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高考历史试卷题(比较三次科技革命)

1997高考历史试卷题(比较三次科技革命)(1)

比较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现在进行中

主要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

领先

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网络)时代

交通

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

主要

发明

成果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最重要;

(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航空航天技术;

现代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动力

能源

蒸汽机—蒸气、煤炭

电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1)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5)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世界格局

(1)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面貌有巨大改观

(1)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

(2)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实行改革开放,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对策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