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

来源: 董泽芳 李济林 36品国学讲堂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1)

五、游学开营——师生心灵对话

地点: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风景区。

大家坐在凉棚里看着山谷里的村庄,叽叽喳喳,兴奋地说个不停。

东方 老师,这里真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孔老师 很多地方都标榜自己所处的地方是桃花源,实际上是他们为了吸引游客做的一个包装而已。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恐怕只在陶渊明的心里。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挂上桃花源的牌子,游客就会蜂拥而至呢?

东方 当然是现代人觉得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想到这个地方给心灵放个假。非常正确!

孔老师 (微笑,颔首)还是龙夫子思考得有深度。我们“寻找价值观念之旅”今天到这里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来感受和谐之美,你的这句话也正好点了题。和谐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的一个理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等和谐思想在古代的典籍中多有论述。

东方 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和谐思想的起源吧。

孔老师 中国古代的“和”与“谐”是同一个意思,所以统称“和”。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第一次区分了“和”与“同”,为200多年以后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打下了基础。

龙田 我爸爸的书房里挂的条幅就是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我想孔子是希望有道德的人和睦相处又不随波逐流吧。

艾伦 你们都把孔子的话当motto(座右铭),怪不得,在我们美国的孔子学院,这么popular(受欢迎)!

孔老师 说起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它的三大基石。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为和谐社会培养有幸福感的人。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2)

池月 (举手)现在破坏环境的头号杀手是大气污染,比如挥之不去的雾霾。老师,怎样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呢?

艾伦 雾埋(霾)?雾还能把人埋了,(众人友善地笑)哇,真能称得上杀手哇!

龙田 艾伦,不是这样。雾霾指空气污染。有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高达700万,这意味着全球每8位去世的人中就有1个死于空气污染。

东方 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污染的纪录片?里面揭示了触目惊心的污染现象。所幸的是,制作者也提出了从每个人自身做起的方法。

孔老师 对呀,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重视,从个人做起,人类一定会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也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把人类从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地球生态共同体的参与者。二是要学会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三是要用危机意识来唤醒我们的生态良知,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3)

艾伦 老师,那人与人的和谐要怎样做呢?我手里这张报纸,写了这样一个消息:(结结巴巴地读)一些黑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致使部分农民工采取极端方式讨薪,有的甚至找一群“哥们儿”,带上“家伙”去找工头讨薪。地方政府为此作出了规定:禁止暴力讨薪。这样虽然保护了工头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却使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得更久。(看着孔老师)和谐社会能这样吗?

孔老师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诚信、文明的作风。假如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社会公平正义便不能充分彰显,人际关系就不协调。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问题还会很多,但我们也在治理。假以时日,过三五年你再来中国,一定会大有改观。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4)

池月 生活中,我就喜欢与别人和谐相处。老师可以给我们支支招吗?

孔老师 要想人际关系和谐,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诚信”外,就不得不提一个传统美德“礼让”。“礼”就是谨守礼仪,“让”就是懂得谦让。有了礼让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老人常用“吃得起亏,朋友一堆”的俗话,来形容不看重利益的人朋友遍天下。

艾伦 是呀,人是群体动物,脱离群体的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人天生就有与人交往、与人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

龙田 (扶扶眼镜)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只有15%的人以技术和智慧获得成功,却有高达85%的人因为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而获得成功;仅有10%的人因为能力不够而失业,但有高达90%的人因无法与人融洽相处而失业。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最大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桥梁。

孔老师 是的,一个人只有与群体中的其他人关系良好,才具有安全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彼此信任、关系融洽,就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5)

东方 老师,最难把握的是人与自我的和谐。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这其中该有很多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和谐吧?

孔老师 这涉及人的自我困惑的问题。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会别无选择地承受生命之重。如果无法卸下那一份份的心灵重量,心灵就会超载,失去平衡,甚至造成“心灵毁灭”。于是,有人因考试落榜而堕落;有人因感情失意而变态;有人因工作不顺而失落;有人因求职失败而自杀……

艾伦 (耸耸肩,露出惊愕的表情)Oh ,my god!(我的天哪)每年那么多人自杀?孔老师,人在dilemma(困境)中怎么才能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地)走出来?

孔老师 想冲出人与自我的困境,达到心灵的和谐,就应当以豁达的心胸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使自己的内心平衡;设法保持自己情绪的愉悦,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善于悦纳自我,让自己活得轻松;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行为的意义。同时,为了远大前程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去锻炼沟通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磨炼意志。

池月 听老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哇。走哇,帅哥靓妹们,到桃花源深处去体会和谐的美丽吧!

大家说笑着继续在桃花源游览。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6)

附录:名言警句选登(变成页脚)

1.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德国】马克思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以和邦国,以谐万民。——《周礼》

4.若致中和,则是达天理。——程颐

5.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6.21世纪思想的主题应当是和谐。——【法国】拉法兰

7.宇宙的本质的是和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8.相反相成的声音协调统一产生了音乐,音乐就是和谐之美。——【古希腊】柏拉图

9.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国语·郑语》

第六章关卡3(第四章和谐三)(7)

文章来源:《36-青少年人文经典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