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1)

乍一看还以为是战争大片呢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2)

海报里不应该没有平山忠道、尾崎镜子

这两张海报设计的不得要领,没有走心。

昨晚看的这部电影,网友评价7.5分,而我给它打9分,因为内容极其丰富,历史背景非常广泛,剧情回转令人拍案叫绝。看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又搜索了一下网友的评价,很多人对这种脑洞大开的剧情安排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仅仅终止于平山忠道与尾崎船厂沆瀣一气的舞弊行为。如果不是看过这部电影,还以为是腐败大案呢。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电影,剧情的转折源自截然不同的逻辑解释,等于是一步跨到另一条逻辑线上,就像搭乘扶梯的人,一下蹦到反向扶梯上,而不是始终在一边折腾。这种剧情给部分观众造成了理解困难,可能他们的惯常思维方式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这样一部佳作,不写点什么天理不容。

详细的剧情介绍我就不赘述了,网上有高人写的比我好,推荐《日本为何要造"大和"舰?<阿基米德大战>的答案绝对超出想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同时我也乐得偷个懒。

我想要分享的是在网上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观影感受。

1、 数学之美

数学对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场,学的时候几乎吐血,学完之后屁用没有。但是在有些高人眼中,数学是整个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是解释一切复杂现象的终极工具,是科学王冠上的宝石,是上帝完美的杰作,是智者的一生挚爱……一言以蔽之就是最流弊。

男主角棹直虽然是帝国大学的肄业生,但是他的造诣已经是大师级了。而且男主自带Excel里面的Σ功能,两个五位数的乘法一两秒就能算出来。这些都仅仅告诉观众他是个天才,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关键时刻跳出固有思维:第一次是以常规方式计算造价时间不够,情急之下他推导出出一个一元函数,用钢材消耗量就能直接算出造价。第二次是揭露平山忠道舞弊行为却被老谋深算的老家伙反戈一击,他又突然指出初版"大和"的结构设计缺陷,把老头子当场干翻在地。他的这一波操作让在座的山本五十六错愕不已。第三次逻辑跨越是听了平山忠道的解释后,由反对建造"大和"转变为支持建造。这种能力已经超出了智商的范畴,能够在多条不同逻辑线之间来去自如,这是一种大智慧。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3)

摊开40艘军舰的账本,从中找到规律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4)

神奇的公式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5)

平山老头彻底服了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6)

棹直被平山的神逻辑雷到外焦里嫩

电影毕竟出自于虚构,不足以显示数学之美,那么我们可以看看真实的案例——图灵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破解了纳粹德国密码,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惊世骇俗贡献。约翰·纳什是数学家,但是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博弈论。牛顿,他的经典力学被狭义相对论取代,但是微积分仍然光彩夺目。我表叔,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的麻将战法,挣了不少钱。任正非去年在一次讲话中说到,研制芯片不光需要大笔砸钱,还要往里面砸大量数学家。——数学的确流弊。

二、聪明人就是聪明,永远聪明

电影中的棹直一开始只是个放浪形骸数学家,但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习了造船专业知识,结果直接设计出了第二版"大和",只用了两三天时间。这个剧情严重夸张,但现实中的确有那种学习效率极高的人。比如说上大学时的一个室友,他平时几乎不上课,只靠考前两周的突击复习就能考到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他的突击不是一天学20小时,而是晚自习及自习后2个小时,课照样不上,喝酒打游戏不受影响。我的中学母校有一个低两届的学生,上课说话传条,下课打情骂俏,几乎看不到学习,结果考了清华。记得很久前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文革时一位下乡改造的教授,在农村铁匠铺子劳动了一段时间,居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铁匠。结果文革结束,民警去接他回城,他还在打一个锄头,旁边一位老乡眼巴巴地等着,并且告诉民警,这位老师傅打的家伙事儿就是耐用。对于这种人,除了羡慕,就剩下献上膝盖了。

现实中有些人看起来傻乎乎的,其实是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比如《潜伏》中的陈翠平,我给她的评价就是聪明人就是聪明,在哪儿都聪明。

三、锲而不舍,勇者无惧。

看了这部电影,让人非常触动的是男主角不但没有被困难击败,反而被逼出神来之笔。现实中更多的人遇到困难会绕着走,绕不过去就干脆认怂,但是也有少数人更愿意接受淬炼,他们会成为真正的精英。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时候困难反而意味着捷径,就像电影里面,既然常规方式核算造价已无可能,那么就用40艘舰艇的现成数据推导出一个公式,可以计算任何军舰的造价。而藤冈喜男就是就是我们这些正常人真实写照,遇到困难直接断言那不可能,而且精神还遭受了巨大打击。

