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

电影《危笑》是美国导演帕克·芬恩的恐怖片,该作也是他的首部电影处女作。

这部片在国外有多火?

超多的好评率不说,据说许多观众看完后都会留下观影后的恐惧,阴影效果可能长达一周的时间。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2)

我想一部成功的恐怖片就是会让你真的与主角享有共感,真的体悟到他的恐惧。

《危笑》很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导演的确不免俗地使用了不少“突发惊吓”的手法,但厉害之处在于,突发性的吓人桥段和带给观众的诡异恐怖感。

其实在剧中达成了平衡,让观众几乎在观影全程难以真正放松,甚至产生精神内耗感。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3)

萝丝·卡特是名心理医生,某次诊疗病患萝拉时,从对方口中得知她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迫害,那个东西会伪装成身边认识的人,并对自己露出诡异的微笑。

萝丝并不相信她口中所谓无形的东西,直到在治疗过程中萝拉突然变了一个人,并且对萝丝露出诡异的微笑,最终当着她的面自杀。

在目睹病患诡异的自杀后,萝丝的情绪是崩溃的,经过这起事件,萝丝身边也开始发生一连串诡异的事情。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4)

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身为心理医生的萝丝心理看起来却不是很健康,即使是面对病患死在眼前的冲击,她的反应也比想象中还要急躁,就像过去的伤口被挖出来一样。

也的确如同预料,这起事件让她回想起始终无法治愈的创伤,这个创伤到现在也紧紧跟着她,使她“一辈子”都无法释怀,也使诅咒注定会跟着她到最后。

当然,这也跟导演独特的渲染手段有关。

电影节奏偏慢,导演使用不少“不可预期”的惊吓,让我不至于看到哈欠连连。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5)

其中有一段萝丝的未婚夫大喊:“What the Fuck你在做什么?把刀放下”我简直快笑死,精神为之一振。

认真说起来《危笑》的恐怖成分并不多,该片分类为限制级的原因大概是某些镜头特别血腥。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6)

在电影之初,导演就用运境做了一个观点转换的暗示。

当医生萝丝走进房门问诊时,我们看到画面扫过整个空间,任何人都直觉地会认为这是萝丝的主观视角,直到我们看到萝丝也在画面之中。

这种看似只是在扰乱观者视角的方法,其实某种程度也暗示了那个观点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超自然的力量。

这种扰乱观者视角的策略,或是电影的恐怖来源。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7)

诚如萝丝对这个“诅咒”的理解,一旦你目睹了一个人在你面前带着笑容自杀,那你在四天之内也会在非自主的情况下、同样带着诡异的微笑对着下一个人了结性命。

不过在这几天之中,被诅咒的对象会失去对现实的判断能力,这不只是有个鬼魂跟在你身边而已,他们会冒充成你的至亲好友,甚至创造出虚幻的体验。一再不能明白所看见的究竟是现实还是“错觉”。

但这不仅会让萝丝陷入崩溃边缘,太入戏的影迷朋友们恐怕也会受不了。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8)

与所有关于诅咒的电影一样,主角总会找到破解的方法,最终也会发现这像是一种连锁的诡局,总是有方法能够中断厄运,但这个中断的方式也许未必是道德的。

《危笑》的概念不算空前绝后,也可以说是《午夜凶铃》这类电影的变体。

但就情节深度与导演技法来论或许也不如《它在身后》。

但光是诅咒能迷失人物心智的这个设定,就让我觉得大为过瘾,所能想到的就是《闪灵》,更骇人的一点,或许也在于它主打“微笑”的设计。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9)

一般人类都具有判别他人表情的能力,知道笑容的层次差异是真心抑或虚情假意。

《危笑》之中的所有微笑之所以令人觉得惊悚、生厌,在于它直接颠覆了我们过去对笑容的判别经验,现实生活就是不会有人对你露出那种极度刻意的诡异笑容,更不用说是搭配着具有杀伤力的、冲突的行为。

不得不说,每个演员都笑得很有戏,不知是不是有受过什么特别训练。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0)

电影本身在谈的就是创伤,我想最后的答案终究是悲观的。

导演帕克·芬恩似乎不相信过去的痛可以被全然地疗愈。

不过我想未来可预期的前传与续集,应该会让故事主题有更明确的延伸。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1)

同为导演处女作,《危笑》不像奥伦·佩利执导的《灵动:鬼影实录》有当年令人惊奇的拍摄手法(伪纪录片),也没有乔丹·皮尔执导的《逃出绝命镇》细节设定那样一鸣惊人。

除去该片主打的诡异笑容元素后《危笑》更多的是着重在女主角萝丝的心理陈述上。

观看当下随着萝丝的情绪日渐崩溃,视角也开始虚幻,究竟萝丝现在看到的是现实还是幻想?

