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演义小说中,英雄好汉的口中,经常会说出一句:“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用以形容自己处事光明磊落。这句非常有骨气的话也反应了,“姓名”在古时男子心中不可更改的地位。

然而事实上,由于古代皇权特有的尊贵性,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名字,都必须“避讳”皇帝的名号。例如,唐朝李世民即位后,代指普通人的“民”字就不再允许使用,而用“百姓”代替。“世”与“民”两个字更是不允许用在名字中,凡是名字中含有这两字其中一个的,都必须改成其他字或者省略。哪怕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要避讳“世”,被改成观音菩萨。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1)

也许你会认为,因避讳改“名”无可厚非,只要不改代表家族的“姓”,还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姓”也经常会因为皇帝“赐姓”而更改。赐姓又分为“赐褒姓”与“赐贬姓”两种,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赐姓”案例与名人。

赐褒姓

李勣,唐初仅次于李靖的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就是《隋唐演义》中,那个道士“徐茂公”。李渊称帝后,徐世勣因功被赐国姓“李”,改名为李世勣。李世民即位后,因避讳“世”字,又改为李勣。后来他的两个孙子李敬业与李敬猷起兵反抗武则天,被女帝收回国姓,从此李勣的第三代后人改回徐姓。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2)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本名郑森,后被南明政权的隆武帝赐国姓“朱”,改名朱成功,便成了人们口中“国姓爷”。之所以我们现在称他为郑成功,是因为满清政府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地位,就故意在史书记载上,刻意将国姓“朱”改为“郑”,后世便称其为郑成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在《赐姓始末》中记载:朱成功者,郑芝龙之子也;母为夷(日本)女,原名郑森。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3)

前面两位都是被赐予“国姓”,下面介绍一位被赐予“非国姓”的名人。

郑和,原名马三保。在燕王朱棣造反时立下功劳,朱棣称帝后,赐姓“郑”,改名郑和。他的出现,让后人明白太监并非都是赵高、童贯等祸国乱政的奸佞小人,太监也可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使者七下西洋。郑和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宣扬了大明王朝的国威,最远曾航行到非洲,是真正的初代“航海王”。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4)

赐贬姓

既然有因功被赐褒姓的,就会有获罪被赐贬姓的。古人骂人时常说:“禽兽,畜生”,那以各种禽兽为贬姓就再合适不过了。

武则天夺取皇后位置后,就对上任皇后王氏与高宗宠妃萧氏进行了赐贬姓,分别赐王氏为(蛇),萧氏为(猫头鹰)。两人也于不久后,被武则天害死,可见宫斗失败的下场有多惨烈。

后来李家的王爷们起兵造反被镇压后,武则天又把他们统统改为(蛇)姓。《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记载: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

就连自家武氏的人,武则天也不曾放过。在利用族兄武惟良与武怀运毒害贺兰氏(太平公主表姐)后,将两个族兄处死,并赐(蛇)姓。《旧唐书·列传第百三十三》记载: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仍讽百僚抗表请改其姓为蝮氏,绝其属籍。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5)

当然也有不以动物为贬姓的案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初,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试图谋反被诛,唐玄宗赐窦怀贞(宰相)为姓,李晋(新兴郡王)为姓。详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怀贞逃入沟中,自缢死,戮其尸,改姓曰毒。……改新兴王晋之姓曰厉。

最惨的还要属雍正年间,一位马姓族人得罪了四爷。“四阿哥”索性将这族马氏人改为“”姓,世代沦为贱民。试想一下,以“骂”为姓,不管他们家族怎么取名字,别人叫他们的时候都是在骂他们。

皇帝传位不传义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6)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的“姓与名”,在皇帝面前早已沦为空谈。不管是因功被赐褒姓还是获罪被赐贬姓,被赐者或者家族都要跪着“谢主隆恩”。他们身上的荣辱,只不过是帝王们在彰显自己皇权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