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常用词语(北方的方言如何写出来)
1、中原人叫“父亲”为“达达”,正字为“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北方方言常用词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北方方言常用词语
1、中原人叫“父亲”为“达达”,正字为“爹”
《广韵》爹:①羌人呼父也,陟邪切。②北方人呼父,徒可切。
大家如果看一些有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方言的电视剧或小说,比如平凡的世界,就会发现,里面的方言会叫父亲为“达”,这个“达”的本字其实就是“爹”,《广韵》里爹有两个读音一个是陟邪切(tria)一个是徒可切(dax)。中原人继承了徒可切的发音,成了现在的“达”例句:俺爹爹平时很疼我
2、用沙土或其他东西把水吸干,或者自然风干,就叫“qi”,正字为“㬤”
《广韵》㬤,欲燥。《诗经》中谷有蓷,暵其湿(㬤)矣。
这个“qi”是我读《诗经》时发现的,当时这个是字简化的,写作[日显],单看解释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上网搜了一下,然后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平常说的“㬤晾”的“㬤”吗?我原以为我们口中的方言大多是写不出来的,没想到不光能写出来,还如此文雅。例句:纸币不小心给洗了,赶紧摊开㬤晾㬤晾
3、方言里不会说“跨越”而说“chao”,正字为“超”
《说文解字》超,跳也。从走召声。《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
“超”在上古为“跳上”、“跳过”之意,河南话中的上声”超”作“跳过”“越过”“跨过”解,平声时“超”作“超越”与普通话一致。例句:这有个水沟,你小心超过来,别把鞋弄湿了。
4、平时不说“责怪”,而说“rang”,正字为“讓”或“让”
《说文解字》讓,相责讓。从言、襄声。《广韵》退讓责讓,又交讓木名两树相对一枯则一生岷山有之,人㨾切《左传》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
“讓”为“让”的繁体字,上古为“责让”之意,河南话里的“让”读作平声时作“责让”解,作去声时与现代标准汉语一样作“谦让”、“让步”解。其实现在普通话中的 “让步”的“让”应该是“攘”才对。注:嚷只有吵闹、叫嚷之意,并无责怪义。例句:太晚了,我该回家吃饭了,不然俺妈又得讓我了。
5、翻越叫“man”,如翻墙就可以叫“man墙头”。原字为“蹒”
《广韵》蹒:①蹒跚跛行貌。②踰墙。
《广韵》中“蹒”有两种解释,一是蹒跚跛行貌,薄官切(buan),一是踰墙,母官切(muan)。这里的“蹒”就是第二个解释,为“跨过”、“翻越”的意思。例句:小孩子不要蹒墙头。
6、舒服、惬意、放纵就叫“zi”。正字应为“恣”
《说文解字》恣,纵也。《庄子》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恣”在河南话里有“肆意”和“舒服”的意思。例句:你咋恁恣哎,人家都干活就你躺这歇着!
