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敬畏生命的故事(慎终追远感恩生命)
安徽日报
清明,是缅怀逝去生命的日子。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从那些逝去的生命身上,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因而珍惜生命的宝贵、思考人生的意义。从那些守护生命的人身上,我们惊叹生命的奇迹,因而赞美平凡人生的伟大、舍生忘死的价值。
今年的清明,注定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当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时候,国外疫情输入压力却不断加大,亿万生命依然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更多生命,我们知道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因而对严格的防控措施便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当一个个濒危的生命跨过生死关,重新回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格外感恩守护生命的人,因而对他们无畏生死、逆行战“疫”的壮举便更多一分钦佩、多一分崇敬。
以保护生命的名义,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我们有理由深入思考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形式。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我们是否需要暂时放弃集中祭扫的形式?为了表达怀念和追思,我们可否采用网络祭奠的方式?为了避开接触风险,我们可否接受他人代祭的方式?变的是不合时宜的风俗,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清明追思,贵在真情,而不必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在宝贵的生命面前,形式没有争论的必要。如果在祭奠的同时,又能保护好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何尝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唱一首歌,敬献先贤;送一束花,怀念逝者……只要心到、情真,无论哪一种追思形式都是我们对逝者的感恩和缅怀,都体现清明节的本来意义。
恰逢春和景明,清明,一面是追思永逝的生命,一面是畅享生命的美好。让我们从对先人的缅怀中学会感恩生命,从与自然的亲近中张扬生命活力,过一个文明安全的清明节!
4月3日,来安县皖东烈士陵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墓献花。记者 黄连广 通讯员 吕华 摄
网祭英烈 凝聚奋进力量
一束鲜花表敬意,一句留言传真情。 3月30日下午,来安县汊河镇三道桥社区开展一场别样的“云祭奠”活动,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网上祭奠英烈,为英烈们献花、留言,以简约朴素的方式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哀思。
曾在部队服役12年,三道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满昌说:“在和平年代,我们通过网上祭扫,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弘扬英烈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更能凝聚起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巨大精神力量。 ”
清明祭扫怀英烈,民族精神永传承。一个个烈士陵园,长眠着无数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英雄;一座座纪念碑,铭记着无数英烈的丰功伟绩。清明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满怀敬意祭扫英烈,更传承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为避免人群聚集,保护烈属和祭扫人员的健康安全,江淮各地纷纷将祭奠活动搬到网上。
黄山市屯溪区昱中街道柏树街社区工作人员在网上为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并写下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马鞍山市花山区景城社区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组织群众通过网络祭奠烈士。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网上祭英烈,缅怀忠骨魂”活动,通过网络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武警六安支队在警营网吧利用“网上祭奠”板块平台,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开展网上祭扫活动。
清明祭扫怀英烈,丰碑激励爱国心。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奠英烈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主题课,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知晓英雄先烈的光荣事迹、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激励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精神力量。从淮北到江南,尚未开学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通过网课了解先烈故事,在网上纪念先烈。
肥东县各中小学校组织师生登录中华英烈网,听革命先烈故事,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阜阳市中小学的老师在上网课中,引导学生动手折千纸鹤,并通过网上献花、寄语留言等方式,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观展馆 传承红色基因
清明前夕,蒙蒙细雨中,记者来到巢湖之畔的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绿树环绕,鲜花盛开,前方不远处,高耸入云的“胜利之塔”在低垂的云幕和浩瀚的巢湖衬托下,更加庄严肃穆、巍峨壮观。
展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生动视频、一个个模拟场景,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渡江战役中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中,全长50米的室内艺术群雕“占领总统府”、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栩栩如生的《巢湖练兵》场景模拟等,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观看。
一群胸戴党徽、神情专注的年轻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他们是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城市管理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时而仔细观看展品,时而拿起手机拍摄历史资料,时而小声交流。 “清明临近,此时更不应该忘记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部门的年轻人在区文明办的指导下组织了这次参观学习活动。 ”
今年27岁的小伙子金书山,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站在明亮开阔、刻满烈士名录的“烈士名录馆”,他的敬仰和哀思之情油然而生。 “无数革命先辈奉献热血、牺牲生命,才赢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才有了如今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我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理应牢记先烈功勋、不忘初心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履职尽责。 ”在两个月的疫情防控期间,他坚守街道社区战“疫”一线,书写了共产党员的时代责任。
