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终极三大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

在列宁格勒南面150英里处,伊尔门湖与谢利格尔湖之间,蘑菇状的德军前线,在1943年年初时,依然深深地插入苏联腹地。

这里是德国第2军在杰米扬斯克周围的作战区域。这个“大蘑菇”中包含了德军的12个师,近10万人。而“蘑菇”的茎部只有9.6公里宽。

杰米扬斯克这个“半岛”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至1941年,德军发起进攻的那一年,第2军在布罗克多夫-阿勒菲尔特伯爵的率领下,到达了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瓦尔代丘陵,并将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切断。

但是,这支部队被苏军牢牢的阻止在这里,整个冬季,他们据守着这个过度前伸的堡垒。

不过,如果要重新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这里就是个重要的据点,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将成为新攻势一条理想的出发线。

苏军总参谋部同样意识到这一点。出于这个原因,在1941-1942年苏军庞大的冬季攻势中,充当北部杠杆的正是瓦尔代丘陵。

苏军千方百计试图突破伊尔门湖与谢利格尔湖之间的德军阵地,通过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后方的打击,使德国人在列宁格勒和勒热夫的战线发生崩溃。

第2军辖下的各个师顽强据守,但是,1942年2月8日,他们遭到包围,随后,不得不通过空运,获得补给,在14500架次的任务中,德国空军的运输单位以他们的Ju-52运输机,创造出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运行动。

杰米扬斯克这棵“大蘑菇”深深地插入苏方领土,希特勒希望坚守这一阵地,以此为跳板,发起一场针对勒热夫的攻势。

1942年4月底,包围圈外发起的解围进攻与包围圈内展开的一场反击,使他们与洛瓦季河德军主防线重新建立起联系。

4月21日傍晚18点30分,拉穆舍沃这座被摧毁的村庄附近,包围圈内向西推进的德军士兵们,隔着上涨的洛瓦季河1000英尺宽湍急的水流,向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的解围先头部队,挥手致意。

“他们来了!他们来了!”党卫军“骷髅”师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伯克曼反坦克营的士兵们喊道,在河对岸向他们挥手的是第8猎兵师工兵营的彼得上尉和一名下士。

他们之间只隔着泛滥的洛瓦季河,一旦桥梁建成,第16集团军从旧鲁萨至霍尔姆的主防线与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德军部队之间,一条走廊将再次恢复。

的确,这条通往杰米扬斯克地区的走廊,或称之为通道,狭窄得惊人,但却被第2军死死守住,它阻止了苏军跨过伊尔门湖与谢利格尔湖之间的陆地桥梁,牵制了苏军的五个集团军。

但在整个1942年,这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危险:苏军有可能在茎部切断杰米扬斯克这颗“蘑菇”,数月来,近十万名德军士兵处在危险的边缘。

苏军最高统帅部意识到这个机会,并将杰米扬斯克前线作为其1942年大规模冬季攻势的出发点之一,斯大林旨在通过这场攻势,粉碎德军的东部战线,在他的算计中,杰米扬斯克是个重要因素。

正如斯大林格勒将成为打垮德军南方战线决定性的突破那样,苏军对杰米扬斯克的攻势,代表着他们席卷“北方”集团军群战线的意图。

在伏尔加河,苏军成功地获得决定性突破,并歼灭了第6集团军,但在瓦尔代丘陵,他们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斯大林选中铁木辛哥元帅来完成歼灭德国第2军十万名将士的任务,铁木辛哥元帅投入3个集团军。

第11和第27集团军将从伊尔门湖对狭长地带的北部防线发起进攻,而突击第1集团军则从南面向这条通道全力推进。

铁木辛哥对胜利充满信心,他的北部集群拥有13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和400辆坦克。

与这一强大力量对抗的是德军的3个师:第8猎兵师、第81和第290步兵师。

铁木辛哥的南部集群辖7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和150辆坦克,而与他们对阵的只有一个德军师:来自莱茵兰—威斯特法伦的第126步兵师。

铁木辛哥想以这些兵力来突破杰米扬斯克这棵“大蘑菇”仅有9.6公里宽的茎部,每个攻击集群负责不到5公里,只要稍事推进,德国第2军的十万人就将被囊入包围圈中。

1942年11月28日,苏军进攻开始了,先是炮兵的大规模炮击,接着是空军的地毯式轰炸。

欧战终极三大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1)

