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

本文乃“北纬三十度中国行”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晨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1)

城东早春

杨巨源(75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进士。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这是一首别具慧眼赏识早春景色之别趣的诗。作者赞赏的早春景色,不是泛泛的春景,他对春景有辨析、有选择有限制条件。是早春新春之景,不是晚春之景;是“城东”之景而不是“上林”之景;是“清景”而不是繁盛之景。什么是“清景”?是说此景有其澄净疏朗性,多用于月下之景,如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早春野外的杨柳可谓澄净疏朗的。

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2)

早春野外的杨柳

有其素朴单纯性,如杜甫诗:“从此泛扁舟,弥年逐清景”;元好问《宿田家》诗:“谁谓林野人,兹焉惜清景。”此诗的清景就在城东野外而不在皇家上林,所指是杨柳而不是繁花。有人会说,难道皇家上林苑的景色不比城东郊野的景色好?繁花似锦不比杨柳泛黄好?平心公正而论,前者是比后者好。有谁硬说后者比前者好,那他不免好恶拂人之性。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特别赞赏后者呢?我想他并不否认前者的美,而是把景色当作一个由兴起至极盛至衰落的进展过程看待的。韩愈就是从进展过程看待春景的。

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3)

繁花似锦

他的《早春》诗和《晚春》诗,认为“最是一年春好处”就在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间,一当“烟柳满皇都”,“百般红紫斗芳菲”,就到了“草树知春不久归”、“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了。当人们把瞬息繁花与自己生命的红颜易老或迟暮晚景比附起来时,那悲伤就沉重了:“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明唐寅《花下酌酒歌》);“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时嗔”(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

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4)

流水落花

叹春惜花早已成为女儿和士人的文化心理积淀,颇有普遍性。对作者杨巨源而言,与其“上林花似锦”预后必将败落,还不如“绿柳才黄”前景看好。嵇康《答难养生论》云:“又饥食者,于将获所欲,则悦情注心。饱满之后,释然疏之,或有厌恶。”鲁迅表达回乡感触说:“虽于所见事状时不惬意,然兴会最佳者,乃在将到未到时也。”饱饭不如馋饭香,吃鱼不如捕鱼香,到乡不如途中,过年不如盼年,结婚不如恋爱,已然不如将然……“莱辛认为画家应当挑选全部动作里最耐寻味和想象的那‘片刻’,千万别画故事顶点的情景。一达顶点,事情的演展到了尽头,不能再生发了”(钱钟书《七缀集》47页)。

塞鸿秋·浔阳即景解读 寒冬刚过嫩芽始发(5)

捕鱼

《城东早春》赞赏的就是避开顶点的“最耐寻味和想象的那片刻”。“绿柳才黄半未匀”,新春的柳树,正在回黄转绿,寒冬刚过,休眠的柳树苏醒过来,开始了新年轮的生命活动,柳眼发育,呈嫩黄色;整个枝干的肤表也呈黄绿未匀的气色,吐叶在即。此刻的柳树,正处事物过程的起动、发轫、勃兴、上升、发展之际,充满生机活力,拥有未来和希望。它的美、它的理趣被诗家发现,且是独具慧眼的发现,所以赢得诗家特别赞赏。然而能赏识早春清景之美和理趣的人却很寥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多数人没有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只能庸庸碌碌地趋同从众,除了观赏上林花似锦,得到一阵视觉满足外,精神灵智上一无所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