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高考过去很多年了,物理至今仍是我的噩梦,很多物理相关的东西都会自动避开。直到两年前陪娃一起读漫画物理启蒙书,才觉得当时我连基本概念都没弄明白。

慢慢地,我发现,物理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从建筑到航天,从桥梁到航母,从民用到军用,从粒子到宇宙……物理学几乎涵盖了人类世界的一切重要领域。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也无处不在。小到疏通下水道、洗衣机工作、厨房烹饪、玩具娱乐、交通出行等等,无一不以物理为基础。

长远一点,高考形式改为“3 1 2”,其中“1”就是说物理和历史可以任选一门。但是,大多数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求“仅限物理”。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

而孩子正式接触物理,一般得上初中之后,突然要面对一门陌生的学科需要去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的。如果能为孩子从小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在面对枯燥的物理学科之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学习物理就会事半功倍。

最近,我又给娃寻摸到一套翻来就觉得惊喜的物理启蒙书,这套来自英国的——《问问物理学》书中的内容设置和讲述方式,满足了我对一名小学生进行物理启蒙的所有要求。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3)

这套书完全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书中精选了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60个高频、奇趣问题,以引起孩子对物理的兴趣。比如:

▼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4)

▼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5)

▼关灯后,光去了哪里?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6)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正是孩子们平日里真正感兴趣、想知道答案的。因此,《问问物理学》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就会深深吸引住孩子,让他们觉得足够有趣、足够有用。

为什么推荐这套书?

1

逻辑清晰,知识体系严密

全书囊括了物理学的5大主题声、光、电、力、物质。通过轻松愉快的讲述,阐释了物理5大板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脉络。

这套书一共有5册:

《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力)

《人在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声音)

《镜子里的物体为什么左右相反?》(光)

《闪电从哪里来?》(电)

《冰为什么很滑?》(物质)

看书名每本书脑洞都很大,但文本逻辑很清晰。孩子每读过一本,一个相关板块的知识网络基本就建成了。

我们以《冰为什么这么滑?》这本为例。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物质,那当我们回到物理层面来看,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7)

开篇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质是什么?

讲清楚基本概念。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8)

然后讲物质的分类,有天然物质、生物物质、混合物质、合成物质等。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9)

以及物质相关的表达:生活中,表示物质或材料的词语还有一些,比如东西、物体、实物、事物等。但物质才是标准的科学术语!

知道了物质是什么,那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有多大。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0)

▼羊毛袜冬天为什么会保暖,和它的导热性有关。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1)

▼炎热的夏天埃菲尔铁塔为什么会增高,金属内部也是有在进行分子运动的。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2)

既然物质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所以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构成、原理、功用及其变化。

比如,作为一种材料,塑料柔软、轻便又耐用,但塑料中的聚合物分子又大又强,细菌无法消化,对动物和环境有害。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3)

这就引出了物理学中研究物质的必要性和意义。每本书的最后,还会设置一个“快问快答”的专栏,来解释我们生活的一些物理相关的现象和应用。

▼水干了以后去了哪里?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4)

▼比如为什么冰会漂浮在水面上?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5)

每一册书的末尾,还有一个索引页,通过不同的名词,把知识点以归类的方式串联了一遍,把零碎的知识整合了起来。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6)

其他的4册里面也是这样的行文逻辑,每个板块都是从板块的概念讲起,再逐渐深入。

除了文本自身逻辑严密,讲述方式也都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基础到概念到实际应用逐步递进。

2

对标中学物理知识,

知名物理老师鼎力推荐

对于6-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新知识是非常敏感的,这套书能够给他们恰如其分的物理启蒙教育。

《问问物理学》与初中物理课本的结构也持高度一致,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对标了初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点,完全符合我们中国的课程标准,不但能作为科普书,就是称呼它为“刚需”也不为过。

这套书里的每个问题都恰好对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内容,也非常契合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要求。

初中物理(八、九年级)目录

问问物理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产生:振动)

人在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声音的传播:气体)

