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的屈原(历史上的今天屈原自沉汨罗江)
今天是2019年6月27日,历史上,在这一天发生过许多大师,而其中一件事却被人们纪念至今——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阳历6月27日),屈原自沉汨罗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去世后,楚人为了纪念屈原,
“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便有了现代中国人在每年端午节(农历5月5日)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然而,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原以南的地区的人么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并祈祷人们祛病防疫,而粽子则是作为拜神祭祖的贡品。
但是,由于存在屈原在端午这一天自沉汨罗江,楚人纷纷纪念的事迹,南朝梁时期的吴均的《续齐谐记》以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首次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一事相关联。
于是,后世中国人便形成了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屈原的活动。
屈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提起屈原,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作了《楚辞》这种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的著作包括了《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渔父》等等流传千古的诗歌辞赋。
屈原是一位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人们还可以从他对现实的批判中,体会到他对于楚国深沉的爱。
屈原的作品还与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
《离骚》是屈原最有名的诗篇,最能体现屈原的治国思想。
他用“香草美人”的赋比兴手法,灵活运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将自己的“忠君爱国”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融入其中,全篇极富想象力,辞采绚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富有美感。
例如: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这些名句至今广为传诵。
《离骚》一问世,即大受喜爱,广为传诵,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不仅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还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灵动伟大的“诗魂”,为后世诗歌乃至文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尊屈原为“中华诗祖”,端午节因此又被称之为“诗人节”。
由于屈原在中国诗歌文化方面作出的巨大成就,1953年(屈原逝世的2230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评定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诗歌虽然伟大,但是他的理想却是在治国上,让楚国强大,永存于世才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屈原,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失意的爱国者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有人会问,屈瑕为什么不姓熊?
因为,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男人称氏不称姓。
楚王族是芈姓熊氏,而屈瑕原本是熊瑕,因为被封于屈邑,以封地为氏,故名屈瑕,他还是“屈”姓的先祖。
屈原是屈瑕的后代,便也是楚国的王族一脉,因此,他从小便立志报国,让楚国在战国纷乱的局面中强大起来。那时,楚国在七国之中国土面积最大,但礼崩乐坏,存在许多不公的社会问题。楚国是宗法社会,庞大、守旧的贵族集团拥有极大的特权,可以世袭罔替,不劳而获,消耗着大量的国家财富;而底层人民却遭受着严苛的赋税和沉重的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从边陲之国一越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楚国的劲敌。
为了遏制秦国,楚国采取了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秦国的“合纵”策略。
但是由于关东诸国各怀鬼胎,联盟并不牢靠,再加上秦人的离间之计,让屈原看到,唯有改革,才能使楚国真正强大,拥有可以对抗秦国的实力。
于是,在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下,屈原毅然决定,依靠楚怀王的支持,直面现实,冲破困扰,倾力治国,实行6条“美政”:
- 一是以民为本,鼓励农耕,让农民有盼头、奔头和念头;
- 二是增加赋税,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集中君王的权利,国家日事政务交由忠诚的大臣来管理,实现国富国强;
- 三是健全法令,修明法度,依法治国;
- 四是任人唯贤,不分贵贱,反对世卿世禄,真正把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充分发挥贤臣才士的作用;
- 五是明赏罚,禁朋党,反壅蔽,强军备,移风易俗;
- 六是对外联齐抗秦。
这就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草宪变法”,施行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楚国国力短期内得到了增强。
然而,由于变法触及到了守旧楚国贵族的根本利益,屈原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变法遭到贵族的极力反扑。
在上官大夫向楚怀王进谗言之后,屈原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次年便被流放至汉北地区。
后来,由于楚国连续兵败于秦国,楚怀王再次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以抗衡秦国。
此后,屈原便以【三闾大夫】之职在楚国都郢城设坛讲学,将自己的报国之志投入到教育当中。
但是,楚国贵族在楚怀王面前依然攻击屈原,使得屈原被怀王第二次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因质子楚太子横在秦国犯下杀死士大夫之罪后潜逃回楚国,而亲自赴武关向秦国道歉,却被秦国扣押的事件。
在楚怀王临行前,屈原曾以被流放身份上书力劝怀王不要前往秦国: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但楚怀王在贵族的撺掇下,最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三年后,楚怀王客死秦国,屈原因此悲痛不已。
楚太子横继位,称楚顷襄王,秦楚绝交。
公元前293年,秦国攻打韩国取胜后,威胁要与楚国决一胜负。
47岁的屈原闻讯后再次上书谏言,以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的历史教训,告诫楚顷襄王,一定要分辨忠奸,勿听信谗言。
他还向楚顷襄王建议卧薪尝胆,合纵抗秦,徐徐图兴楚国大业。
然而,软弱的楚顷襄王害怕秦国,最终没有采纳屈原的意见,选择了割地求和向秦示好的昏庸之路,之后逐渐走向没落。
至此,屈原更受冷遇,空有一腔抱负,却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顷襄王只得狼狈地弃城出逃。
62岁的屈原拒绝了去秦国仕秦的邀请后,心情极度苦闷,在国破家亡之际,自己却报国无门,一生抱负难以施展。
于是,屈原便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虽死,但他的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却让后世人永远不忘。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在会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传颂他的爱国情怀。
纵观屈原一生,诗歌只是他生命里的一小部分,他其实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和爱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