苏军正在杰米扬斯克发起攻击

低空飞行的飞机接连不断地对德军阵地实施空袭,制空权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德国空军未对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守军提供大规模支援,这里也没有一支较大的装甲部队。自第8装甲师离开这里赶往维捷布斯克后,第16集团军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突击炮和装甲连,隶属于1941年组建于法国的第203装甲团。

这些部队作为“绍尔”战斗群的一部,在男爵冯·马森巴赫中校的指挥下,奋战于旧鲁萨,是集团军唯一可用的预备队。

将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德军步兵与铁木辛哥的坦克大潮分隔开的,仅仅是战壕、铁丝网和雷区。

在硝烟和尘埃,火焰和闪光中,苏军的T-34坦克不断逼近,伴随在坦克身旁的是高呼着“乌拉”的步兵营。“冲向德寇的防线!只要穿过最前面的几道战壕,你们就算完成任务了,”

苏军政委曾向各个连队保证过,这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战斗打响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苏军在通道的北部战线上达成突破。

铁木辛哥立即将预备队投入到这些缺口中。

负责指挥通道内德军部队的赫内中将,把他手上的工兵、通信兵、炮兵和驾驶员统统投入突破口,马森巴赫第203装甲团以连和排的形式,从旧鲁萨被派往危机发生地。

泽米施上尉以第1营主力肃清了几个突破口,但此刻,他们缺乏步兵。

由于布罗克多夫-阿勒菲尔特伯爵身患疾病,杰米扬斯克地区的第2军现在由劳克斯中将指挥,他们同样在各处搜罗最后的预备力量,连部被掏空,维修和补给连的人员被调出,所有能用的人都被派往遭受到威胁的前线。但这毫无效果。

很快, 劳克斯被晋升为步兵上将,正式出任第2军军长一职,1944年又担任第16集团军司令,1944年8月底因侦察机坠机而伤重不治身亡。

求救电发往与他们相邻的第10军,但该军辖内的部队正在旧鲁萨地区忙得不可开交。

急电也发给第16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布施大将亲自致电劳克斯将军表达了他的遗憾:

“劳克斯,我甚至无法从集团军前线抽调哪怕是一个营给您!”

那么,集团军群呢?集团军群也没有预备队,前不久曾帮着应对第一次拉多加湖战役的曼施泰因第11集团军,现已不在这片地区。

斯大林格勒的形势迫使德军统帅部将这位元帅和他的集团军司令部、集团军直属部队和集团军辖内的另一些部队从北方战线调至南方。

北部战线德军主力据守在韦利日和维捷布斯克,并卷入到激烈的战斗中。实际上,德军的整个战线都已打得如火如荼。

欧战终极三大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

杰米扬斯克德军阵地上,他们正在阻止苏军的攻势

因此,瓦尔代丘陵上,赫内的部队只能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各小股战斗群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苏军勉强自保。

这里并未形成任何防御中心,因为炮火炸毁了一切,也没剩下可继续实施抵抗的反坦克炮,甚至连一挺机枪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再大的勇气、再严格的纪律也无济于事。

苏军已下定决心要获得突破,并将残余的守军彻底碾碎,铁木辛哥所做的正是“压路机”的工作。每天,他们推进200米或500米,在某些地方能达到1000米。

铁木辛哥果断的突破,随时可能杀入第16集团军的后方区域。

面对这种危险的状况,赫内将军麾下的各师显然已无法坚持太久,“北方”集团军群决定赌上一把。

12月初,冯·屈希勒尔元帅从拉多加湖沿岸极其薄弱的防线,从奥拉宁包姆包围圈,从沃尔霍夫,抽调出第18集团军的三个师,投入到杰米扬斯克这个“大蘑菇”中。

另外,他还留下原本要派往芬兰,加入第20山地集团军的第28猎兵师。

这里的赫内中将指的是原第8猎兵师师长古斯塔夫·赫内,此刻他已接管“劳克斯”军,而该军军长劳克斯接替阿勒菲尔特担任第2军军长,不久后,“劳克斯”军改称“赫内”集群。