7、称霉菌为“bu”。正字为“醭”
《广韵》醋生白醭
“醭”泛指一切霉斑。这个字大家应该都知道。例句:这馍馍知不道搁了多长时间了,都长醭了。
8、蹲下的动作叫“guji”或“gudui”。写作“跍蹲”[1]
《说文解字》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九魚切。《说文解字》踞:蹲也。从足居聲。居御切《说文解字》蹲:踞也。从足尊聲。徂尊切《广韵》跍蹲皃
“居”上古义为“蹲坐”,后分化出了“踞”,转注出了“蹲”,“踞”中古时又讹变出了“跍”,之后“跍”和“蹲”又同义连文成了现在的gudui。例句:站累了可以跍蹲下来歇一会。
9、坐享其成叫做“qing”,正字为“䝼”
《广韵》䝼:受賜也
河南话中常说“䝼吃”、“䝼等着”,这不是说要请吃、请等着,而是讽刺你坐享其成。例句:你一天天地啥活也不干,就䝼着吃
10、挡住渣滓把液体滤出这一动作就叫“bi”。写作“滗”[2]
《广韵》滗,去滓。
挡住渣滓把液体滤出这一动作就叫“滗”例句:中药熬成之后,需要把药渣滗出来才能饮用。
11、脚下踩着或垫着东西的动作“ci”正字为“跐”
《广韵》跐,蹈也。
《广韵》说的很清楚,跐就是蹈。例句:换灯泡的时候,如果够不着,可以跐着板凳来做。
12、吵闹叫“聒”
《苍颉篇》聒,扰乱耳孔也。《说文解字》欢语也。《广韵》聒,声扰
“聒”即“吵闹”之意,这个应该也不算冷门例句:老是有人在广场跳舞,聒得我睡不着觉。
13、傲气叫“kou”,正字“叴”
《说文解字》叴,高气也,从口九声,临淮有叴犹县,巨鸠切。
“叴”中古拟音为“giu”到了近古时则软化成了“kiou”,到了近现代介音脱落成为了现在的“kou”。“叴”指人趾高气扬、傲气逼人的样子,引申为凌厉不退让。例句:这小孩怎地恁叴,一说话便㨃人。
14、呕吐叫“哕”
《说文解字》哕,气忤也,从口岁声。于月切《广韵》哕,逆气乙劣切,一。《二游诗》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
“哕”即呕吐,“干哕”指想呕吐却吐不出。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例句:喝酒后胃里不适,哕出来就好受了。
15、缝东西叫“liao”,“敹”
《尚书》善敹乃甲胄。
“敹”即粗略缝补。有人认为“liao”是“缭”的引申义,这个暂为一说。例句:孩儿,你衣服破了,脱下来我给你敹几针。
16、“脬”——“尿(sui)脬”——“尿脬”
《说文解字》脬, 光也。从肉孚声。匹交切《广韵》脬,腹中水府。
“脬”即膀胱。时常与“尿(sui)”连用,即膀胱的俗称“尿(sui)脬”,如猪尿(sui)脬、鱼尿(sui)等。亦常做尿的量词,如一脬尿。现常写作“泡”例句:哪有厕所,我去尿(一)脬。
17、牵挂叫做“心ying”。本字应为“心萦”
《说文解字》收韏也。从糸,熒省聲。于营切《广韵》绕也,于营切。《五斗先生传》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萦原本为回旋缠绕之意,后引申为牵挂。例句:子女离家后要常与父母报平安,不要惹得他们心萦。
18、甘蔗叫做“甜秫(fu)秸(jiai)”
中原话常把“甘蔗”叫做“甜秫秸”,甜即有甜味,秫即高粱,秸即秸秆,意思是有甜味的高粱的秸秆。这是因为在当地有一种特殊的高粱,其秸秆外形与甘蔗有些相似,但比甘蔗脆弱,尝起来也不及甘蔗甜。
19、当上叫做“ying”正字为“膺”
《说文解字注》匈也。勹部曰。匈,膺也。鲁颂。戎狄是膺。释诂,毛传曰。膺,当也。此引伸之义。凡当事以膺。任事以肩。从肉。 声。于陵切。六部。《字汇补》膺,当也。《书》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膺除了指胸以外,还有“担当”、“受任”、“接受”之意,强调责任。之前还一直以为“ying”是答应的“应”字例句:你都膺上父亲了,怎地还这般小孩子气
