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上有雪豹吗(野生动物之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英语:Snow leopard),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调节呼吸等技能。对氧化变化很敏感。红血球直径很小——5.5μm(4.73~6.15μm),红血蛋白高度集中(16.4g%)。血球比容计指标(即红血球的出较量为47%)跟血液中的大量红血球(14.1~16.8百万/平方毫米)相符。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称。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雪豹。

2019年3月,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辖区范围布设的25台红外相机中发现,有21台相机捕捉到雪豹影像资料,拍摄到417张雪豹的照片及视频。 [1] 2019年3月23日下午,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委宣传部披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境内首次拍摄到雪豹活动影像。 经过近一年的救助,新疆首只在农区发现的雪豹活体身体已完全康复,于2019年4月17日被放归天山。

天山上有雪豹吗(野生动物之雪豹)(1)

雪豹


形态特征


雪豹,体长110~130厘米;尾长90~100厘米,体重一般50~80公斤之间。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

眼虹膜呈黄绿色,强光照射下,瞳孔所为圆状。舌面长有许多端部为角质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缘的刺形成许多肉状小突。前足5趾、后4趾。前足比后足宽大,趾端具角质化硬爪、略弯,尖端锋利。趾间、掌垫与趾间均具有较浓而长的粗毛。腹下有4对乳头。肛门部有一对乳腺孔。

颅形稍宽而圆近于形。脑室较大。额骨宽突与眶后颧骨眶均较长且尖锐。鼻骨短宽,其前端尤为宽大。颧弓粗大。上颌骨额突呈三角形,且超过鼻骨的后端。眶间较宽。成兽的人字嵴高耸,尤老体更为显著。异状骨的突起向后伸出,尖而细直。鼓室扁而低,副枕突较长,在下方超出听泡。下颌骨骨体宽厚,下缘平直。

牙齿:上、下门齿均呈一横列,中央的一对门齿较小,外侧门齿最大。犬齿发达,其内侧刃部锐利。上颌前臼齿左右各3枚第二枚前臼齿形小,仅具一个齿尖。第三枚前臼齿侧扁,呈三角形,在主尖之后有一不甚明显的低尖。上裂齿外侧具4个齿尖。第二尖峰(前尖)最大,高而尖,内缘前端仅具一个低小齿尖(原尖)。臼齿形小似横列。下前臼齿左右仅具2枚,第一、二前臼齿缺如,第三四前臼齿均发达,第三前臼齿侧扁呈山字形,主尖位中央,前后各有一小齿尖。第四下前臼齿主尖高大,位于中央,前有一小齿尖,后有二小齿尖。下臼齿形大。后齿尖峰略高于前尖峰 。

幼兽通体带有浅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环斑轮廓不清、黑灰相杂。

生活习性


雪豹具有夜行性,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其行动敏捷机警,动作灵活,善于跳跃,3~4米的高崖可纵身而下。白天很少出来,有时会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雪豹一年换一次毛。

平时独栖,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巡猎时也以灌丛或石岩上作临时的休息场所。

食物


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獭、鼠类等小动物以及雪鸡、马鸡、虹雉等鸟类,在食物缺乏时也盗食家畜、家禽。其猎食往往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动地区附近隐藏,其进食时一般先食腹部、内脏,然后再吃肌肉,最后食头。食时用前爪抓肉,类似小猫,并以臼齿撕裂咬食。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 雪豹饱食后可以一个星期不进食。雪豹在袭击牧民的羊群时,总是先悄悄地潜伏在岩石峭壁的缝隙里,而且一次只猎杀一只。雪豹在食物短缺时也吃植物。

栖息环境


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的动物。经常在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的环境中活动,在祁连山4500米以下至4100米以上的山顶脊部,在珠穆朗玛峰北坡5400米高的雪地上曾见雪豹的足迹。常栖于海拔2500~5000米高山上。夏季可在3000~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的迁徙而下降至2000~3500米。有的雪豹在冬季仍生活在5000米的高山上。雪豹并非全部都生活在海拔高的地方或是山上,内蒙古包头以西约10公里的乌拉山(最高仅2185米)一带的雪豹常年是在1000米左右的环境中生活。也有居住在600~1500米高的草原地带。

生长繁殖


1、自然繁殖

雪豹的配偶期多在冬末1~3月。此时,它们的食欲不振,经常嘶叫相互寻找,若两只雄兽相遇必有一番恶斗。雌兽的发情期每次都将持续5~7天,它们在每次发情期交配约十余次,每次时间都较短,仅数秒或十余秒。交配姿态与虎、豹相同。交配时,雄豹发出特有的呜叫声。若没有怀孕,雌兽则过一、二月后再继续发情。

配偶期过后,雌性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域。妊娠期98~103天,一般在4月中旬或6月初产仔,每胎3~5仔,大多在清晨生产。

刚出生的幼仔体重300~700克,体长约24厘米,尾长16~18厘米,通体带有浅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环斑轮廓不清、黑灰相杂,体质很弱,叫声似小猪。闭着眼睛,到7~9天才睁眼。10天后开始爬。前半个月雌豹精心护理哺育它的幼崽,很少离开。一个月后幼崽体重可达1~1.5千克,一个半月后幼兽能开始吃一点碎肉。幼兽2个月时体重可达4千克,体长800毫米,可以跟随母豹外出活动。3、4个月后可参与捕食,约在18~22个月后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一旦独立,它们将会离开故土,长途跋涉,穿越广袤的地带以寻求新的栖息地。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雪豹约2~3岁时性成熟。雪豹在野外的寿命一般8~13年。 [8]

2、人工繁殖

由于雪豹生活于高海拔地区。国际上许多动物园都试图进行饲养繁殖,但成功例子不多。1983年7月,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省西宁市人民公园,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通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雪豹的繁殖问题。但至今未形成饲养繁殖种群。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95年繁殖雪豹成功。

动物园中的雪豹经常患有体内寄生虫,有蛔虫、蛲虫等。易患肺炎、结核病和猫类肠炎、传染性腹炎及腹水病等。

雪豹在动物园的寿命可超过15年,

雪豹在饲养条件下生活的时间都比较短,容易患病,往往饲养一、二年就死去。可能是山区动物难以适应海拔高度、湿度、温度和气压的一系列变化。

雪豹在中国西安动物园中已成功进行繁殖。在国外已有一些动物园成功地繁殖了雪豹。

分布范围


雪豹是中亚和南亚山地的特产,分部为斑状分布,分布面积广达123万平方公里,跨越中亚的12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在缅甸有分布。具体而言,其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以及中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乌拉尔山等等。在平原地区偶尔也有踪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