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强迫症自愈(身体不说谎强迫的)
#创作挑战赛#
【九吉读书笔记】
♥情绪并非奢侈品,而是一种生存斗争的复杂辅助工具
♥强迫的“爱”会造成非常多的伤害,这点绝对有必要让众人知道。童年被爱着的人不需遵循任何戒律就会去爱他们的父母。被迫遵循戒律绝不可能是爱的基础
♥由于父母经常性的责备与批评性的言论,使他潜在的恐惧不断地被重新唤醒
♥缺少了童年时的记忆,就犹如你被判了刑,身边始终拖着一个箱子,但却不知道内装何物。随着年纪越大,这个箱子就越沉重,而且你也会越按捺不住,想要去打开它
♥所有独裁者都会否认曾在童年遭受的苦痛,并且尝试透过妄自尊大去忘记那些苦痛。不但是一个人的无意识心智会将他完整的故事都刻划在身体细胞里,这些潜意识的里的故事终有一日会逼他去面对自己的真相
♥事实证明暴君的性格在他人生的进程中不会有所变化,他会用毁灭性的方式滥用他的权力,直到不再有人反抗他为止。因为他真正的、无意识地或隐藏在一切有意识行动背后的目的,依旧没有改变,那就是透过权力来掩盖童年经历与被否认的屈辱。但这个目的却从未达成。只要否认当年的苦痛,往事就不会被抹灭,也不会被克服。因此,独裁者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也注定会失败。强迫性的重复会不断被复制,会一再有新的受害者被迫为此付出代价。
♥希特勒通过他个人的行径,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他的父亲是如何用毁灭性的、毫无同情心的、炫耀的、肆无忌惮的、吹嘘的、性反常的、自恋的、短视的以及愚蠢的方法对待还是个孩子的他。希特勒透过自己无意识的模仿,依旧忠于父亲。独裁者都是出于相同的理由,例如伊迪·阿敏和萨达姆,他们的恶行都非常相似。萨达姆的一生即是一个突出的案例,在童年遭受了极端羞辱的他,日后为了复仇,让成千上万的受害者成为他复仇的牺牲品。我们从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到的否认也许显得很荒诞,但造成否认的原因却不难理解。肆无忌惮的独裁者想唤醒的是曾被殴打的孩子们心中压抑的恐惧和焦虑,这些孩子不可能去指控自己的父亲。而且即便承受着苦痛,他们依旧对自己的父亲忠心耿耿。每个独裁者几乎都在依附着父亲,期望有朝一日能透过自己盲目的追随,将父亲的爱召回。
♥曾经遭到殴打、折磨与羞辱的孩子,如果不曾接受“协助见证者”的帮助,一般来说日后将会发展出对拥有父母形象之人所做出的残忍行为的巨大包容心,而且会冷漠地对待同为受虐儿童所遭受的相似的苦痛。他们完全不想承认自己曾经也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份子的事实,冷漠的态度让他们不必张开双眼,即便他们深深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依旧会因此成为恶行的辩护者。这些人自小就学习必须去压抑、否认自己的真实感觉。他们必须学习不去信赖这种感觉,只能相信父母、师长以及权威的规定。他们长大后,又因为不同的职责而无暇去体会自己的感觉,除非这些感觉完全符合他们脑海中的父权价值体系。即便这个体系是极具毁灭性的。对暴君的仰慕者而言,只要通往他们自身童年苦痛的入口依旧牢牢封闭着,那么暴君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可以被宽恕的。
♥有关童年、虐待与侮辱会给普通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一如既往地被大众忽略了。无论是因此变得残暴,或因此而生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会为曾经狠狠责打他们的父母辩护,反击所有谴责。他们不知道虐待将他们变成了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为此承受了多少苦痛。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想知道。他们认为发生在身上的事,全都是为了自己好。
虽然市面上有许多自我疗愈的书籍以及心理治疗的文献都说着同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明确支持、站在孩子这边的作者。他们总是建议读者要“跳脱”受害者的角色,不要去谴责那些在他们人生里做了错事的其他人,要他们去做真正的自己。让读者认为这才是能将自己从过往释放的唯一方法,并且还要和父母维持良好的关系。对我来说,这些建议正显现了黑色教育及传统道德的矛盾,而且相当危险。因为这让曾遭受折磨的孩子置身于迷惘与道德的不确定状态中,他或许一辈子也无法真正长达成人。
真正的成年也许意味着不再否认真相,意味着能去感觉自己体内被压抑的苦痛,有意识地认出身体记得的故事,并且去统一、整理这些故事,不再压抑它们。至于能不能维持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则取决于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中止对童年内化的父母的错误的依附关系。它是由许多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的,例如盲目地感谢、同情、期望、否认、幻想、服从、恐惧与害怕,等等。
♥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感觉什么是对自己好、与什么是不好的