为什么在水下很难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液体)

聋人能感觉到声音吗?(声音的传播:固体)

声音是如何“钻”进我们的耳朵的?(声音的传播:介质)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声波?(声音的传播:声速)

声音的特性

动物的叫声为什么千奇百怪?(声音的特性:音色)

声波能杀人吗?(声音的特性:响度)

哪种动物的听力最好?(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超声速飞机有多快?(声音的利用:超声速)

有史以来最响的声音是什么?(噪声)

声波去哪儿了?(声音的控制)

物态变化

温度

是什么使埃菲尔铁塔变高了?(物态变化:温度)

物态变化

物质是什么?(物态变化:物质)

为什么空气是看不见的?(物态变化:气态)

盐为什么会在水中消失?(物态变化:液态)

冰为什么很滑?(物态变化:固态)

为什么鸡蛋在烹饪时会变成固体?(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晶体从哪里来?(物态变化:晶体)

物质的属性

头发能像钢丝那样坚韧吗?(物质的属性、强度)

塑料袋永远不会消失吗?(物质的属性、分解)

内能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的构成)

原子和分子有多大?(分子、原子)

内能

为什么金属摸起来凉凉的?(比热容)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是什么?(光源)

关灯后,光去了哪里?(光的传播速度)

为什么你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月亮为什么会发光?(反射)

白天为什么很难看到星星?

平面镜成像

镜子里的物体为什么左右相反?(平面镜成像)

隐形斗篷真的存在吗?(虚像)

光的折射

为什么望远镜使物体看起来更近了?(折射)

光线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色散

彩虹为什么遥不可及?(分解太阳光)

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色散与混合)

X光为什么能够透视身体?(光谱)

力是什么?(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

为什么摔下悬崖如此致命?(重力的大小)

为什么人类无法长得像恐龙一样高?()

为什么在月球上能跳得更高呢?(引力)

运动与力

力的平衡

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水黾为什么不会沉进水中?

降落伞是如何救你一命的?

摩擦力

为什么搓手可以让手暖和起来?

牛顿第一定律

飞机是如何做到“底朝天”飞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桌布戏法是怎么回事?(惯性)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电是什么?

电从哪里来?(运动)闪电从哪里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购物车会“电”人?(静电)

为什么电线外面要包裹塑料皮?(导体和绝缘体)

电流的测量

电鳗真的会放电吗?(生物电)

电能让生命起死回生吗?(电信号)

电动汽车能开多快?(电流强度)

生活用电

电为什么不会从插座里漏出来?(家庭电路)

电功率

电是如何变成光的?(电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古代人也使用电吗?(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电会被我们用完吗?(可持续发展)

▲左边是我们的中学课本,右边是《问问物理学》中的问题,是不是完全呼应得起来?

这套书的作者安娜·克莱伯恩(Anna Claybourne)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享誉英国的儿童读物作家,她的作品曾入选英国皇家学会青年图书奖。她创作的童书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从鲨鱼、黑洞、原子分裂到如何画画、莎士比亚的一生、希腊神话传说。

国内出版社引进后,也得到一线物理特级教师王向红的推荐和认可。

“作为物理老师,我深切地体会到物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学生学物理对其自身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问问物理学》这套书非常可亲、可爱,能够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帮助孩子建立对物理的好感度和学科的自信,可以作为物理课堂的一个好的补充,”

3

对话式的讲解,

轻松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这套书的知识内核来自初中,但采用的却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的讲述形式,作为物理入门书、启蒙书、科普读物都再合适不过。

传统科普书的讲解方式往往以知识的呈现为主,需要孩子去像“听老师讲课”一样,认真去感受和理解。而这套书它更像是跟孩子之间的聊天,通过轻松愉快的讲述带孩子了解什么是物理。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7)

比如在讲物质的属性时,没有一上来就生硬地说物质的属性是什么意思、物质都有哪些属性、物质的这些属性有什么作用等。

而是从童话里经常会引发的一个疑问开始:头发能像钢丝那样坚韧吗?