20、水溅叫“潲”[3]
《广韵》潲:豕食,又雨溅也,。
“潲”雨和水斜落下来或者溅落。这个应该比较广为人知例句:下雨天得管好门窗,不然容易潲雨
21、肿胀叫“pang”。正字为“胮”
《玉篇》胮,胮肛,胀大貌。《广韵》①胮肛脹大貌,薄江切。②胮涨,匹江切,又音庞。《康熙字典》【集韻】皮江切, 音龎。【博雅】腫也。【集韻】披江切【韻會】滂江切, 音 。義同。【集韻】或作 膖肨。
胮即肿大、涨大、膨大之意,某些情况下可以肿换用例句:崴脚之后要立即冷敷、不然脚腕容易胮。
22、称毛发为“毛i”其实应该写作“毛衣”[4]
《汉书》毛衣变化而不鸣不将《燕诗示刘叟》一一刷毛衣
此“毛衣”非彼“毛衣”,这里是指鸟兽的毛发,如“狗毛”就是“狗毛衣”,“鸡毛”就是“鸡毛衣”,读音上“衣”读轻声以示区别。例句:我不喜欢小动物的原因就是动物会掉毛,弄得满屋都是毛衣。
23、雇用叫“觅”
《宋史演义》觅得一只小舟《喻世明言》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线人《醒世恒言》村中觅个人儿帮行《水浒传》着心腹人出来寻觅两个庐州土人
“觅”字原为求索、寻求之意,广韵曰:觅,求也。后来引申为雇用,常见于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中。例句:咱们的工人不够用,你去劳务市场觅些人来吧。
24、草的茎叫“莛 ”
《说文解字》莛,莖也《广韵》莛,草莖《汉书》以莛撞钟
莛,即草本植物的茎,如韭菜莛、蒜薹莛。例句: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韭菜莛炒鸡蛋了。
25、瓷器裂开叫“裂纹”其实应该写作“裂璺(wen)”
《广韵》破璺亦作㼂方言曰:秦晉器破而未離謂之[㼂/璺]。《康熙字典》【集韻】玉破也。【正韻】璺罅。【廣韻】裂也。【書·洪範·用靜吉用作凶疏】灼龜爲兆,其璺拆形狀有五種。又【集韻】許愼切,音釁。義同。
如上所述,璺即为开裂、裂缝之意,如瓷器、玉器或玻璃等物因外力作用而出现裂缝,但没有完全裂开或脱落。现常写作裂纹。例句:这个碗摔裂璺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26、万能词“zhi”。正字为“治”
《广韵》理也。又丈之切。
治,本意为处理、管理,后衍生出了治疗、治理、惩治、处治等意,是古中原话的常用词。如“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这里的“治”即为“治理”,再如“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此处则为“处治”。时至今日,“治”依然活跃在中原人口中,如:“你治啥嘞?”“我今天买了条鱼,现在把它给治咯。”第一个治可以理解为处理,即“你在处理什么事呢?”。后一个治可以理解为“处治”,即对鱼或清洗或剐鳞或清理内脏,亦或是清蒸、红烧、油炸等操作。例句:小明,赶紧把你造的垃圾给治喽!
27、拖着鞋叫“趿(ta)”
《说文解字》进足有所撷取也《梧叶儿·京城访友》趿履谒侯门
趿即用脚拖着、挑着东西。趿着鞋,就是只把前脚穿进去,因此拖鞋在某些方言中又叫趿拉板子。例句:房间突然起火了,小明来不及穿鞋,趿拉着就跑出去了。
28、划破叫“li”。正字为“剺”
《说文解字》剺:剥也。劃也。从刀 聲。里之切《哀王孙》花门剺面请雪耻
这里的“剺”有“割”“剌”“划”等意思。例句:你有没有创可贴,我不小心把手剺破了。
29、赌气、怄气、吵架叫“ge气”,正字可能为“合气”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时常与这虔婆合气《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想是夫人又来合气了《金瓶梅》两个合气,直到如今
