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

南安市妇联在周六(8月11日)举办的《传统国学——诗与生活讲座》。现场迎来了很多爱好者。也很多未能到场的亲们私信说,遗憾未能到场,心里还是很想知道如何尽量把每一天都过得如诗般美好。

不急,小南姐这就为你介绍下现场情况,还把王赎回老师的课堂笔记给你带过来呢。你说,小南姐是不是最佳同学哈。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1)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2)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3)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4)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5)

王老师讲的经典句子(生活到处都是诗)(6)

现场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听得津津有味呢。

王赎回老师课堂讲义

诗与生活

文/王赎回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民族的灵魂。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诗无处不在。

所有父母都会诗化教育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我幼儿时诗歌的启蒙老师,我在周岁牙牙学语的时候,慈爱的母亲就反复的不厌其烦的教我背儿歌:“天黑黑,卜下雨,海龙王,卜娶某,火萤挑灯来照路,田妮举旗挂打鼓,水鸡扛轿目土土......”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我还感受到母亲边抱着我边轻轻的用手在我的背上打着节拍,让我感受着母爱的温暖,随着韵律的节拍,甜蜜的进入了梦乡,这就是中国式伟大的母性,用她独特的大爱,诗化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

从此,我学会了许多儿歌,还学会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接着在入学前父亲和大哥还教会我背诵了许多简单的脍炙人口的古诗,如:“天苍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等等。

同样,到了我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也是用诗教的方式来启蒙我的儿女。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式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教育方式吧,美其名叫口口相传或世代相传吧。

生活中处处皆有诗

孔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哑巴。因此留下了过庭训。

中国与西方不同,古希腊圣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诗人赶走,诗人为了活命,就只能歌颂神,故西方的诗歌,只能在教堂普及,而中国诗歌来源于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和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政治家就引用《诗经》增加外交辞令的权威性,而百姓则用来鞭挞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喊出了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等,有的则表达了对徭役的憎恨,如《伯兮》等,有的甚至骂天,“时日何曷丧,予及汝偕亡”。

古时候就连喝酒,行酒令,也要用诗。酒店门口常挂有“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喝茶也是很讲究的,留下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绝句。

民间节日的庙会上猜灯谜也都是诗句,农民的天气预测也都是诗,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早雨早止,晚雨连暝”。“三月半,冷得爬不上岸”。“不怕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春寒雨拿啭,冬寒叫苦安”等等。连节气歌也都是诗情画意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失恋时,我们会用“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来劝慰和医治他的失恋症。

才女挽留举子时,十里长亭,折柳别时会吟“十指尖尖奉一杯,问君此去何时回。路边野草君莫采,眷念家中一蕊花。”从而维系着家庭的美满。还有如唐元稹的《离思》描写爱情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悼念亡妻的,意思是曾经见过浩瀚大海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是那么的相形见拙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那绚丽的彩云,其他的云都是比不上的。从而表达诗人对爱妻的肯定和深情!

生活中处处皆有诗

诗词,在农村还可以治病消灾的,我小时候清早时经常在小巷边和茅房的围墙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小纸条:“昨夜梦落齿,今朝必有喜,东边人送柴,西边人送米。”还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中有夜啼郎,过往君子看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据说是民间治疗孩子失眠的灵药,和消除掉梦中掉牙的不好征兆。这些民俗,也都是用诗词的形式口口相传了几千年,并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很可惜的是,这种不花钱又不用担心买到假药的药方,也随着诗词日渐式微了。

说到治病,诗人汪昂用七言诗写成的《汤头歌诀》集,记载了三百余种常用药方,是十七世纪的著作,早过了版权保护期,至今被书商还在反复翻印,但书商讲究的是赚钱而不是诗教,可见,功利一斑,赚钱和治病在当今社会的效果成为正比。

在禅宗佛教界,竞选主持方丈也都要用诗,叫做“偈子”,如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认为他尚不能明心见性,就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打倒了对手,获得了五祖弘忍的衣钵。

每个中国人都是诗人

虽然六祖慧能并没有上过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个中国人从小就接受过诗的熏陶,加上佛经的领悟,也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是诗人。在美国文豪庞德的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意象诗。不要说文盲人会诗,最近,就是一个患了脑瘫的农妇,也曾经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感动全国。

诗,自古以来,还是爱情的媒介,可以用来表情达意,倾吐爱慕之情,从而成就了许多美满的婚姻。《诗经》就教给了女孩子恋爱的技巧:“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的意思就是藏,躲躲闪闪,不让他轻易得手,折磨一下他才甜蜜。不像古希腊女诗人莎孚那样傻乎乎的直截了当:波洛赫啊,我看见您就激动得全身发冷,舌头僵硬的说不出话来。那样的恋爱,太直白了,没有什么味道的。

但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是较为直爽和浪漫的,如在山顶上对歌,两心交响,山鸣谷应,当然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藏族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就写出了《见与不见》的不朽爱情诗篇,坦言直白:“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历史上还留下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美丽传说。中国成语四大名著也都以诗为基础。

在我们农村,红白喜事,都有诗的元素存在,如死人出殡前的葬礼:法师大肆招摇,手持印斗,口中念念有词,孝男孝女还要声尾呼应:“印斗打棺头,子孙入皇侯;印斗打棺中,子孙进皇宫,印斗打得起,长坐金交椅。”等。在新婚喜庆中,媒婆或老妇人,也念念有词:今年喝你一杯茶,明年给你生两个,干埔一个手中抱,查某一个土脚爬。等等,这些俗言俚语,就是诗化的闽南语。她无处不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耐人寻味,并可博人一乐。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广大的农村,其实早已诗化,只有我们没有及时去发现罢了。