在读到童话《长发公主》里,长发公主通过垂下长长的头发帮助王子爬上城堡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真的吗?能实现吗?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8)

想知道头发能不能拉起王子,就要先了解头发的特点。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19)

孩子在对这些特点的观察和认识过程中也就理解了这一物质的特点,同时更好的理解物质的属性概念。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了物质的属性是什么意思,那这些属性有什么用呢?通过一个滑稽的例子我们分分钟就明白了。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0)

比如用牛仔布做茶壶?简单易懂又有趣,帮孩子进一步理解属性到底指什么。

而属性对物质本身的作用又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这个头发强度测试再进一步观察: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1)

通过测试,可以得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的理论结果:人的满头头发甚至能把两头大象拉到城堡上去,何况一名小小的王子呢。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2)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发根可没有那么坚固,所以千万不要自己去试验在头发上挂重物。

除了趣味性,《问问物理学》中也对我们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补充和延展。

比如初中物理课本八年级在讲声音时,讲到了“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非常简洁平直的讲了我们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声音引起鼓膜整栋,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3)

本套书中《人在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分册中,也讲了这部分内容。有所不同的是,书里转换了一下角度,用拟人的方式来说:声音是如何“钻”进我们的耳朵的?一个“钻”字就把孩子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

接着,更是带领小读者沿着声音行进的路程一步步了解耳朵的秘密。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4)

它是一种声波→被外耳收集后→进入耳道→引起了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砧骨、锤骨和镫骨)传入耳蜗→再由耳蜗内的耳毛细胞转换成生物电信号,这样听觉神经才能接收到然后传给脑部的听觉皮层,人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这一拆解过程,让孩子轻松地理解声音其实就是不同的声波振动动形成的。

同时会补充对大脑与声音的关系: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5)

以及声音与振动: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6)

这套读物更像是对课本的一个细致补充,能够帮助孩子在入门阶段就初步建立起相对严谨的知识结构,打好物理基础。

4

教孩子如何发现问题,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要知道苹果落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发现问题的人却只有牛顿一个。

这本书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用知识点切入的模式。‍

比如讲解声调、赫兹、频率的时候,并不是直接罗列知识点,而是用“动物的叫声为什么千奇百怪”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出来。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7)

用狮子和老鼠,一个极大、一个极小,两种差别很大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来比拟,假如彼此交换身份,它们是发不出对方的声音的,诙谐幽默的同时揭示了声调的真相:越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沉,反之,越小的就越高亢。

讲解声音的扩散时,用“声音为什么会消失”来引入。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8)

讲解物质的状态时,从“为什么空气是看不见的”入手。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9)

这样的讲述方式,在帮孩子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会如何提问。

物理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物理的学习难点除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关系也很大。

就像《镜子里的物体为什么是左右颠倒的》这一册,孩子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问题,就会自觉思考为什么呀?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30)

再仔细观察封面,有手电筒,就会猜测这本书是不是讲光学的,翻开书以后发现真的是与光有关。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31)

这样三步走下来,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把知识点渗透给小读者的过程。

如果封面直接写着“光学”,再看到“镜子里的物体为什么是左右颠倒的”这个问题时候,其实不会太愿意去深究其中的联系。

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设置在家就能做的趣味小实验便于理解的同时也能增加兴趣。

比如惯性实验,就是在瓶口上放几张纸,纸上再放几枚硬币,然后突然抽出纸,看看硬币是否仍然落在瓶口处。

月亮为什么慢慢远离地球(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32)

通过这些简单的小实验,孩子们能亲自体会和观察实验过程,加深记忆的同时,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方方面面,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如今更与孩子的人生规划密不可分。

希望所有孩子通过这套书重新认识物理,喜欢物理,最终与物理成为好朋友!

对标中小学课程标准涵盖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

孩子看了就停不下来的物理启蒙书

《问问物理学》

全5册

适读年龄:6-12岁

原价120元

团购优惠价:59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