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黄盖性格特点(黄盖受伤竟被安置在厕所中)

有一句俗话叫“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意思是说瓦罐一直用来从井里打水,所以其破碎总是离不开井。将军打仗,刀剑不长眼,难免会战死沙场。

纵观三国历史,很多知名武将都是以战死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或死的壮烈至极,如典韦、诸葛瞻;或死的憋屈意外,如孙策、张飞。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赤壁之战的功臣、东吴主要将领之一的黄盖,则在身负重伤后被放置在厕所里,差点因此丧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国名将黄盖性格特点(黄盖受伤竟被安置在厕所中)(1)

据《三国志.黄盖传》裴松之注引《吴书》的记载,“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原来在赤壁之战中,黄盖中箭落水,他被吴兵救上来的时候,士兵不知道他是黄盖。于是黄盖就被安置在厕所的坐便上,黄盖为了活命,只好大声呼叫韩当,韩当听见了,说:这是黄盖的声音啊。面对他流泪,解开他的衣服,黄盖才得以生还。

三国名将黄盖性格特点(黄盖受伤竟被安置在厕所中)(2)

这里有几个疑问,需要说明一下:

一:黄盖作为东吴主要将领,怎么会没人认得他,这合理吗?

这不难理解,那些影视明星大家在电视报纸上都看过他们的照片,都认识,可是他们要是真的出现在你们的面前,还带个墨镜、帽子啥的,你未必认得出来。因为生活中很多艺人都是素颜,和银幕上的形象有差异。

黄盖是中箭落水的,又被寒冷的江水一泡,估计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披头散发、浑身血污的样子了,且不说吴兵不可能每个人都见过黄盖,就是见过他的士兵,此时多半也认不出来了吧。

二:黄盖为什么会被安置在厕所里?军队里不是应该有专门的治疗场所吗?

我想这可能是和黄盖的年龄有关,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建安十三年(《三国志.武帝纪》),即公元209年。此时的黄盖多大呢?

《三国志.黄盖传》里有一句话:“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又记载:“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嘉平元年也。”

嘉平元年,即东汉孝灵皇帝刘宏的年号,始于172年。

209减去172等于37,加上“初为郡吏,察孝廉”这话可以得知,黄盖跟随孙坚的时候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因为小孩子是不大可能做官的,即使做官,那他一定是神童,是有故事的,很可能会被记录在本人传记中,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志.黄盖传》显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所以我假设黄盖跟随孙坚的时候是18岁,那么赤壁之战时他已经55岁了,头发应该早已经见白。

试想这样一个有白发的“士兵”被救起来,又没人认得他,士兵们会怎么想?

他们多半会想:这是个老兵哎,已经奄奄一息了,多半活不了了,还有那么多伤兵,与其救治他,还不如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去救更年轻的、容易治好的士兵身上吧。因此黄盖才会被安置在厕所中,被人忽略。

好在老黄的求生欲望很强,运气也很好,恰巧被韩当发现,否则他的下场估计会很惨。

三国名将黄盖性格特点(黄盖受伤竟被安置在厕所中)(3)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正所谓:

大江横绝东风起,赤壁走舸映天红。

最怜黄盖不知名,英雄险些浊地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