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

宁浩的《北京你好》,和徐峥的《夺冠》一样,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唯二比较轻快且贴近生活的片段,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1)

宁浩个人特色鲜明,葛优成就电影品质

《北京你好》有种在漫不经心中流露出的导演个性,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中这次加了些命题特定的温暖底色。用一张门票将2008年的两件大事——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联系了起来。宁浩的功力之深已经达到了让你感觉不到他到底是否认真去拍,就已经感受到了他的风格。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2)

当然,成就《北京你好》这个故事的,更多是作为主演的葛优。其他几个故事里也不乏大主角戏,但没有一个像《北京你好》这样像独角戏。演员对电影成色的影响不言而喻。不过正所谓"你大爷就是你大爷",葛大爷的松弛和生活气都太令人舒服,完全撑起了角色,也成就了整个片段。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3)

张北京这个角色本身是有点儿浮夸的,但葛优的表演由内而外,一点儿都不浮夸。他说话的不经意和动作的散漫会让观众确信这个人物本就如此,而非演员刻意为之。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4)

张北京的生活境遇说起来有点儿悲哀,与前妻离婚,儿子与自己不亲近,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业绩看起来也不算优秀。但他很乐观,生活得还挺有仪式感。

张北京会去打理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也会去刻意讨好儿子,充满自信的去给儿子制造惊喜。尽管实际上他并不了解儿子的需求,所做的事也并不能真的讨好到儿子,他还是不灰心,并乐此不疲,呈现出的面貌从不苦恼。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5)

偶然间抽到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他可以乐不可支的到处炫耀。还会去吹牛自己很有人脉,尽管这样的吹牛大多数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会当真。而他所遭遇的恰恰是会把他的话当真的孩子,于是产生了戏剧性效果。

葛优所表演的喜怒哀乐全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之间,将略显平淡的剧情铺陈部分雕琢得颇有韵味。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6)

14岁四川男孩带来意外惊喜,欢笑之后尽是感动

让从不悲观的人不断遇上烦心事儿,是电影情节设计的一个技巧。《人在囧途》中王宝强的角色就是这样,《北京你好》里的张北京也是如此。如果说与儿子的关系带来的烦恼已成为一种长期的生活状态,那么四川男孩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一个"大麻烦"。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7)

影片中的这个四川男孩虽然"强买"了张北京的门票,却是基于他相信了对方"很容易搞到门票"的吹嘘的基础上。穿着朴素破旧的他,会花800元去买票本身也预示了这件事的不简单。当最后经过一番追逐和误会后,我们终于知道他只是为了亲手在奥运场馆里摸一摸爸爸制造的栏杆,而他的父亲,已经在汶川地震中离世。观众前一刻张北京被反当成贼而挨打带来的笑声瞬间变成了泪水。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8)

能让这一切顺理成章,男孩本身的气质需要足够令人信服。不得不佩服宁浩的眼光,他在四川找到的这个个毫无表演经验的14岁中学生王东,身上的朴实和表演时自然流露的生涩和稚拙都让观众足够确信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孩。甚至会以为他真的是当年有过相似经历的孩子(不过年龄很明显对不上)。也无怪乎葛优都评价说这个男孩的戏他自己演不了。

我和我的祖国 宁浩(宁浩的北京你好)(9)

张北京绝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好面子、爱吹牛且乐观豁达的小市民。但小市民也会有善心爆发的高光时刻。张北京最终选择赠票给四川男孩,就是他的高光时刻。张北京的赠票和男孩在鸟巢里接受采访时的隔空感谢将悲伤化作温暖,融入在了奥运开幕举国欢腾的大潮中,让这个简单的故事充满回味。

《北京你好》之后,《我和我的祖国》走向了更前卫的创作方向,下一篇谈一谈陈凯歌的《白昼流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