电影始终给人一种压抑又十分焦虑的感觉,全片我唯一不敢看的画面居然是萝丝把自己手指咬到出血的画面。

我想这一幕对我来说,是情绪渲染达到最高点的表现。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2)

女主角的演技和心理描述算是非常成功,可以说是“层层恐惧”。

要是当作悬疑电影来看《危笑》的气氛应该有将近满分,但要是以恐怖片来说,感觉又好像少了点什么。

我曾预想这部片的内容该不会是女主角有精神分裂,一切都是她的妄想,因为电影中有些场景颠倒的镜头,让我以为这是想表现现实和妄想的区分。

如果不是站在观众的视角来看,萝丝实在很像一个身陷焦虑与幻想的精神疾病患者。

结果这一切并不是萝丝的幻想,诅咒是真实存在的。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3)

电影中的诅咒以人类的心理创伤为食,专门寻找内心有创伤的人,电影宣传海报上的文案“你一旦看到,诅咒就已开始”下的十分精辟,贯穿了整部电影诅咒的概念。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4)

如果没有创伤,那就由诅咒来创造,因此想要转嫁诅咒的唯一方法是在别人面前杀掉其他人,让目睹整起事件的第三人产生创伤借此转移诅咒。

在看到萝丝找上前男友乔尔调查诅咒时,我心想这“死亡flag”肯定是交棒到乔尔身上了,乔尔和猫咪从出场开始无时无刻充满着便当味。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5)

《危笑》的创意和恐惧兼具,使它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片中有几个反转都能玩出新花招。

如果要我列出美国十大恐怖片,《它在身后》肯定榜上有名,而《危笑》颇有《它在身后》的味道,题材雷同,一样都用传染式的死亡诅咒去压迫电影中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的纠缠,防不胜防,营造出难以喘息的氛围。

完美达到一部恐怖片的核心价值——吓人。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6)

其实诅咒有先天跟后天之分,先天如日本电影《咒怨》,电影的角色始终无法摆脱其命运,终将走向不幸。

后天如《午夜凶铃》和《真心话大冒险》等。

这类作品好处在于打破先天宿命和因果报应的窠臼,不论好坏,任何人都有可能沾上边,卷入其中,在剧本的发展角度能有更多面向,但不太容易给出好的结局。

因为一旦让角色成功破除诅咒,先前制造的恐怖感很可能荡然无存。

所以评价较高的那几部,角色最终还是得跟诅咒周旋,不会迎来美好的结局。

我非常喜欢《真心话大冒险》的结局,有点投机取巧,但颇有新意, 2022年评价很高的台湾电影《咒》,结局便与《真心话大冒险》雷同。

《危笑》采用诅咒的模式,而且加入了我很喜欢的两难桥段,这一点实在很用心。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7)

在这里顺带解释一下,所谓两难,最具象化的比喻就是美国哲学界的“电车难题”。

在道德与功利之中二选一,《危笑》破解诅咒的选项则是坐以待毙或在第三人目击的情况下,杀死另外一人,以便把诅咒传给第三人,显然活下来的自己也须面对道德跟良心的谴责,以及法律制裁,两个选项都得牺牲,无法全身而退。

其实这也和《电锯惊魂》一样,会陷入天人交战的局面。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8)

《危笑》的主角曾经一度想选择转移诅咒的方式,但片中并没有出现十恶不赦值得把诅咒转移掉的人。

本片不像《堕入地狱》里有安插一位形象较差的反派,让主角一度产生歪念,不过电影为了主角的人设,多半不会做此选择,要有很强烈的动机,不然很难说服观众,容易产生烂尾。

小众取向的低成本恐怖片才有可能这样做,而《危笑》终究是一部商业性取向的恐怖电影,才不会冒让主角人设崩坏的风险。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19)

片中不少人对萝丝释出善意的关心,萝丝却不断说着“我没事”“我没问题”“我很好”……

萝丝总想着自己解决,事实上一切都越来越不好,她根本无法自我救赎,她自己也对母亲的幻影说了她背负了创伤“一辈子”证明她根本就没有走出来。

最后反而害了力挺她的乔尔一起被诅咒。

《危笑》当初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探索恐怖片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人带着诡异微笑?

但这也是电影的一大硬伤,在诅咒的真相揭露时,反而让我失去了兴奋感。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20)

因为电影直接将诅咒的外型呈现出来,听说诅咒的外型导演是致敬了《进击的巨人》,但我觉得比较像伊藤润二恐怖漫画笔下的“渊”。

电影中萝丝不断大喊“你是什么东西”导演直到最后也没有交待这个诅咒源头是什么,但却很直接地把诅咒外型呈现出来,让人哭笑不得。

人之所以对恐怖片感兴趣,正是因为着迷于恐怖片中未知的恐惧,这么具体的样貌让整个诅咒的逼格疯狂降低。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21)

总的来说,《危笑》是一部很成功的恐怖片。

不论是其惊悚反转的玩法或氛围的营造,都在水准之上,但先前也说它是一个商业性取向的恐怖电影,因此免不了有些公式化的桥段,例如面对自己过往挥之不去的心魔、周遭亲友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在情绪高压的情况下,相互跟亲友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开始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四项在诸多惊悚恐怖题材的电影中是常见的套路。

我们在这里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很公式化,拍电影却还是常用呢?

很简单,因为有效,这些公式化的桥段可以协助建构出剧本的起承转合,将电影通俗化,让更多观众能轻松接受,而非一味的追求曲高和寡,《它在身后》就是不够通俗,才会乏人问津。

笑到心里(笑得你心里发寒)(22)

喜欢“传染式”诅咒的影迷,我会先推荐《危笑》,再推荐其它,真的还不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