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记忆的特点:学习与记忆八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越充分对学习记忆效果越好,环境,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是影响效果的因素我们采用主流观点,把记忆拆分成储存和提取如何储存的更牢固,如何提取的更顺畅,后面策略和方法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展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学习与记忆的特点:学习与记忆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学习与记忆的特点:学习与记忆八

学习与记忆的特点:学习与记忆八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越充分对学习记忆效果越好,环境,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是影响效果的因素。我们采用主流观点,把记忆拆分成储存和提取。如何储存的更牢固,如何提取的更顺畅,后面策略和方法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展开。

 前面叙述过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所偏好的记忆编码不同,长期记忆更多是意义编码,也就是思考理解为主,短期主要以图像声音为主,短期记忆还起临时中转过度作用,输入之后可以遗忘也可以转运到长期记忆中。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脑对图像和空间位置具备天然的储存优势,眼睛一睁一闭就可以摄入无数量的信息,短期记忆在记忆培训中的核心技巧就是把信息处理成大脑更容易记住的形态,某种意义上说,长期记忆反而没有太多的技巧。

  沟通模式上常把人分成三类,一种是视觉型,一种听觉型,一种是动觉或者内在思考型。当然这只是偏好,实际人是混合型,只不过比重不一样。我自己是典型的视觉型,还是印刷符号型,我喜欢的信息方式主要是文字,再厚的书心里也不怵,哪怕是学习做菜,也是偏重菜谱文字叙述。有人借鉴这个分类,把学习也进行了风格区分,认为应该以擅长喜爱的信息状态进行输入,相关研究结论和直觉出现极大偏差,在学习和记忆偏好上,综合输入才是最有效率的。无论自身是哪种偏好。

  在神经网络层面,每一次的学习和记忆,都是一次刺激,神经元突触都会进行连接和变化。这个是可以进行检测的,不同编码处理形式,刺激的区域不同,同一个信息既可以处理成以视觉,听觉为主,也可以处理成以意义关联为主。以多种形式进行刺激,在大脑中就会存留不同的痕迹,相对单一痕迹,在提取时就容易很多。

  多媒体,就是综合不同媒介进行输出,电视广告,不但有图像,还有声音,动态,故事情节,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短期记忆对图像,场景化的编码留存,远远高于机械重复。这也是圆周率3.1415926纯数字变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儿流,突然变得很好记的原因。编码的转换,需要练习,用大脑最容易记住的形态处理信息,在短期记忆力的提升中,效果十分明显。

  1> 利用综合感官进行输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充分联动。其实很少有只用一种感官的输入,哪怕是阅读文字信息,除了视觉还有听觉,只不过是一种默读。背诵一首唐诗,除了文字,再想象一下画面,声音,好比把一件东西系上5条绳子放入大脑这个深井中,断个2-3条也不会影响提取。回忆线索足够多,回忆起的概率就足够大。在不同环境学习比单一环境学习记忆更准确和牢固,不同的环境本身就内化成了一条线索。听到一首歌可以想起一个人,闻到一种味道可以想起一个,看到衣服搭配也可以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以不同线索激活,学习和记忆同样如此,留的触发线索越多,记忆越牢固,记忆越持久。

  2>联想。联想的本质是和已知的熟悉信息进行桥接,当一个崭新的信息和已知产生联系,它就不再是孤立的,易消退的了。外语学习中,单独记忆单词没有记忆句子效果好,阅读又比记忆句子效果好。哪怕谐音记忆这种危害比好处多的方法,之所以还没被完全淘汰,原因就是瞬间,短期看,它很有效。可以和我们已经熟知的汉语发音桥接。学日语,韩语发音整体就比学阿拉伯,泰语快,太容易和已知进行联想了。阿拉伯语几乎找不到相似发音。

  联想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组块,把两个信息组合成一个。我举过一个例子,p h d s b s t u d e n t ,单独记忆这些字母还要按照顺序,很快就忘了。进行组块,phd sb student,就会特别容易了。假如不知道phd sb student什么意义,这种组块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法和已知进行连接。越学习越聪明,已知越多接受掌握新信息越快。

  3>想象。但凡涉及到创造,发明,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有些人区分不开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想象比联想更没逻辑,更夸张,更奇特。看到馒头,想到同类,面包,想到材料,小麦,想到场景,晚餐这些就是联想。如果看到馒头,想到蒙古包,蚂蚁可以在里面结婚,把表皮撕掉缝合成小船,去进行航海冒险。这就有点想象的意思了。想象可以人为赋予意义,关系,组合连接,不单纯依靠逻辑和事实。可以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撮合在一起。想象通常都是夸张的,滑稽的,奇特的,出人意料的。

  4>场景化。场,空间位置,景,图像动态。场景的终极形态就是记忆宫殿。场景化可以说是上面3种基本技巧的高阶组合应用。竞技记忆选手脑袋里通常都有很多地图,定位桩,用来安放要记忆的内容。这些地图在选手脑中已经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可以绑定无数的新内容。只要空间位置足够多,理论上就可以放置无数多的信息。固定的位置就像非常牢固显眼的回忆线索,虽数目庞杂却井井有条。

  5>故事化-韵律化。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之前,知识只能依靠口头流传时,故事化,韵律化是最常见的方式。一些宗教仪式,比如道教唱经用十方韵等等。用不同的节奏唱诵不同的经文,有的非常非常冗长,但都能一字不差吟诵出来。和尚在背诵原始梵文咒语时,也会采用很独特的节奏,音译的咒语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也能全体掌握。诗歌比散文好记忆,和押韵,节奏也有关系。故事化也可以说电影化,可以虚构人物,动作,影像,情节,变得趣味十足。大脑很奇怪,越是新奇,越是记忆深刻。听到特别搞笑的事,见到非常不一般的人,直接就写入长期记忆了。

  首字母缩写,抽取关键字进行故事韵律化,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抽取的关键字,就是一个一个的按钮,每个按钮都可以弹射出不同信息,关键字就是触发回忆的线索。这些常用记忆技巧,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以大脑最擅长的方式处理信息,而不是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处理信息,多重输入刺激神经回路,留下足够清晰的多重提取线索。

   2021年7月25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