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国特性2(日本的小国特性2)

导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日本政治并没有完全独立:其内政外交在关键问题上还是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国的影响,同时这种政治依附性和日本岛国国民性使得其对外行为表现出鲜明的小国特征,即不愿承担责任和代价。

金融危机中望风而逃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外汇储备国,本应负担起地区领头羊的责任,帮助区域内各国度过难关,但日本的所作所为令人失望:为捍卫其贸易利益带头贬值、望风而逃。同样在危机面前,虽然当时的中国经济规模远远小于日本,竞争力也所弱于日本,但是中国政府公开宣布决不贬值的决心和意志,客观上通过自己承担贸易损失的代价而帮助整个地区避免了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

日本的小国特性2(日本的小国特性2)(1)

该政策的意外效果是让中国收获了地区内的尊重和信用,在2010年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之前,中国实际上主导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这一定程度得益于当年的坚守不贬值的承诺。对此,日本国内认为是中国捡了他们的便宜。日本政府的小国心态,既想获得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发行国的收益,又不想承担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成本,这是日元国际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小国特性2(日本的小国特性2)(2)

美国的政治控制

客观来说,日本的小国行为并不完全是日本政治家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对其政治控制压倒了其自主意识。比如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曾试图推动建立亚洲版IMF,结果在美国的反对下不得不放弃。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的自立再次迎来机遇,鸠山由纪夫上任伊始便公开主张要脱离美国势力,与中国共同走出一条“亚洲新道路”,但在不久便在日本和美国的联手反对下黯然下台。

日本的小国特性2(日本的小国特性2)(3)

总结

日本政治公信力的不足,一是因为日本迟迟不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行必要而彻底地清算,这使得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其政治意图存在广泛的不安全感和敌意。自1983年起历届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与德国总理勃兰特之跪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激起东亚地区的疑惧和敌意,后者则赢得了欧洲邻国的原谅和信任。二是日本长期奉行脱亚入欧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不愿意诚心融入东亚,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给它自身的东亚外交带来很大困难。日本更习惯于追随强者,而不是领导弱者。

本文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翟东升教授《货币、权力与人》一书

更多精彩趣闻请关注@一袋米到底要扛几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