效政策抓手,建议围绕引导金融资本“投科”“投小”“投早”“投长”,完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1. 建立“阶梯式”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机制。股权投资期限越长,投资可获得的税收优惠力度越大,同时对退出环节的投资收益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征优惠。
2. 将创业投资税收优惠对象扩大至母基金。允许有限合伙制基金对初创科技企业的投资额抵扣能够“穿透”到其有限合伙制母基金的法人和个人合伙人,但仅允许“穿透”一层。
3. 简化创业投资机构的备案要求。借鉴国际惯例,取消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实质性审批,以及税收优惠享受的相关备案要求。
2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提高科技与金融结合效率的重要环节,建议针对提高平台专业化服务质量问题开展顶层设计
1. 鼓励形成以创新主体为节点的数字化信息汇聚平台,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与精细化支持机制,开发满足资金供给主体和创新供给主体特定需求的专业服务产品。
2. 针对科技企业设计定制产品,服务内容可涵盖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融资租赁、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等多种业务。
3. 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服务。
薛 薇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财税科技政策、财政科技投入、多元化科技投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软科学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科学技术部战略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 10 余项。出版著作《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国内外实践研究》,在《中国软科学》《税务研究》《国际税收》《中国科技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准公共科技产品的供给新模式”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胡贝贝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期专注于创新政策、科技园区、数字化创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科学技术部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 60 余项。在《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
文章源自:薛薇, 胡贝贝, 魏世杰. 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 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9): 1206-121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71500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