《广韵》里“合”有两个读音:①侯閤切(ghop)②古沓切(kop)。现代汉语也同样继承了这两个读音即(he)和(ge),并且合在古代也有交战、交锋之意,疑为“geqi”的正解。不过也有人认为是存了“角”的古音,或原字为“格”,这个暂为一说。“合气”一词多在元杂剧和明清小说里看到,意为斗气、怄气、打架、吵架,用法与中原话相同。例句:乖乖,你是不是跟谁合气了,脸都挠破了。
30、满意、舒服、开心叫“得(dei)”
《史记》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世说新语》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晋书》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同样也是一个典型中原词汇,除了有获得的意思外,还衍生出了满足、舒服的意思,如意得志满、洋洋得意等成语便是出自这个意思,今中原人依然在用。例句:这人突发了一笔横财,现在过哩可得了。
31、骗人叫“hun”,正字为“䛰”
《康熙字典》:《玉篇》《集韻》 戸袞切,音混。謀䛰也。又《正字通》語不明謂之䛰。
“䛰”即欺骗、蒙混的意思。例句:有些不法商家会䛰一些没有辨别能力的老人,让他们购买劣质商品。
32、䛰嘞你“dengdeng”哩,正字为“憕”
《说文解字》平也。《广韵》憕:①平也,又竹萌切(dring)。②憕 失志,又音懲(drang)。③失志貌,又音澄(dreng)。《康新字典》:《玉篇》:心平也。《类篇》:澄应切,音瞪。心静也。《集韵》:丁邓切,音隥。懵憕,神不也。
“憕”在普通话里同样继承了这三个读音“cheng”、“zheng”、“deng”。中原话的的“憕”有“懵憕”、“怅然若失”、“怔怔”的意思例句:千万不要相信一些骗子的推销,它们能言善辩,䛰嘞你憕憕哩。
33、“ni”墙皮子,写作“埿”
《广韵》埿:①塗也,奴低切(ne)。②深泥也,蒲鑑切(bramh)③俗,奴計切(neh)
《广韵》里“塗”同样有三个意思,①是涂抹,也是泥(泥土)的俗字。②是深泥。③是泥(泥泞)的俗字。这里的“埿”就是第一个意思。例句:咱家的墙皮都掉了,赶明找几个装修工重新埿上。
34、弯腿叫“quan腿”,写作“腃”
《广韵》筋節急也。《康新字典》《集韵》驱圆切,音卷。身曲貌。
身体部位的卷曲就叫“腃”,弯腿叫“腃腿”,弯胳膊叫“腃胳膊”。例句:冬天的时候,腃起身体可以保暖。
35、为嫁女的随礼叫“添箱”
《俗语考原》今人送嫁女家曰添箱。即古人所谓添房也。《随园诗话》添箱赠枕
36、把“蚯蚓”叫做“出串”,正字为“蛐蟮”[5]
《方言》螾,蛐蟮也,音引。
这里的“螾”就是“蚓”的异体字。蛐蟮的原始发音大概为“tɕʰy ʂ/san”,经过不完整逆向双声话为“ʈʂʰ/tsʰu ʂ/san”,再经历顺向双声化“ʈʂʰ/tsʰu ʈʂʰ/tsʰan”,最后介音一致成了现在的“ʈʂʰ/tsʰu ʈʂʰ/tsʰuan”例句:下过雨后,街上露出了许多蛐蟮。
37、尘土飞扬叫bang,写作“埲”
《广韵》埲,塕埲塵起。
“埲”即指尘土飞扬的状态,也可指为尘土呛人。例句:大扫除时要记得戴口罩,不然尘土飞扬,埲得你咳嗽。
38、di蒜薹,写作“扚”
《广韵》扚:引也,都歷切。扚擊,都了切。《说文解字注》疾擊也。疾速擊之也。史記天官書扚雲。索隱曰。劉氏音時酌反。說文音丁了反。許愼注淮南云。扚,引也。按扚雲从手。今本譌从木。从手。勺聲。都了切。二部。《康熙字典》《扬子·方言》揜取曰扚。《集韵》丁历切, 音的。引也。
“扚”是一个动作,类似于“薅”,但用拇指和食指,强调迅速引出。例句:蒜薹要从蒜里扚出来
39、穿针叫“认针”,正字为“纫”
《方言注》今亦以线贯针为纫。《说文解字注》纫,亦谓线接于针曰纫。《礼记》衣裳绽裂,纫箴(针)请补缀。