一个人不可能战胜所有困难,只是在自己认可的领域乐于挑战一下。棹直就是因为热爱数学,才能做到不惧困难,因为这是他的舞台、他的战场。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热爱什么,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如痴如醉。很多人常常感到迷茫、无助,不知道干点什么,整日无所事事。有些人勇敢地尝试各式各样的工作,但没有目标,乱枪打鸟,虽然很努力,但是很辛苦。他们只是被利益驱使,而不是被真爱驱使。什么是真爱,那些能让人忘我投入、不惧辛劳、不计回报、只愿沉浸其中的才是真爱。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也许外人看他可怜,但他内心的快乐难以言表。

四、图腾的使命,就是覆灭,让信徒回归本真

平山忠道用他的奇葩逻辑说服了棹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一段就太不可思议了。山本五十六也是用爱国情怀说服了他——阻止平山方案,可以让日本免于战争。首先棹直是一个使徒似的爱国者,他愿意为国家人民去牺牲,但他不是喊打喊杀的无脑热血。他需要一个舞台来挥洒自己的天赋,而不是在战场上送一颗免费人头。爱因斯坦就非常厌恶军人,他曾经说军人不需要大脑,只要有一根从腰部向上延伸的神经就够了,编剧可能用到的也是这个梗。其实山本五十六和平山忠道使用的是同一种手法,就是把自己的意图与民族大义联系起来,从而直中棹直的要害。

剧中没有人反对日本不可能战胜美国这一结论,也从不怀疑美日必有一战。回到当时历史背景下,日本的硬件实在太可怜了,限制了国家的崛起,而对外战争尤其是占领中国东北,帮助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于是日本人相信扩张是国家崛起的不二法门。但是中国也在崛起,整天惦记着收复东北,苏联也对东北虎视眈眈,守住到口的肥肉并不那么轻松。而且占领东北是远远不够的,澳大利亚的铁矿、马来西亚的石油以及中南半岛的橡胶,这些可都是处于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此外还有一个无解的问题,那就是欧美国家不认可日本,他们有种族歧视,即使合作也仅仅是利用日本,终归不可能一条心。所有这些令日本人感到绝望,放弃又于心不甘。日本人之所以将武士比作樱花,就是因为樱花最美的是凋零的时候,花瓣漫天飞舞,武士则用牺牲来诠释人格的崇高。所以日本主流文化对为国尽忠有强烈的渴望,这也就是山本五十六、平山忠道以及棹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7)

平山忠道不但不是一个冷血的战争贩子,而且他对人民怀有巨大的慈悲。但他也没有能力阻止战争,所以明知"大和号"肯定是个摆设,他要为人民塑造一个图腾,当图腾崩毁的时候,人民就会明白其实神并不存在,停止疯狂,恢复理智,从而在最后阶段终止战争,生灵免遭涂炭。但是他的想法被真实的历史狠狠甩了一记耳光,"大和"和"武藏"的沉没没有惊醒日本人,东京被烧成一片白地也没有令日本人清醒,关东军兵败如山倒、原子弹"男孩"居然都做不到,最终惊醒他们的是"胖子"。平山忠道的逻辑似乎说得通,但是他大大低估了大和民族的疯狂与执拗,大和民族这是睡死过去了。

影片最后,棹直看着远去的"大和"悲从心生,不禁流泪,说这就像我们日本。而他的战友却兴高采烈的接过话茬,一派积极乐观。这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个表面上伟大、辉煌、蒸蒸日上的帝国,终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很多人明明看到,却无力改变,多么悲哀。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8)

大和正式入役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刚刚打响

五、值得用一生去爱的女人。

影视作品里经常要加入一些爱情桥段,这似乎成了惯例,以至于不惜僵硬空洞。但是本片的爱情桥段值得一看,关键是尾崎镜子给男朋友的帮助简直恰到好处,而且是棹直自己都想不到方式,从中看出两人的确心有灵犀。其女子皎如朗月,轻吐芳华,颦笑之间,不可方物。然而与一般女神的不同之处,最难能可贵的是关键时刻她还具有超出常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而过往看过的影视作品里的爱情桥段往往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女人所能给予的帮助多是精神支持。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简直没法说,只能拘一把老泪。完美的女人,值得用一生去爱,何况还是知己。

阿基米德最大的敌人(难以置信的爱与仁慈)(9)

锦上添花怎比雪中送炭

电影看完,感慨良多啊!从导演到编剧、演员总算没让心血付诸流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好电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