“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前来参观的人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展馆采取限流措施,将参观者数量控制在每天1000人次以下。前来参观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领取参观券,并出示绿色安康码方可进入。疫情防控期间,暂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暂停举办人员聚集的公共活动,馆内4D影院等也暂停开放。
除了现场参观,场馆还推出“云参观”“云祭奠”。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可进入“渡江战役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官网,通过VR全景体验形式参观纪念馆,聆听语音讲解。清明当天,可以打开纪念馆官网,进行网上追思祭奠。同时,该馆今年还推出了“献花送英雄清明寄哀思”线上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共同缅怀先烈。
致敬生命 感受医者情怀
“无法言传,您就身教。您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良医良师! ”从2012年起,每逢清明节,位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的安徽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前,总会有一群大学生在这里缅怀吊唁。
这是安徽医科大学“东南风”爱心社每年一次的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也是该校培养未来医生们高尚医德和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清明节,适逢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同学们把缅怀活动搬到了网上,致敬抗疫英雄,开展了线上“疫情教我做良医”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在捍卫生命的战役中,医生就是战士。疫情是一次大考,让我们医学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对生命、对疾病、对医学、对医务工作者使命责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医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教师黄朝晖说。目前,该校以疫情为生动教材,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抗疫先进事迹为鲜活案例,教育广大青年医学生从个体和人类生命的角度、从医学及临床救治的有限性与医学发展及人文关怀的无限性、从医学科学进程的确定性到重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危害不确定性等多方面,进一步思考医学发展的方向和医学教育的目标。
“我们医学生要学习他们逆向而行的医者情怀,牢记为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安医大一位参加网上缅怀活动的学生留言说。
同学们在网上点亮了一根又一根洁白的蜡烛,向新时代的良医、同学们的良师致敬。“向生命最好的致敬方式,是成为卓越医学人才!”“向生命最好的致敬方式,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奋斗!”这些未来的“白衣战士”在网上抒发哀思和敬意,重温入学时的誓词:“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
3月24日,合肥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和五里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一起,开展“代客祭扫”服务。记者 程兆 摄
公益代祭 倡导文明新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3月22日上午,安庆市文明办、安庆市民政局在安庆陵园联合举办了该市首次免费集体代祭活动。在布满鲜花的代祭台前,司仪念诵祭文,代祭人员放飞追思气球。
代祭活动中,来自安庆市公墓管理处、安庆市殡管所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着装整齐地进入陵园,为6万余名逝者行三献礼、敬献鲜花、擦拭墓碑。 “此次免费集体代祭仪式是一次公益活动,旨在代市民完成因疫情影响而无法实现现场祭扫的心愿,并倡导以慎终追远、珍爱生命为内涵的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绿色、文明、安全、健康的祭祀方式。 ”安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高炬说。
集体代祭活动不仅帮助市民们传递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是倡导绿色祭扫理念的一次文明实践。往年清明期间由于祭祀人流量巨大,安庆陵园内垃圾遍地、塑料袋满天飞、绿化植物被踩踏破坏的现象并不鲜见。“集体代祭,树立了文明新风。相比往年,今年清明期间园区垃圾量将减少30吨以上。 ”安庆市公墓管理处业务科负责人邓锋说。
今年不仅是安庆市首次举行集体代祭活动,该市还首次开通了“云祭祀”平台。打开安庆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网络祭祀,扫一扫添加小程序即可进入该市的“云祭祀”平台。平台将线上空间与线下场景、服务相打通,市民们通过手机屏幕轻轻一触就可为先人上香、献鲜花,传承孝道。 “祭祀活动应该重于心而不拘于形。虽然今年不能去现场祭拜先祖,但通过这种方式同样可以传递我们的哀思。 ”安庆市民孙小光表示。
近年来,安庆市不仅大力培育树立祭祀文明新风,还以公益的形式持续推动殡葬改革。据悉,该市已连续举行了六届江葬与树葬活动仪式,免收树葬、花葬、江葬、草坪葬的全部费用,共累计免除丧属费用支出600余万元,全市选择楼、堂、馆、壁等形式安放骨灰或采取花葬、树葬、江葬等节地生态葬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阅读诗词 抒发清明情思
春分过,清明来。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历来的文人墨客不免抒怀感慨一番,读来或细腻含蓄,或畅达直白……
杜牧的《清明》最为大众所熟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而是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然不是滋味。况且,天公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这是一幅明晰的清明图景,游子对亲人的思恋之情跃然纸上。
自古清明就是亲近自然的日子,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游湖踏青之人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程颢的《郊行即事》:“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当然也有抒发悲怆之情的清明诗词,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本应是农忙时节,可诗人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见由于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了,农村劳动力缺乏,万顷农田无人耕作,荒芜长满了青草。禁止烧火的寒食节过去了,清明节应该是千家万户重新起火的日子,而诗人看到的是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
如果不去赏花、无意远足,那么也可以读书。王禹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无花可欣赏,无酒可饮时过清明节,做些什么呢?窗前一盏灯,手捧一册书。
古诗里的清明,就是这样意象万千、意味悠长。但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张理想 许蓓蓓 陈婉婉 洪放 杨善龙 汪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