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

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岁月里,皇帝无疑是让无数人梦想的一个身份。凭借着无上的权利,坐拥天下财富,享尽人间富贵。然而在那一道道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高不可攀的红墙之内,皇帝的生活却并不那么如意,就拿最简单的吃来说。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1)

作为皇帝,在咱们普通人印象里,自然是山珍海味,珍馐佳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怎么还能不如意呢?如果按这么理解那也没错,毕竟在古时候能吃饱吃好的人毕竟不多,但大多数的皇帝最多只能算吃饱这一类,吃好却谈不上。

首先,皇帝即便是真龙天子他也是个人,既然是人那吃东西总得有个量,总不能胡吃海塞撑死自己。

面对一桌子少说100个菜,一盘儿菜夹一筷子都是做不到的。据宋朝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记载:

宋高宗驾临清河郡王张浚家,按照宫廷标准备有菜肴180多盘,其中干果,蜜饯,鲜果占一半。剩下80余种,有下酒30味,插食7色,厨劝酒10味,对食10盏,晚食6色。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2)

其中对食就是大菜,类似于咱们今天的招牌菜。晚食就是下饭菜,可以是凉食,也可以是小吃。并且所用的材料要备齐猪、羊、鸡、鸭、鱼、鹅、兔、鹌鹑等常见的之外,还要有鹌鹑、虾、鳝、蛤蜊、水母、螃蟹等海鲜……

看着上面的菜单,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啥胃口了。如果你不信,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吃自助餐,或者年夜饭的胃口。

其次,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吃饭,睡觉,走路,说话都有十分繁琐的规矩,不能失了体统,有损皇家威严。

皇帝吃饭的礼仪各朝大同小异,但都有所要求,以清朝举例:

皇帝用膳不可随意,不能说皇上饭量大一天吃八顿。真正意义的“膳”,每天只有一顿,就是晚饭。早上一般不超出10个菜,中午30个左右,其余时候皇上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传一些点心。

皇帝用膳须守时,通常清朝皇帝传膳时间在晚上6--9点之间,御膳房过了中午就要开始准备,因为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传膳,所以早早就做好在锅里热着。一旦皇上传膳,要在一刻钟左右送到皇上跟前。皇上吃饭的时间约1个时辰,宴请大臣,重要节庆除外。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3)

皇帝用膳不可挑食,中国向来以农业立国,所以大多数君王都会尊崇祖训,对于上百种菜肴尽量都要品尝一二,表达自己珍惜农民劳动的仁慈之心。若是遇到那个皇上指着水煮鱼吃,一旁伺候的太监就要委婉的劝说皇上,给皇上弄几个别的菜吃。

皇帝用膳不可失仪,通常皇上用膳的时候不能自己去扒拉菜品,都要让太监先挑到御碗里,然后皇上在从自己的碗里夹着吃。吃的时候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温吞有度。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通常只能叫三次,超过了就有失颜面。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4)

好了,看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谁还想去当皇上吃天天吃御膳的?我自己在家啃鸭脖蘸芥末不行吗?我一顿吃八份烤腰子不行吗?何必去受这罪。

不过即便是这样,皇帝的饭菜也不能让人满意,咱们老百姓总以为皇帝的御膳是宫中御厨做的,味道一定是绝佳,其实不然。据明崇祯年间一名叫何玉的御厨所著《食闻录》中记载。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5)

他当御厨的年月,每日皇上所用的上百道菜当中,至少有一半都是之前剩下的,甚至不少东西都臭了,像是象拔,鲟鱼什么的,宫廷存货也不多,而平日的菜单中这都是必须要上的,那怎么办?老御厨师父就用前几日剩下的已经有味儿的比如“清真象拔”这道菜,加上大料给做成卤煮象拔糊弄几日,再回来再给切碎,剁细配以一些吸味的食材,又给换一种做法。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6)

看看,当个皇帝,还常吃过期变质的东西,这皇帝当得有意思吗?不过这还没完,最可恨的就是有一些皇帝连馊的有时候都吃不上。燕北老人在《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中说光绪帝:

“每日三膳,其馔有数十品,罗列满案。然离御座稍远的食品大多腐臭。较近的虽不腐臭,但又干又凉,不能可口。”光绪帝为此多次想换些菜品,御膳房按规矩得奏明慈禧,慈禧便以不节俭为由来责备光绪,光绪只好作罢。这下御膳房更加肆无忌惮,在李莲英的默许下对于那些皇帝太后不爱吃的菜,比如西湖醋鱼,干脆用木雕代替,美其名曰“目食”。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7)

不过这样的恶劣手段还是被光绪发现了,要杀御膳房总管,御膳房的太监只得去找李莲英。最后慈禧太后不但没责怪御膳房反倒是表扬了他们,说是:“尔等懂得体恤朝廷赔了银子,该赏!”光绪皇帝气炸。

慈禧大骂光绪忘恩负义(御厨用木雕冒充御膳)(8)

最后一句话,皇帝的生活并不光鲜,用个不太合适的比喻:别总看着贼吃肉,没想到贼挨打。咱们老百姓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奥拓一走,天下我有才是最舒坦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