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题字好在哪里(称他没资格给黄帝陵题字)
1
郭沫若被称为20世纪的天才学者。
他精通多种文字,涉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业界人士对他颇为称赞,连周恩来总理都认可他,认为他应该与鲁迅并称。
然而他的书法却引来诸多争议。
有人夸赞他的书法风格多变,既能写出“黄帝陵”那样的庄严大气的字,又能写出“中国银行”行文间俏皮的感觉。
但也有人觉得他的书法根本不值得一提,他能把“山东博物馆”写得像“山东情妇馆”,很明显这个人“心术不正”。
为何著名文化学者会被人这样看待?
2
康生与郭沫若之间有一个“恩怨”故事:
康生在一封信中公然写到“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好!”
康生也是书法大家,尤其擅长章草。他的行文笔法比正常章草更加圆滑,这就导致他的章草与其他人的狂野气质相反,看起来非常优雅。
康生身为名家怎么会将郭沫若贬得一文不值?
要知道郭沫若从小就接受书法训练,每天早上起来要写三幅不同字体的字来夯实自己的书法基础。
即使在后来的战乱时期,郭沫若不得已辗转各地,他都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与此同时,郭沫若还潜心研究古文字。
他曾经写过《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石鼓文研究》等研究古文字的书,为中国的古文字研究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的书法也渐渐被人所熟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书法特点让世人惊叹,他们将他的字体称为“郭体”。
1958年,黄帝陵修缮完毕后,工作人员想让毛主席为黄帝陵题名。毛主席对此事也非常重视,但是他只是写下了《祭黄帝陵文》,将题名这一重担交给了郭沫若。
可见毛主席其实也非常认可郭沫若的书法水平。
论鉴赏水平,毛主席身为书法家的看法是比较富有重量的。
康生难道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有人分析认为,康生可能是觉得郭沫若身上有“污点”。
3
不少人在了解郭沫若的一些故事之后,往往下意识觉得郭沫若是“文人之耻”。
曾经郭沫若想找人创办杂志,用文字唤起人民的反抗精神,于是他将想法告诉了文艺界的好友,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出资。
鲁迅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认为郭沫若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便托人询问郭沫若创办报刊的详细细节。
然而当时郭沫若对鲁迅的印象比不好,他读了鲁迅的白话文著作《狂人日记》,他认为鲁迅的文字太残酷现实了。
所以当他知道鲁迅的意向后一口回绝,并且在报纸上发文诋毁鲁迅,称鲁迅为“衣冠禽兽”。
鲁迅也有文人的傲骨,公然被郭沫若如此嘲讽,他非常亲人,于是他也写了一篇文章,称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
两人从此结下了仇,经常在报纸上互相嘲讽。
不少人了解这段“恩怨”之后,认为是郭沫若有些“自视清高”,不愿意去接受与他的思想不同的人。
再加上郭沫若的情史也不够干净。
年轻时,郭沫若为了反抗封建思想,拒绝父母的包办婚姻,仅仅与妻子张琼华结婚5天,就离家出走,直到68年后才回来。
可怜的张琼华一个人苦苦坚持了68年,最后换来郭沫若向她深深鞠了一躬,请求她的原谅。
但是一个女人失去的一生真的能用道歉来弥补吗?
和张琼华一样被郭沫若抛弃的,还有郭沫若在日本的第二任妻子安娜。
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远在日本生活的郭沫若立刻回到国家,他的一颗爱国之心在催促他为祖国做些什么。
郭沫若好像忘记了自己在日本的妻子和五个孩子,他没有告诉安娜一句话就回到了中国。
由于安娜是一个日本人和中国人结婚生子,她在日本也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郭沫若的爱。
等中国解放后她终于有机会带着孩子前往中国寻找丈夫。安娜一副风尘仆仆的样貌出现在郭沫若面前时,她发现郭沫若身边早已有了另一个女人——于立群。
郭沫若的种种“劣迹”,让大众在评价他的书法作品时很难不戴上“有色眼镜”,而康生对郭沫若的评价,则是一个“证据”。
但事实上,康生从没有说过那句话。
4
康生是一个处事圆滑的人,有人仔细研究过康生的生平资料,没有在任何地方发现康生诋毁郭沫若的痕迹。
倒是另一位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他为郭沫若正名的话却能有考证。
郭沫若为黄帝陵题字时,很多人表示不认同,他们觉得郭沫若的书法配不上为黄帝陵题字。
这个时候,启功先生站了出来,他说了一句话:
“你们要是不服气,那不如去大街上看看‘中国银行’四个字!”
启功先生力挺郭沫若的行为以及 “黄帝陵”这三个字被刻成石碑放在黄帝陵后,不少否认郭沫若书法造诣的人沉默了。
郭沫若写的“黄帝陵”非常庄重,笔力洒脱,韵味无穷,许多看过石碑的人心里都有同样一个念头:
郭沫若为黄帝陵题字当之无愧。
除了“黄帝陵”和“中国银行”,郭沫若还给不少大学和博物馆题过字。
大学中最经常被人提起的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科大的主校门口,郭沫若为大学写下的校名熠熠生辉。
而他为故宫博物馆题的字也一直用到现在。
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只要在故宫门口抬头,就能看见“故宫博物院”这五个字。
郭沫若写的这五个字看起来颇为古朴,与这座承载了中国几百年历史的故宫相辅相成。
而他为山东博物馆题的字却闹了笑话。
与用行楷写出的“故宫博物院”不同,“山东博物馆”这五个字郭沫若明显采用了行草这一书写形式,这就导致历史气息不是很浓重,但文化感扑面而来。
草书不像楷书普及,所以在不了解书法的人眼里,“博物”二字很像“情妇”二字。
并且有人曾说“山东博物馆”写得也并不好,行草讲究一个停连重断,形散意不散,但这五个字明显没有连贯感。
人们对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题的字有了很多猜想。
一些人认为也许是因为郭沫若并不“看重”为山东博物馆题字,所以采用行草而不是行楷,而且有意写得不好。
也有人认为,山东博物馆并没有请郭沫若来题字,而是从郭沫若过去的书法真迹中,找出了“山东博物馆”这五个字拼凑起来的。每一幅字的写作情景都不同,也可能有好有坏,这才导致了现状。
更有甚者,觉得是山东博物馆“打脸充胖子”,随便找人为博物馆题了字,冒充是郭沫若的作品。
尽管民间说法有很多,却没有人能拿出确切的证据来说明真相,风言风语很快也就消散了。
但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山东博物馆不会凭空捏造名家大家来为自己撑场面,郭沫若先生的书法造诣大家也有目共睹,他用行草为山东博物馆题字,想必也是有他的用心所在。
5
对于郭沫若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些都是结合他的事迹,他的性格去看待。很少有人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贡献。
单从书法这一项来说,郭沫若身为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必然是酣畅淋漓,应该获得认可,而不是靠诋毁他的故事被人所知。
更何况郭沫若为中国的文学界,历史界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他所著的书籍是如今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在郭沫若离世后,更是为了纪念他对文学界做出的贡献,设立了“郭沫若文艺奖”。
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言: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
郭沫若先生的功绩应该与他的奇闻轶事一样,被我们铭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