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一共多少章(孝经孝治章第八)
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圣人教诲,
传承中华文化,建设良好家风。
坤辉妈今天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
孝治就是以孝道治理天下,
这一章是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孝道的作用。
我们一起看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孔子说:“古代时候的圣明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即使对待小诸侯国的使臣们,都给予很有礼节的接待,而不敢遗忘和疏忽,
何况是对于爵位尊贵的公、侯、伯、子、男这些诸侯呢?
所以,能得到所有诸侯国的爱护和奉戴、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
所以,各国诸侯朝见天子受到款待,就无庸赘言了。
诸侯这么一想,自然就拥护明王了。
中国人是善于联想的,言外有意,做事更是这样。
外国人想学习中国的文化,的确要费些精力啊。
如果圣明天子说:各位诸侯啊,你们都来拥护我吧。我一定会好吃好喝款待你们的。
大家肯定想,哎呀,这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鬼计呀?为什么突然对我们这么好?是不是别有用心?所以,说的多人家并不一定信!
而看到别人真的受到款待的时候,诸侯很自然的相信并跟随了。
就像我们来到这个平台学习,老师们对我们是特别的关心,当时不懂,我们是否也曾怀疑老师是不是也别有居心?
走进平台学习后,才真正明白了老师们的大爱所在,
还有,就像我们刚开始带孩子读经典,你直接告诉孩子:孩子,读经典好啊,读经典能拥有智慧!
孩子不一定能听得进去。那要怎么办呢?
妈妈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跟随。
特别是家里有两个宝宝的,大宝读经,就不怕小宝不读!
先引导好大宝,在大宝的带动下,小宝也能做到坐正大声指读经典啦,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家里一个宝贝的,妈妈先读起来,有可能的话再带着爸爸读,宝贝也自然跟随了。
我们读经,不离家庭,不离学校,不离社会,不离圣贤教诲。
吃饭长身体,读经长智慧。经典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三天不读经,面目可憎!所以,我们要天天读经。
读经真的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越读越欢喜!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
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
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他们便乐意奉侍其父母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
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
所以,圣明的君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以孝道治理天下。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剩下的内容我们下周五继续。
今天,我们接上周五的内容继续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
说到孝治章,我们先了解一下各朝代“以孝治国”的情况。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孔子就是这个时期的,他在《孝经》和《论语》关于孝讲解得非常透彻。
从汉王朝开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汉代是中国封建帝制社会全面定型的朝代,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两汉时代,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
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对“孝”的尊崇。
汉代以孝治天下,对后世政治有很大影响。
不了解朝代顺序的,请学习《三字经》36页至49页。
《三字经》会背了,学历史都变得轻松了,大家说是不是?
后来,有学者批判攻击“以孝治国”。
古人最先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那么“以孝治国”究竟行不行呢?
周朝“八百载,最长久。”
为什么能这么长久?得民心呀!
两汉皇朝绵延四百余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朝代,这与以“孝”为治国之道有一定关系。
我们来看看周朝,周文王也就是孔子经常提到的明王。
周文王真正做好了自己,以身作则,而不是表面工作。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
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
在地方呢,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
小时候,我们看过《封神榜》,有这样一个镜头:有个樵夫,不小心打死一个人,画地为牢,接受惩罚。
打死人是要偿命的,可以画地为牢,说明当时国家治理的多么好。
不过樵夫武吉哭了。别人就说,杀人偿命,你哭什么呢?
武吉说,我家有七十老母,没有人照顾,可能在家要饿死了。
周文王就放了他,让他先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文王此举,也说明孝不是挂在嘴上的。
我们再来看看魏晋时代的孝。
鲁迅指出:“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鲁迅的点评一针见血,指出魏晋“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政策的基础便是虚伪的,只是统治者控制人民的借口。
我们学习《易经》知道,万事万物发展必须遵循自然。
而此时的孝,显然已经不是自然而然的,而只是表面工作。孝,应当是发自内心的。
也就是说,同样是“孝”,实际上已经变质了。
不顾父子亲情,不管兄弟情谊,杀父弑兄,篡权夺位,如何去要求别人孝敬父母,兄友弟恭?
我们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要怎样怎样如何如何……
口水一箩筐,结果孩子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妈妈,你怎么不读书呢?
我们看原文,《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天子做好自己,各国自然顺服啊。
不需要过多的说教,我们教育孩子就是这样,身教胜于言传。
老师早课中讲道:“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等于无效。”
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我们首先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我们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孝顺,那么自己先做到孝敬老人;
我们希望孩子爱上读书,那么自己要爱上阅读;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勤劳,那么让孩子每天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
我们父母好好修行自已,做好自已,孩子自然跟随。
好了,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