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哭丧在哪里(农村兴起哭丧风)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习俗,当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跟我们的孔孟之道有着莫大的关系:仁、义、礼、智、信、孝,并非都是封建陈旧,传递着做人的道理。
说到"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孝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虚头巴脑的伪孝,"生前不管,死后大孝"成为了时下的一种社会现状。大家都知道,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有哭丧的习俗,亲人去世未上山前,在世亲人会坐在堂屋棺木边哭丧,把对亲人的哀思跟感恩表达最后表达出来,在我们这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不知从何时起,农村出现了一种新型职业人:"哭丧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近20年来,农村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挣到了钱,回家那可是风光无限,排场不小。平日老人在家操持家务跟农活,一年回来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老人大小病痛没怎么过问过,也没见怎么穿新衣。很多人都是在老人快不行的时候才匆忙赶回家,这难道就是孝?
村里有家人,儿子儿媳都在县里工作,一个财政局一个中学教师,80岁的老父老母在家务农,儿子城里2套房,平日里回来都是家里的果子熟了、肥猪宰杀了、水稻收割了,回来也不过半天,从不在家里过夜除非除夕。老妈快80岁高龄还在天天打工,脚还一拐一拐的。当他父亲去世时,他回来了,演出队、哭丧队,爆竹声震耳欲聋,媳妇站在一旁玩着手机,哭丧人在堂屋棺木边哭得昏天暗地、死去活来,那眼泪可是花花的流啊,不拿奥斯卡真是太可惜了。事后,所有的乡亲,提到此夫妻,那真是一地的鄙夷,早干嘛去了,死了再大的排场有什么用。农村这种死后大孝比比皆是,让人唏嘘不已。
有一次赶集,回来的路上刚好碰到两位耄耋老人在互相的摇头叹气,细听则是在说:"老伙计,我们现在这种人苦啊,死了不认识的人来喊爹,真是养到了报应仔(不孝的地方语言)啊","哎,我们就这命,管他呢,两眼一闭,再他怎么搞"。不止这两位耄耋老人,其他老人时常叹气,暗自神伤。
农村这种丧后孝、大摆宴席、讲排场、修坟立碑等正在愈演愈烈,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值得深思。
关于农村逝后孝,你怎么看?你们那里民风如何呢?欢迎交流!
下坝毛哥原创作品,欢迎关注,带你一起知农事,见识农村风采。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