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生姜艾草(百草之王-艾草)

紫苏生姜艾草(百草之王-艾草)(1)

艾草

艾草是东方民间认识和使用最早的药草植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至春秋时期,艾草运用在医学上,最早纪录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中所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清代医家吴洛仪曾记述:「熟艾能温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除寒湿。」

在古代行军打仗千军万马,最重要的是水源,没有水可不行,没有水军队就不能前行,那怎么办呢?那时军队一直采用艾草来找水源。艾草生命力顽强,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会生长,因此到处都有。所以军队到了荒原上的时候,士兵就会分头去找艾草(或者干脆行军时随车带上干艾草),然后把艾草堆成一堆,点火燃烧,艾草燃烧后,艾草它有一种特性,就是性向下,并有自动找水的功能,艾草烧着后,产生的艾热会顺着地下走串,直到它找到出路,当遇到水源的时候,就会将随水一同蒸发升腾,这时军队就在方圆5里去找看看那里的地面有水雾冒出来,如果有冒出了,就是表示这个地方有地下水。这个时候在从有烟冒出来的那个地方去挖下去,不一会儿就会有水出来了,这样就有水喝了,又可以继续打仗啦!这就是用艾草找水的故事。

艾草-百草之王

Artemisia源自于古老希腊的守护女神之名而来,在中国则相传是古代天神不忍见凡间百姓受瘟疫之苦而赐予的珍宝,拥有〝神仙草〞美誉,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出一种草能胜任“百草之王”头衔的植物,应该只有--艾草。

明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学家叫李时珍,其实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医生--李延文,李延文他一生之中写了有两本著作,《人参传》和《奇艾传》。《人参传》和《奇艾传》这两本书里面,详细的记载了艾草和人参的功和德。功当然就是功效、功劳,德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价值、理解为贡献也可以。众所周知,人参为自古号称百草之王,野山参是非常稀有的,现代社会一株正宗的野山参的价格在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之上是常有的事情。当然药店里面也有400元一斤的人参,那是种植的,药效不可同日而言。物以稀为贵,当然人参的药用价值历代先贤都给予肯定。李时珍的父亲李延文在书里曾就这么写道:“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人参难得,艾草遍野,大道至简,艾草无处不在。田野、山冈随处就可得。李延文说艾草的功效和人参是一样的,但是艾草普惠天下的德却是人参所没有的品德。李延文这位先贤把这味艾草也称之为“百草之王”。

艾草药理研究

艾草在中国古代早已是药用植物《本草纲目》已有记载,艾草气味苦、微温、无毒、治百病、止吐血、妇人漏血、利阴气、辟风寒、使人有子。现代科学分析则认为,艾草含有丹宁、叶绿素、酵素、维生素A、B1、B2、C、钙、铁、镁、钾等矿物质,汇集这些营养成分,而有保温、暖经、净化血液、造血、安定神经功能。

艾草属性辛温,香气通窍,常闻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还有预防感冒的功能,而且能通经活络,吸收进体内艾草的味道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让血液循环变的更好,能令气血通行无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将邪气如风邪感冒、病毒驱离。

艾草香气具招财祈福、趋吉避凶之效,可以消毒净化抑菌,改善居家环境卫生,可以辟邪除瘴、辟毒制菌、除臭增香、驱蚊虫,特别是具有芬芳挥发性植物的艾草能安定神经、缓和情绪、帮助入睡。

紫苏生姜艾草(百草之王-艾草)(2)

在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目前还有很多用艾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预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用艾叶烘干制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止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和偏头痛。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小腹坠痛或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腹部,效果显著。

现代医学实证

日本小岛保彦博士证实艾草含有可避免病毒转化为致癌促进因子的防癌作用;1954年将所发现的防癌物质命名为「病毒抑制因子」。1957年更发现"干扰素"的存在具有活化各种杀手细胞,并能防止癌细胞增生,实验小鼠使用艾草肿瘤变小,停止使用肿瘤马上恢复。

前田浩教授测试200种以上的植物的活性氧清除率,发现艾草的活性最强,高达5万单位,是青花菜的100倍。

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主要含66%纤维质,11%蛋白质,10%的水分,0.02%的挥发油(又名艾叶油)。艾叶油主要成分为苦艾醇和苦艾酮,有解热、止血、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生姜艾草(百草之王-艾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