诗源于生活深入骨髓

诗从哪里来,诗来自生活,来自日常的身边的些些小事。诗的天才哪里来,是从汉语来的。外国的洋字母,虽然也有诗,但不可能像我们方块的汉字,每个字的说文解字就可以是一首诗,也不可能像汉字那样排列工整,对仗完美,韵律铿锵。

汉字的诗自古以来雅俗共赏,早已深入国民心田。至今,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成为了习俗,“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经商的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颇具小康和大同的中国梦愿景,实际上就是律诗中间的两个对句。有的自编内容,让客人上门时先欣赏一下古典诗联,来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何乐而不为呢。

试想,世界上哪个国家,尽管是最先进和发达的国家,能有中华民族的这种内涵和素养。这样的民俗,哪个民族国家敢来向我挑战。如果有一个英国人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每年换一首,贴在门口,肯定会被人认为是脑袋进水,不然就是中国文化间谍的密码。

几千年来,诗词同样左右着劳苦大众的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中,民众碰到祸福灾难,总要求神拜佛,与神明对话,也讲究诗词的,如求签占卦,神明给出的密码乃然是一首诗,不是五言就是七言,签诗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为三个级别,从上上签到下下签共为九个等级,如果有人吃官司,家属问神求签,焚香礼拜可抽得一签,诗曰: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南北东西无阻碍,任君直上九霄宫。底下还有四言诗句的解说:任意无虞,路有亨通,随心所欲,逍遥自同。”神用两种诗的形式表示,不久即可解放。

中国连神与人的对话也是诗作的桥梁,可见,我们如果不学习诗,那么终将会让社会所淘汰。就连目前民间流行的六合彩活动,也都是诗句的猜想,猜对就赚,猜不对就亏。反正我有看过,但从未入门就是了。

诗词不仅充斥了社会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最为可笑的是连强盗都会借诗拦路与劫财:“此路是我开,此树是爷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中国的妓女也不乏写诗的,如《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还成了经典:“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这应该算是个有良心的妓女,值得同情的。

再说大将军吧,铁马金戈,灵感一来,随口吟出“力拔山兮”的豪迈诗句,这就是英雄盖世的楚霸王,虽然面临败亡,但不失豪情万丈,结果也是自刎乌江。后来李清照触景生情,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被人们传颂。刘邦高祖虽没有什么文化和学位,当了皇帝回到故乡,即兴为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出了威震四海、驾驭群雄、主宰乾坤的英雄气概。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大政治家均善诗,乾隆一生写下了十一万首诗,如果按百年×365日,等于三万六千五百日,平均每天三首,而且中规中矩,合乎格式,没有错误等于最大的错误,因而,没有一首诗口头流传的。唐太宗是英明的,他写的《帝京篇》,还是齐梁宫体,太工整了,反而不如一介武夫赵匡胤留下的一首咏日诗:“欲出不出红辣辣,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捧出大金盘,赶尽残星逐退月。”端的是荡平群雄,统一海内,帝王霸气,由此可见。连农民起义首领黄巢也写下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自信豪迈的诗句。但是在毛泽东眼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战场上亦不能没有诗

诗不仅可以救命、治病,还可以避免战争,当年,美帝国轰炸我驻南拉夫使馆时,中国老一辈领导许多人主战雪耻,但考虑战争不利我国国情,后来中共最高领导人与美国总统会谈时,就引用古诗“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迫使美国认错,而平息了一场战争。三国时曹植就用七步成诗而救了自己一命。

中国不但诗人会写诗,连诗歌理论家、诗歌评论家也都会写诗。在外国,诗评家大都不会写诗的,因为他们钻研的都是玄虚的理论,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因此与诗无缘。

中国也出现了许多要诗不要命的人。我们的儒家文化有杀身成仁的传统,我们的诗家也有杀身成诗的美德。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差点丢了生命,而文天祥视死如归,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佳句。李清照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铁骨,巾帼不让须眉呵!

也有即景为诗的冤案: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人徐骏就死于雍正皇帝之手。也有诗写出来没事,但事后被皇帝挖尸刑罚的,如“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作者沈潜,原为乾隆帝的宠臣,因该诗在死后还被“革其职,夺其名,扑其碑,毁其祠,碎其尸。”

近代革命者走上刑场大义凛然,出口为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诗人殷夫也是这样20多岁就义的,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堪称不朽的生命之碑。

总之,诗,就在自己的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不但可以“兴观群怨”,而且可以雅俗共赏,诗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

诗也是时代的声音

我的看法:诗分两种:一是自娱自乐,定格自己的生活轨迹,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社会生活中用于交往的书面或口头交际用词。二是时代的声音,用高雅的艺术形式,呕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但一定要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让诗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发出时代的光和热,让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同学们,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诗歌已作为答题的条件之一,还有语文课本从今年起已增加了百分八十多的国学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开办了二千多家孔子学院,等等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纳入国策,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下文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时代已经来临。书记强调:学诗可以使人情飞扬,志奋发,人灵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毛主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诗词格律知识,创作传统诗词,弘扬传统美德,用我们的青春与热血,呕歌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生活。

小南姐

感觉一下子涨了好多见识有没有。原来,我们的生活处处是诗,我们也一直在用诗,受惠于诗。有没有,有没有!让我们为王赎回老师的精彩讲座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