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老师误解时你应该怎么办(教师集体学习如何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的代沟,不跨不行。
如今,年轻老师愈发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让老教师们颇为感慨。很多年轻人玩的东西,老教师们知之甚少,反而是年轻教师,更能和学生们玩到一起去,让人羡慕。
但作为教师,这其实就是老教师们应该与时俱进的地方。可代沟这个东西确实没那么容易跨越,老教师们的岁数摆在那里,想要融入年轻人的喜好,也不太现实。
于是乎一些学校开展了一个奇怪的培训,让老师们直呼打开了新世界,到底是啥样的课程呢?
开学第一课,先给老师上一课!
如今电子设备普及,各种社交软件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老师们联系学生的方式,也从在楼上直接喊“狗蛋滚上来”,变成了“叮咚,在嘛?”
而众所周知,我们的老师一半以上都是资深“一指禅”,所以平时是能不打字就不打字,于是以一个表情作为开头是最常见的,可当老师发出“微笑”时,学生们却汗滴滴的。
老师们认为微笑是对学生的鼓励,可学生的态度却让老师觉得不太对,但问学生“怎么了”,又啥也问不出来。如今这堂课,终于让老师们对于一直以来的问题大彻大悟了。
原来“微笑”是学生们不太爱用的,课件上“尴尬不失礼貌的看着大聪明”还是比较内敛的解释。之前笔者也好奇问过的小侄子,这位大学生的解释是一串串芬芳词汇。
而老师们第二常用的,被老师们认为是“再见”的挥手微笑表情,在学生们的日常中也不是啥好玩意,意为“不想聊下去了,你自己体面滚吧”,而小侄子的解释,依旧芬芳。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但凡是带“微笑表情”同款微笑的表情,教师们统统不要使用,因为在学生们看来是老师对自己极度厌恶,甚至带着一些羞辱的意思,很伤人。
那么想要鼓励学生,老师们到底用啥好呢?
培训中讲了一个守则,叫做“放大情绪”。毕竟是网络,老师们不能按照现实中那种内敛来进行表达,所以要夸张点,无论是表情,还是文字。不然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情绪效果。
比如老师如果回复只回了一个字“嗯,哦”之类,那么在学生的心中就是“体面结束吧,我不想理你没看出来吗?”所以老师在表示肯定时至少要回答三个字——“嗯嗯嗯!”、“对对对!”
表达开心时也有说道,像老师们现实中开心就是“哈哈”,多了就感觉你这老师有失体统。但在学生们心中则是截然相反的定义,如果要“哈”,就绝对不能“哈”少于五个。
但凡少一个“哈”,这逐层递进的反面情绪就来了——教师“哈哈哈哈”,学生猜测:敷衍笑一下。教师“哈哈哈”,学生猜测:没劲。教师“哈哈”,学生:老师叫我滚。
最重要的是,老师们在表达情绪时绝对不要用“呵”。在学生们的心中,很多个“呵”是怒极反笑,老师的一个“呵”是居高临下的嘲讽,而两个“呵”……小侄子:你为撒子骂我?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标点的问题。只能说不愧是骨干老师的培训,这一点上的情绪问题连学生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但当被课件总结并呈现出来时,却感觉处处戳到了点上。
“开学第一课”遭家长抨击:精力都用在与教学无关的事上了对于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很多老师表示学到了,但也有很多家长并不理解这堂课的开设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刻意融入学生圈子呢?难道不会网络用语就不能好好沟通?
更有家长直言:太卷了,所以当代教师三分之二精力都消耗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其实家长们的想法也挺合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一直存在,也没见哪个因为代沟上不好学了。
但回到现实,确实有很多学生会在和老师沟通时,因为老师的表达踩中雷区,让学生们产生困扰,猜测老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或者自己哪哪做得不好惹到了老师。
尽管多数情况下多数同学都可以理解,但在学生们压力很大,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的表述也确实会影响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如果能够避免,当然也是好事。
毕竟这堂课总的说来还是干货满满,而且内容也确实不多且好记。有了一个网络沟通的基础,老师们以后再和学生交流时心里也有个底,能够比较有效的拉近距离,加密沟通。
既然是好的发展方向,也不费多少精力,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