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坤量子大学(一个非典型的大学量子力学教师)

有物理系的大学,一般都要讲授一门以艰深难懂著称的量子力学课程。而量子力学因为其物理本质非常奇妙,所以教授量子力学的老师在大学的物理系一般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北京科技大学,有一个物理系,在那里教了10年量子力学的,是一个年轻教师,他就是季燕江。最近他刚翻译出版了一本叫做《弦理论》的书,里面就有大量量子力学的内容。

蝌蚪君是在一个雾霭深重的下午,独家专访了季燕江老师。

沈仕坤量子大学(一个非典型的大学量子力学教师)(1)

他给蝌蚪君讲了一个悠远的人生故事。

人生经历

季燕江喝了一口咖啡,说起从前。他说他1972年出生在江苏靖江,6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北京定居,在北京读书长大,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是北京人还是江苏人。

季燕江:“我应该算是处于北京人与江苏人的量子叠加态上。”

蝌蚪君:“你学习成绩怎么样?”

季燕江:“我应该属于典型的好学生吧,1990年高考,我考到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在那里我呆了7年,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后来去美国留学。”

但是,1998年,季燕江在美国留学期间,正是互联网第一次浪潮汹涌澎湃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季燕江也渴望加入到互联网的大革命之中,于是他自己开发了自己人生之中的第一个网站。当时正好是四通利方(就是后来的新浪)在招人,于是他就加盟了这家互联网公司。

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业,回国了。

从互联网回到物理学

2000年,季燕江把他做的第一个网站(在清华创业园创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MBA网站)卖掉了,得到了一笔钱。对于这笔钱到底有多少,季燕江说:“比我父亲一辈子赚的钱还要多。”

同时,埋藏在季燕江内心深处的物理理想再次被激发,他渴望去大学教书。在经历了一系列应聘以后,2002年,季燕江来到了北京科技大学担任量子力学教师,他采用周世勋的《量子力学导论》作为教材,同时从德国物理学家顾莱纳的《量子力学》中吸收了很多学养。

在学生们的眼中,季燕江老师对量子力学的讲解逻辑清晰,富有启发性。

创办奇迹文库

在物理学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预印本文库arxiv,那是一个服务器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文库,科学家可以在论文正式发表之前把预印本提交到这个arxiv上率先发表。因为arxiv的巨大影响力,学术界认为,在arxiv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等同于已经正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因此,2002年,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俄罗斯数学野人佩雷尔曼的文章当时只是在arxiv上发表,而没有在其他学术刊物刊登,但学术界同样认为,是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定理。

沈仕坤量子大学(一个非典型的大学量子力学教师)(2)

当年的奇迹文库

季燕江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arxiv,多年以来,他梦想做一个中国版的arxiv。基于这种山寨版模仿arxiv的动机,他创建了中国的arxiv——奇迹文库。

奇迹文库做出来以后,确实有一些学者把自己写成的中文文献上存上去供别人下载。

“比如后来成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方面的著名教授周涛,后来成为科普作家的张轩中等都在奇迹文库里上存过文章。”季燕江说。

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季燕江老师告诉蝌蚪君,目前他正在运营两个与科学相关的平台,一个是叫做“奇迹号”的学术网站,可以支持用户的Latex Markdown输入,也就是说可以输入整洁优美的数学物理公式的这个学术文章与学术交流平台。另外,他组织了一个线下学术沙龙,定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附近举办“量子与生命”的讨论班,这个讨论班也吸引了一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与研究生们参加。

季燕江说,奇迹号这个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学术交流的文化圈子,就好像二战前德国人搞的那些民间学术机构一样,这种民间学术交流的文化圈子并不需要政府的投资。在德国当时民间就有研究火箭的学术文化圈子,大家把火箭技术的很多研究结果整理出来写成文章,形成了很好的技术储备,也造就了冯.布劳恩这样的火箭研究人才。后来政府一支持,火箭马上就在德国造出来了。

季燕江认为,与二战前德国研发火箭的前期过程类似,在目前的中国,奇迹号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一套太空航行的新方案,推动太空文化的形成,为人类最终走出太阳系做一些知识储备。因此,现在正是在民间形成这种研究氛围的时候了。

本篇采写 蝌蚪五线谱 张轩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