1942年12月,来自北德的第58和第225步兵师,以及来自莱茵兰—威斯特法伦的第254步兵师,即将面对有史以来他们所遭遇过的最激烈的战事。

将第18集团军的这些师,调入饱受威胁的杰米扬斯克通道是个正确而又必要的决定。

不过,这些部队撤出北部防线,也就意味着,五个星期后苏军发起第二次拉多加湖战役时,列宁格勒与沃尔霍夫之间的通道上,德军的实力太过虚弱,无法阻止苏军打破列宁格勒包围圈。

德军兵力太少!兵力不够的状况无处不在,自1942年秋季以来,德军各条战线都出现了“太少,太晚”的情况。

可是,希特勒不肯改变他“坚守每一寸既得阵地”的策略,他坚持自己的理论:最靠前、最暴露的支撑点必须守住,以便为将来的进攻充当最有利的出发地。

三个师辖下的各团各营,从北部匆匆而来,刚刚到达旧鲁萨地区,便立即搭乘卡车或步行冲入“蘑菇”,投入到战斗中。

一个严重受到威胁的地区是“赫内”集群的北部防线,守在这里的是第8猎兵师的一部和朔佩尔少将来自西里西亚的第81步兵师。

该师正处在苏军进攻的重点地带,辖下各战斗群遭到包围,他们夺路而出,然而再度被围,后来通过激烈的白刃战再次杀出包围圈。

12月17日,第81步兵师的第161和第174掷弹兵团,全部兵力加在一起只剩下310人,在该师防区前,被击毁的苏军坦克多达170辆。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一切。

从1942年11月28日至1943年2月中旬,铁木辛哥元帅一直试图夹断通往杰米扬斯克9.6公里宽的“走廊”。

12月17日,这些西里西亚人被第225步兵师替换下来,第225步兵师进入阵地的第一天,洛伦茨上校第376掷弹兵团的反坦克猎兵便在他们主防线前方添加了18辆T-34的残骸。

据守“蘑菇”南部屏障的是霍佩少将的部队,15个月前,这个“泥煤沼泽之狐”带着一个加强团,在列宁格勒东面一个接一个地攻破工人新村,随后与来自汉堡的第20摩步师相配合,以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拿下施吕瑟尔堡。

在此期间,霍佩已晋升为第126步兵师师长,他的几个团卷入到极为激烈的防御战中。但是,苏军并未能成功突破德军主防线,幸运的是,苏军犹豫得太久。

霍佩把他的部队归拢起来,撤至一条缩短的战线,并构建起新的防御阵地。就这样,苏军向北突破的致命危险,再一次在最后一刻被避免。

12月4日,德军的援兵赶到——第58步兵师的第209掷弹兵团和侦察营。

苏军发起的一次坦克进攻,恰巧出现在第209掷弹兵团第2营的反坦克猎兵和配属给他们的高射炮战斗群的大炮前,结果被彻底歼灭。与第58步兵师一起,霍佩的第126步兵师肃清了通道南部防线的状况,并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以挫败苏军的进一步进攻。

第58步兵师的另一股作战力量,第154掷弹兵团,被派至通道北部的防线上,刚一赶到,便加入第290步兵师投入了战斗。

罗希诺的情况最为危险,这里的苏军,在强大的坦克部队的配合下向南推进。战斗达到高潮。

但在这场激战中,这里的守军同样成功地堵住对方的突破,并构建起一道新防线,铁木辛格被挡住了。

他的部队恼怒不已,试图以坦克和火焰喷射器强行打开一个缺口,但他们仍未获得成功。

铁木辛哥的部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他们的主攻放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地点,却未能突破德军过度延伸的防线,这怎么可能?

对此的解释不能简单归因于守军的英勇,还有些其他决定性因素。在长期的“围困战”中,德军阵地已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高射炮、反坦克猎兵、大炮和突击炮之间的配合相当默契。

各个师的军官、士官和士兵们相互了解。另外,两位军长,劳克斯和赫内将军,不仅是技艺娴熟的战地指挥官,也是出色的临时防御组织者。

在罗希诺附近的战斗中,德军第184突击炮营的两辆突击炮,表现尤为出众。

他们在第255步兵师第377掷弹兵团防区内的行动,充分说明了铁木辛哥的坦克部队对杰米扬斯克两侧德军防线的突击为何会屡屡失利的原因。

欧战终极三大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

杰米扬斯克前线的两辆德军突击炮

两位突击炮车长的作战报告都被留存下来,作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证词,充分说明了这些武器是如何有效地参与了热点处的战斗。

