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五大热点(两会热点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消除职场年龄歧视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继去年两会之后,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再次提出议案:逐步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倡导全社会招工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帮助再就业人群打破35岁年龄限制。

35岁危机并不算一个新鲜话题,年轻人不断涌入职场的同时,老员工的焦虑也一直在加剧。2021年,一张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清单曾在网络流传,看得每个打工人心中颤抖:这张名单上的企业都自带光环,多数人年近四十,年薪百万,算得上事业有成。然而,一夜之间,一些坚固的东西被打碎了,他们不得不面对重新出发的压力。

始终处在“后浪”汹涌危机里的,又何止是大厂员工呢?当国家机关都给公务员招录设置了年龄上限,以不超过35岁作为前提,也就怪不得其他各行各业对中年人戴上“有色眼镜”——35 本该是一个象征着阅历和经验的数字,代表一段稳重而从容的成熟期,却被残酷职场异化为“效率”和“创新”的反义词。

两会五大热点(两会热点评)(1)

中年人的职业生涯里有太多的“追兵”。 凤婷绘

是的,生猛又好用的年轻人像潮水般拍打岸头,他们生龙活虎的身体,尚能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是中年人拿不出也拼不过的筹码。可是,在追求效益之外,企业和单位理应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社会需要给35 的职场人送一杯“暖心茶”。毕竟,35 的生活正是人生历程中最复杂的黏稠形态,房贷、车贷、枸杞、防脱生发液、孩子的抚养费、老人的赡养费,对自己的期许、对家庭的责任……太多东西维系在中年人拼搏奋斗过的职业生涯上,一个负重前行的群体链接着上下几代人,这牵涉到教育和养老的议题,是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当然,这又不仅仅是一种关怀。泰戈尔说,“人到中年,会放弃虚幻的世界和不切实际的欲望,而开始聚焦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其中暗含着一层“能屈能伸”和“厚积薄发”的意思。

就像35岁的杜甫,刚刚抵达“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矣”的长安,就愿意在来势汹汹的中年危机里,放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做一个卑微到尘埃里的打工人。还要很多年后,诗圣才会写到千古一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你看,中年人可以妥协、愿意学习和自我提升,他们畏惧的哪里是风浪呢,害怕的只是没有下海的资格,是没有被平视、没有被尊重。在一个国民教育程度提高、人口红利式微的社会里,年龄偏见和性别歧视一样,不应该成为“房间里的大象”——一种显而易见和心照不宣的现象。对职场人而言,35 正是当打之年,女性也是中流砥柱,重要的只应该是能力、经验和洞见。这样的自信和坚持,是不该被嫌弃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两会五大热点(两会热点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