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石峡记书法(永州浯溪摩崖书法奇)
浯溪,位于湖南永州祁阳市,邻近市区仅一江之隔,这条江就是著名的湖南母亲河——湘江。自唐代诗人元结卜居此地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纷纷到此打卡,在浯溪的石头(摩崖)上遗下大量诗文墨宝,铸成500余方石刻,蔚为中国最灿烂辉煌的摩崖石刻,在书法界素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浯溪摩崖”的说法。其中,《大唐中兴颂》更是碑中珍品,一直为书法界人士所喜爱,其书法之奇自唐以降一千五百年为历朝历代所称颂,至今游人如织。人们观山水胜景,品书法奇美,享文化大餐。
一、颜体丰碑矗千年
说浯溪摩崖的书法,首先当论颜真卿的晚年成熟作品《大唐中兴颂》。
图1,左为摩崖,右为拓片局部。
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世人景仰,“颜筋柳骨”的书法专用术语至今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东南亚人们。颜真卿的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划横轻竖重,笔力刚劲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大唐中兴颂》碑刻位于浯溪中心位置巨幅摩崖之上,碑高5m,宽5m,自左至右行,直书,21行,字径20cm左右,碑面达25m2,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晚年成熟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全篇布局疏朗又紧密,真乃疏中有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气势恢弘,字里行间韵味十足,大气磅礴,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和强大的生命张力,映射出书者的拳拳报国之志和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那种大唐盛世的气概,字里行间弥漫扩散。从笔法看,点画圆浑厚实,注重书写时力量的充沛畅达,粗壮而不臃肿,虽为碑刻,但依然清晰可见其力透纸背的力量和刚性。每一个字,字形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给人留下纯美的书法韵味。笔势缓缓而行,捺脚重拙含蓄,比起颜真卿的其他初期和中期书法,字形和气势显得更为舒展扩张,特别是那种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颜氏风格有了淡化之势,似拙反奇,平中求险,艺术效果更加凸现。虽然年代久远,但碑面所显示出的笔法、章法、神韵一览无遗,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无不赞叹,不愧为书法瑰宝,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书学素材、字体楷模。更为意义重大的是《大唐中兴颂》中的许多字,脱离前人书法点线雕琢定式,出现追求大朴之美的非雕琢意向,这种趋向正是书法从追求简单直白、赏心悦目的实用艺术,向可以博究天人、化大千世界于氤氲笔墨、尺素之间可以展开宏大“书法视觉叙述”的“书法艺术”飞跃的新起点,这种基于书法基本造型但在审美趣味上脱离书写的“雕琢”美,而向书法“意趣”美、“艺术”美转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当然这个新时代与后来特别是清代碑学大倡而风靡天下的碑学书法关系密切,但《大唐中兴颂》应该是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大作用,把发端于先秦金石的非书写金石铭刻书法意趣,向当时及后来的习书者作了富有历史意义的启迪。
二、篆书精华美摩崖
浯溪摩崖石刻上的篆书不少,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已很难辨认,有些更成了残碑断垣,但有幸的是篆体精华恰巧保存完好,那就是分别由篆书大家书写的“三铭篆书”。浯溪碑林因元结命名了浯溪、峿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