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经验之谈(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综合职能部门,既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又是上情下达的枢纽,既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又是展示形象的窗口,要不断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发展型的创新型机关做好办公室工作,对一个单位的政令畅通、运转有序以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办公室工作经验之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办公室工作经验之谈(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工作经验之谈

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综合职能部门,既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又是上情下达的枢纽,既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又是展示形象的窗口,要不断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发展型的创新型机关。做好办公室工作,对一个单位的政令畅通、运转有序以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抓好落实,增强办公室工作的主动性

认清办公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任务,抓好大事,把握重点,又注重小事,统筹兼顾,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把握宏观大势。从宏观大背景去洞悉世事,从大政方针分析税制改革发展走势。解决好抓落实的全局目标及重点,围绕目标重点把各项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统筹协调。二是了解本局情况。办公室工作要求不仅精通行政,而且必须熟悉业务,知晓工作改革态势,对一些反映工作内在动力变化都要了然于心,唯如此才能情况明,事情清,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时。三是吃透中心工作。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有哪些?有哪些重点、难点?近期抓什么,远期抓什么?哪些需要协调等等,心中随时要有一张清晰的运行图。吃透这些中心工作对于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十分关键。办公室工作既涉及到宏观问题,也会涉及到微观问题,只有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才能保证整体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四是小事不轻为。要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对细微小事不马虎,高标准、严要求地办好,力求实现工作的“零差错”。确保国税各项工作安排全面、及时,落实准确、到位。

二、追求认可,增强办公室工作的实效性

最有力的激励方式是“认可”。能否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这是衡量办公室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办公室工作的最高境界。

一是追求领导认可。要力求做到领导欲谋我先思,领导未谋我先知,领导示后我快行,充分发挥办公室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超前主动的参谋服务意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努力赢得领导的认可。为此,要善于分析、总结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规律,对阶段性工作汇报、重要典型的调查、全年工作要点和总结等一些确定性工作,要主动着手,提前准备。对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应急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非确定性工作,除超前预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活应变能力,主动做到巧筹计划。二是追求基层和群众认可。办公室是基层和群众了解机关的一个窗口。为擦亮这个窗口,要致力于把办公室建设成为一个办事高效、服务周到的基层和群众之家。为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以奋斗为本、以奉献为荣、以建功为乐的境界,多比吃苦奉献,少比阔气享乐;多比工作绩效,少比生活待遇;多比为基层和群众服务多少,少比个人升迁和晋级快慢,在勇挑重担中练就过硬本领,在克难攻坚中学会娴熟技能,在艰苦磨练中造就良好素质。三是追求干部职工认可。办公室工作十分辛苦,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尽量多肯定,多表扬,尤其要多从政治上认可他们,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励其把办公室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杂事来做,当作艺术而不是苦差事来做,营造“创一流,争第一”的良好工作氛围。办公室领导要做好表率,要老老实实做人,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要踏踏实实做事,把心思花在谋事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上,真正做到心想干事,能办大事,会办难事,敢办新事。

三、勇于创新,增强办公室工作的创造性

一是要创新思想观念。敢于向一切不符合发展需要的旧思想、旧观念挑战,使思想更加贴近客观实际,观念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要求。二是要创新思维方式。胸怀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力求把问题考虑得早一点、广一点、远一点、深一点,实现由满足于办好具体事务,向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转变;由只注意做好当前工作,向从实际出发,超前服务转变;由疲于被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服务、创造性工作转变;由只注意搞好对内服务,向增强开放意识、强化联络公关职能转变。三是要创新服务方法。要防止和克服按老章程和“惯例”办事、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做法,善于应变求新,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延伸工作触角,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塑造,创造性地搞好服务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