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反思及对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

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摘 要】目前,全国基本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学校主动构建以凸显新课程理念特征的多板块课程体系,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切实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它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施现状 问题及对策

【正 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以往学习不同的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具有探究性、创新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必修课,周课时为三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为288节。这样,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国际上普遍重视、刚刚起步的一项课程改革的内容,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教育界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的机遇,同时毫无疑问也是一次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一、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反思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上,是不乏先行者的,虽然课程的名称有的采用研究型学习课程、研究课程或校本课程,但按课程的实质应归为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列。整个教育界就研究性学习开展了不少探索,但是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有的还只处在准备阶段,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以我们学校为例,荔堡中学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出发,本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基本理念,设置了主题为“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实施途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调查的课题有“关于学校垃圾处理间题调查”、“对荔堡街道机动车废气污染的调查”、“关于一次性筷子的卫生问题调查”、“荔堡镇外出打工人口生活状况的调查”、“关于街道防盗窗弊端的调查”等10余个。荔堡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专题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注与了解。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依托,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教材,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缺乏有效的管理、内容随意性大、教师在指导专题调查研究方面能力欠缺、评价措施不够科学、本地资源短缺,以及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间题。以研究的课题内容为例,卫生问题调查、废气污染问题调查等课题都很有意义,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做什么、学生又做什么、课题达到什么目标等无明确指向。

反思当前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条件环境、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对策

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高中的必修课并投人实践,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不少问题,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有效实施,必将对我国课程改革产生深刻影响。现就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反思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转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都应深刻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搞好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把观念的转变,放在第一位,努力在转变观念、提升认识、达成共识方面多做文章,使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渗透、体现在校长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

首先,校长应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次,家长和社会人士应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旧观念的束缚,改变一味追求死的知识和分数的做法,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来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如召开家长会、用公开信的方式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组织专场汇报等。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键。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课程推进的重要问题予以重视,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问题。目前教师的观念、所扮演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组织方式等还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考察、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培训工作尤为紧迫和重要。那么,怎样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研究性学习这一全新形态的课程呢?首先,开展教师培训,邀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校长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指导,从转变观念人手,使教师真正明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课程实施步骤,结合实践,总结提高;设置具体场景,为教师创造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舞台。如每月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师论坛”,教师自由上台,交流和分享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问题。其次,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负有组织、监控、指导的责任,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人课程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要更新知识。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3努力转变教师角色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活动场所、资料、设备,以及社会支持等条件,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努力增加投人,改善条件,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增加投人,单靠学校层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创造必备条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图书陈旧、内容单一、数量偏少、设备落后、活动场所不足的状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除了学校增加投人外,更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因此,应广泛宣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联系,请这些单位和部门给学校工作以各种形式的支持。

5.改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教材,流程复杂,内容千差万别,活动地点不定,需要灵活的组织方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领导。《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增强教育改革的紧迫感,选择合乎实际的推进策略,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使研究性学习在学校中得以实施。”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在课程实施中的职责,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制定评估方案,实行考核和奖惩办法,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6.进行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之所以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是主要的原因。在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可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势在必行。就目前而言,取消考试制度是行不通的,因为尚未找到可以取代分数的指标,即使找到了,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不是轻言放弃高考,而是要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考试应该在考察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科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考试内容上,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权重,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考试内容结合起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试形式上要敢于尝试,尝试“多次考试”、“学生自行命题考试”等,以探究一条创新、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

总之,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反思并深刻总结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组织管理,改革考试形式,必将有效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价值和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