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

在上一回,我们介绍了于魏晋时期“留学”于洛阳的拓跋沙漠汗,他由于汉化较深,引发了鲜卑贵族的抵触,并引来杀身之祸。这次继续,介绍另一位在中原“留学”而又比较凄惨的鲜卑人。不过在说他之前,还得先来说说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君主是谁。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1)

跟魏晋的曹家以及司马家君主不同,我们要说的这位君主比较特别,他不是汉人,而是一个少数民族氐族人,他就是十六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前秦君主苻坚。苻坚在所谓的“五胡”君主之中,是一个少有的兼具雄才大略与宽广胸怀的人,他幼时就接受汉文化教育,属于同龄人中的出类拔萃者。西晋永嘉之乱以后,氐族人进入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发动政变,杀掉了暴君苻生,自称大秦天王。

苻坚由于从小接触汉文化,再加上氐族人从汉代以来长期与汉人比邻而居,对于汉文化也不至于强烈抵触,因而在苻坚统治期间,特别注意民族关系的调和,他重用了汉族人杰王猛,君臣一心,励精图治,先后灭亡了前燕、仇池、前凉、代国等国家或地方政权,统一了北方。除了武功,苻坚也重视文治,他在关中鼓励生产、兴修水利,让自魏晋以来饱受战乱的关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2)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苻坚颇重视教育。自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地区战乱不绝,几乎看不到学校了。苻坚在长安恢复了太学,延请儒生讲学,而且他本人也时不时亲自到太学去考察太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根据考核结果给他们划分等级,量才而用。(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前秦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在生产和文化上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真是十六国时期的“另类”,怀私一点讲,笔者甚至希望当时统一全国的能够是苻坚。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3)

前秦疆域图


闲话休说,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前秦的这位鲜卑“留学生”。他也是拓拔鲜卑的,而且跟我们上回说到的拓跋沙漠汗还是同一家,他就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建立者——拓跋什翼犍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4)

十六国甲骑具装俑

上次还说道,拓跋沙漠汗死后,引发了连锁反应,鲜卑部落联盟出现分裂,势力减弱。西晋永嘉之乱以后,拓跋鲜卑又重新逐渐恢复,并参与到群雄逐鹿当中。拓跋什翼犍的父亲,是后来被追封为北魏平文帝的索头鲜卑首领拓跋郁律,他在位时期,鲜卑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什翼犍年轻时,曾经作为质子在羯族人建立的后赵居住。十九岁那年,什翼犍成为了索头部落首领,他正式建立了代国,结束了部落联盟的松散体制,而且把都城重新迁回了云中的盛乐城。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5)

公正地讲,拓跋什翼犍也是一代雄主,在他的统治之下,代国蒸蒸日上,几乎就要成为北方大国了,只可惜,他遇到了更厉害的苻坚和更强大的前秦。代国的建国三十九年,也就是前秦的 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发兵攻打代国,位于代国有翼的高车趁机叛乱,代国一败涂地,灭国。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6)

关中十六国墓出土披甲陶马

灭国之后,什翼犍的去向就成了一个谜。根据北魏自修的《魏书》记载,在灭国前夕,什翼犍刚好自然死亡了,时年五十七岁。不过在其他的一些文献中,则存在不同记载,有的说什翼犍被他的儿子所弑,有的说什翼犍被前秦军俘获,并被押往长安。

著名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周一良先生认为,北魏对早期的不光彩历史讳莫如深,崔浩国史之狱更是让史官们噤若寒蝉,所以这一段代国被灭的历史,《魏书》的可信度反而较低。他考证认为,代国被灭时什翼犍没有死,确实被抓到了前秦的长安城。我们在这里也采信此说。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7)


接下来的事儿就有意思了。苻坚是一个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君主,对于被他灭掉的国家的国君和大臣,他普遍善待,还往往授予官职和住宅。根据《晋书》的记载,什翼犍来了以后,苻坚也对他不错,同样赐给他房子。不过,有一点苻坚不大看得惯,那就是什翼犍的文化水平

在饱读诗书的苻坚看来,什翼犍出身蛮荒之地,不懂什么是仁义道德,于是他居然把已经五十七岁的什翼犍,强行送进了长安太学。

鲜卑是白人(这两位鲜卑留学生)(8)

我们可以大胆判断,在当时的前秦长安城里,什翼犍绝对是年龄最大的留学生!而且也是身份最奇特的。什翼犍心里估计也充满怨念——都一把年纪了,还要学这劳什子玩意儿?!不过作为亡国之君,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乖乖跟着学习诗云子曰。

苻坚有一次去太学考察,还特意把什翼犍找来,问他爱不爱学习啊(好学否)。什翼犍回答说,我要是不好学,您又何必教导我呢?(若不好學,陛下用敎臣何爲)苻坚听了这个回答很是满意。

过了几年,“留学生”什翼犍在长安病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