这些突击炮中的一辆,是安装着短身管火炮的三号突击炮,由霍斯特·瑙曼中士这位21岁的柏林人指挥。

他奉命赶到索夫罗克沃东面,在道路左侧准备迎战由北而来的敌军。

里斯中士带着他那辆配备长身管火炮的突击炮停在道路右侧,准备迎击由东而来的敌人。

两辆突击炮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0米,在他们之间是一座小山丘,这里也是德军斜向防线最前伸的位置,据守在这里的是第75猎兵团威德迈尔上尉的第3营。

圣诞节时,该营从第5猎兵师位于左翼的防区调至这一关键地段,并被置于第225步兵师的指挥下。

此刻是9点30分,除不时出现的敌迫击炮火外,一切都很平静,一般说来,苏军的进攻会在10点整准时发起。

所以,他们大概不会等上太久,正如他们想的那样,几分钟后,地狱之门敞开了——多管火箭炮、大炮、迫击炮喷射出碎甲弹和白磷弹。

“关闭舱盖!”瑙曼中士命令道。与此同时,里斯中士那辆长炮管突击炮的舱盖,也砰的一声关上了。

突击炮组员在他们的铁盒子里坐了近一个小时。在他们四周,炮弹撞击着地面。

弹片和飞起的石块敲打着钢铁“墙壁”,每当一发炮弹的落点非常靠近时,突击炮里的人便屏住呼吸,等待下一发飞来的炮弹。

下一发炮弹会更近吗?还是会稍远些?稍远了些,他们松了口气,突然,一切陷入了平静。

瑙曼打开舱盖向外张望,可什么也没看见,所有的一切都被浓浓的硝烟所遮掩。

但是,这位经验丰富的车长知道,这里与树林边缘的距离是400米,苏军肯定就隐蔽在那儿,他们肯定会从那里过来。

硝烟渐渐散去,瑙曼的眼睛紧紧盯着他这辆突击炮右侧80米外的一座小丘。

就在那里,一辆坦克的炮塔在天际线的映衬下出现了,接着便是T-34的车身,这辆坦克向这里迅速驶来。

“右侧出现目标!敌坦克!”瑙曼叫道。炮瞄中士转动着瞄准装置上的手柄,已将那辆T-34套入准星,第一发炮弹从短身管主炮中射出。

对面发出一声巨响。“直接命中!”车长说道,炮瞄手和装弹手疯狂地忙碌着,一发接一发的炮弹从突击炮中射出。

第一辆T-34的组员试图放弃被击毁的坦克,舱盖打开了。距离这辆动弹不得的坦克5米外,一些德军步兵据守在一道反向斜坡上,他们的机枪火力和手榴弹将那些车组人员射倒在地。

第二辆T-34随即出现。突击炮的短身管主炮连发四弹。“它起火了!”又有两辆苏军16吨的坦克出现在山头上,它们开火了。

但是,炮弹的落点稍近了些,瑙曼的炮瞄手对这两辆坦克各发两弹。两辆苏军坦克同样燃起了火焰。

汗水从炮瞄手的脸上滑落,战斗只持续了一分钟,四辆苏军坦克已在瑙曼这辆突击炮前被报销。

“我们到山上去!”瑙曼下达了命令,驾驶员踩下油门,突击炮叮当作响地向前驶去。还没等他们到达山头,透过剪形望远镜,瑙曼中士发现另一辆T-34正从200米外逼近。“那里还有一辆!开炮!”

那辆T-34连中几弹,炮塔舱盖猛地被推开,一团火焰窜了出来,舱内的弹药连续发生着爆炸,这时,苏军炮弹尖啸着落向德军突击炮所在的山头。

“苏军炮兵正试图弄清我们的距离,”透过内部通话装置,瑙曼平静地说道。

“霍斯特,收兵吗?”驾驶员问道,瑙曼刚要同意,却发现6辆苏军坦克向一辆被击毁的T-34驶来。

“苏军又上来了!,开炮!”决定这场战斗的是速度。显然,突击炮的速度更快些,6辆敌坦克冒着烟,在40米开外遭受到致命重创。

霍斯特·瑙曼刚满21岁,是第一个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的突击炮组军士。

杰米扬斯克的这场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被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提及三次,后来,瑙曼因多次英勇的作战表现,被提升为军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