据郭璞记载,至少在两晋时,就已经把穿针叫作“纫”了例句:孩儿,我眼花了,看不清针鼻,你帮我纫一下针。
40、尘土入眼叫“迷眼”,正字为“眯”
《说文解字》眯,草入目中也。《广韵》眯,物入目中。《庄子》夫播糠眯目
“眯眼”现在一般写成“迷眼”例句:风沙大的时候记得戴眼镜,不然容易眯眼。
41、牛羊顶人叫“牴”
《说文解字》牴,触也《广韵》牴,角触。《淮南子》兕牛之动以觝触。
“牴”和“触”的本意都是用角顶物例句:有角的动物都会牴人。
42、唤猪叫捞捞,正字为“嚧”
《广韵》嚧,呼猪声也,落胡切
43、鸡孵蛋叫“抱窝”,正字为“菢”
《方言》北燕朝鲜冽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广韵》菢,鸟伏卵。《方言校笺》抱,玉烛宝典卷一及玄应音义卷五引并做菢《荐士》变化在啄菢。
44、用来播种和施肥的农具叫“耧”
《康熙字典》(古文) 【广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 音娄。【玉篇】犂也。【正字通】下种具。一曰耧车,状如三足犂,中置耧斗,藏种以牛驾之,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随下。崔实云:汉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按此卽耧车也。见齐民要术。又【集韵】朗口切,娄上声。耕畦谓之耧。【集韵】或作䅹。
“耧”是一种播种农具,前边可用人力或畜力牵引,后边一人扶持。施一些化肥也可以用耧。
45、用耧播种叫“讲”,正字为“耩”
《广雅》耩,耕也。《广韵》耩,耕也。《齐民要术》先以耕耩
“耩”是播种的意思,如耩麦子、耩棒子
46、拔草叫“薅”
《说文解字》薅,拔去田草也。《广韵》薅,除田草也。《诗经》以薅荼蓼《国语》冀缺薅《司徒兼侍中赠许国公神道碑铭》吾苗薅而发栉之《林泉读书斋铭》外薅其戕
这个并不算冷门,只是感叹此字的底蕴如此深厚
47、食物硬叫gen,正字为“艮”
《方言》艮,坚也。《广雅》艮,坚也。
“艮”是指食物硬而不脆,如一些花生米放的时间长了,尝起来又硬又韧,这种口感就叫艮。
48、用油脂涂抹、滋润叫“膏”
《说文解字》膏,肥也《广韵》脂也,元命包曰:膏者神之液也。又澤也,肥也。《诗经》阴雨膏之《临江仙·送嘉甫弟赴眉山》膏车秣马问程初《渡百里湖》民犹望雨膏
“膏”的本意指油脂后引申为用油脂涂抹、滋润。例句:这个轴承生锈了,需要膏油。
49、肥皂叫“胰子”
《千金方》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古代的肥皂是由猪胰做成的,所以我们又把肥皂叫“胰子”
51、弯腰叫“瞎腰”,正字为“【身叚】”[6]
《集韵》【身叚】,虚加切,身伛貌《类篇》《字汇》并【身叚】,虚加切,身伛貌。
【身叚】,左身右叚,原字打不出。点头哈腰的“哈”,本字就是这个。
52、分音词
分音词是指一个单音节的词在日常的口语中用两个音节的读音来表示的词,即把单音节词的音节分解为声母、韵两部分,原音节的声、韵又各自扩充,成为一个独立的音节,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化。
壳漏————壳(kʰroːɡ)[7]隔拉————角(ɡ·roːɡ)[8]古轮————滚(kluːnʔ)窟窿————孔(kʰloːŋʔ)葫芦————瓠(ɡʷlaːs)壳朗————腔(kʰroːŋ)木拉————抹(maːd)河捞————搅(kruːʔ)嗝喽————嗝(kreːɡ)齁喽————齁(qʰoː)趿拉————趿(sqʰɯːb)耷拉————耷(taːb)
作者:狡童来源:知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