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三峡工程(三峡大学图书馆又获捐一批三峡工程文献)

楚天都市报7月5日讯(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魏瑶 王军)近日,我国著名水轮机专家黄源芳,再次向三峡大学图书馆捐赠了一批三峡工程专题文献。作为具有天然地域优势的高校特藏室,三峡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水利水电文献资料,稳居全国前列。

清华大学三峡工程(三峡大学图书馆又获捐一批三峡工程文献)(1)

黄源芳生于1939年,曾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负责机电的副总工程师,为葛洲坝、隔河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机电设计负责人。他多次向三峡大学图书馆捐赠各类文献资料近千册,其中包括三峡工程从论证、设计、运行等各阶段的珍贵资料,还有他本人的工作笔记、往来书信和工程照片。翻阅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可以触摸到三峡工程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能感受到中国水电人筚路蓝缕的奋进历程。

三峡大学图书馆馆长唐文惠介绍,因为地处世界水电之都的先天优势,该馆陆续收到多位水电专家捐献珍贵文献资料。这些专家有的是长期从事大型水电工程机电技术和设计工作,有的是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学研究、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涉外工作,有的是毕生坚守三尺讲台,为国家水电工程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三峡工程(三峡大学图书馆又获捐一批三峡工程文献)(2)

今天上午,记者在三峡大学图书馆看到,有关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资料非常全面。其中包括上世纪70年代修建葛洲坝工程时的珍贵影像,还有曾经轰动全球的“萨凡奇计划”英文版原件。上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曾委托美国垦务局对三峡工程进行勘探设计。1944年,该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察后,制作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萨凡奇计划”。这份报告将三峡工程第一次以文字、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限于当时国力,该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据了解,“萨凡奇计划”英文版原件全球也只有10多份,美籍宜昌人李瑜从美国垦务局一位退休的工程师处得到一份。2013年9月,李瑜将这份报告捐赠给三峡大学图书馆。

唐文惠说,这些来自专家、学者的无私捐赠,大大丰富了三峡大学图书馆的水电特色收藏,弥补了水电工程灰色文献的收藏欠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