♥被迫去爱某个损及我人生的人,对我的伤害更深。因为它让我远离了我的真相,强迫我欺骗自己,去扮演一个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接受的角色——一个“好女孩”的角色,她必须服从那些伪装成教养与道德的情绪要求。我越忠于自我、越能接受自己的感觉,我的身体就越能清楚地发声,同时引领我帮身体表达出它与生俱来的需求。我能够停止参与其他人的游戏,停止告诉自己只看父母好的一面,停止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迷失自己。我可以自己决定要长大了。而且,不再迷惘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不同的,关系的外在形式也会有无止境的变化。但这里有三个共同因素:
1.只有当受虐的幸存者为了改变而做出决定,决定尊重自己并且释放童年的期望时,过去的伤口才可能愈合。
2.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给予他们理解和宽恕,而自动有所改变。只有当父母本身有真正的意愿时,他们才可能改变自己。
3.只要一直否认伤害带来的痛楚,就会有人为此付出精神和健康的代价——无论是受害者本人或是他/她的孩子。
曾受虐的孩子永远不能长大,他一辈子都试着去看施暴者“好的一面”,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施暴者
♥一旦我们学会和感觉一起生活,而不是一直去对抗感觉,我们在自己身体的病症中看到的就不是威胁,而是对我们自身故事有所帮助的迹象
♥强求的爱不是爱。它最多只会导致一段没有真正交流的“假象”关系,导致一种假装出来、并非实际存在的真诚,它就像戴着面具遮住了恼怒甚至是怨恨,它永远不会变成真心相待
♥这种建立在面具般的沟通上的关系,是无法改变的。它将维持着它一直以来的样貌:错误沟通。只有当沟通双方都能接纳他们的感觉,去经验这些感觉,并且毫无畏惧地说出来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关系。这将是令人开心的良好关系,但却很少发生,因为双方都害怕失去彼此已经习惯的表象与面具,纵使它们会阻碍到真正的交流。
♥能够保护我们不会受到重复驱力侵害的,只有承认真相——承认全部的真相以及它的所有含义。只有当我们尽可能地了解父母对我们做过什么,我们才不会有重复那些恶行的危险;否则,我们会自动地重复父母的行为,并且极力反抗一种想法:当我们长大成人且想要平静地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时,我们就能够(且必须)解开童年与施虐父母的连结。童年的迷惘是因为于我们从前努力要去理解虐待,并由虐待中推论出意义。但我们必须放下这种迷惘。身为成年人,我们可以停止迷惘,也可以学会了解在心理治疗时,道德准则会如何妨碍伤口的复原。
♥问这些问题,并不是要一概而论地批判父母,而是为了要找出那个受苦、说不出话的孩子的观点,以及放下在我看来是破坏性的依附关系。诚如我之前所说的,这种依附是感激、同情、否认、渴望、粉饰,以及无数始终无法圆满而且注定无法圆满的期望组成的。对曾忍受过的残暴行径表达出宽容的态度,并不会打开通往长大成人的道路。能打开那条路的是获知自己的真相,以及滋长出对那个受虐儿的同理心。看清虐待如何阻碍了成年人的整个人生,以及摧毁了多少可能性,同时又有多少不幸在不经意间传给了下一代。要发现这些悲剧,只可能在我们停止将施虐父母好的面向与不好的面向相互抵销之后,否则我们会因此再度落入同情之中,再度去否认那些残暴行径,因为我们相信必须对事情有“平衡的”观点。
我的意思是,这里反映出来的是童年的努力,成人必须丢掉这种平衡过程,因为这么做会使人混乱并且阻碍自己的人生。那些不曾在童年时被责打或从来不须忍受性暴力的人,当然不需要去做这些努力。他们可以享受与父母在一起时的美好感觉,也能毫无迟疑地称之为爱,他们并不需要用任何方式去否认。这些“努力”的重担只会留在曾受虐的人身上,即便他们并不愿意以生病的方式为自我欺骗付出代价亦然
♥心理治疗会提供将负面感觉转化为正面的方法。这种操控方式通常有利于强化否认,否认的行为能让个案逃避自身(受到真实情绪暗示的)真相所带来的痛苦。因此,透过这种方法获得的成功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而且还是相当有问题的。原始的负面情绪是身体的重要信号。如果这些情绪传递出来的讯息被置之不理,身体就必须发出新的讯息让人听到它。
♥真正的沟通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这些事实让人能传达自己的感觉与想法。相反的,混乱的沟通所根据的是被扭曲的事实,以及为自己不想要的情绪而指责别人,这些情绪针对的其实是童年时的父母。黑色教育只懂得这种操控式的相处之道。
♥成年人虽然可以模糊地知道有这种食物的存在,可能还是会陷入暴食,因为他一直在追寻他所需要但又不知是什么的食物,因此不加选择地吃下所有可以吃的东西。他将会肥胖、食欲过盛。他不想放弃,他想吃,无止境地吃,毫无节制。但由于他像厌食症患者一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此他永远也吃不饱。他想要自由,可以什么都吃,没有任何束缚,但最后他却活在自己的暴食症之中。为了摆脱暴食症,他必须向某人诉说自己的感觉——他必须感觉到自己被倾听、被理解、被认真对待,让他不必再隐藏自己。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会明白,这才是他找了一辈子的那种食物
♥我们或许会去忽视或嘲笑身体的讯息,但身体的反抗是绝对需要留意的,因为身体的语言,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以及存活力量的真正展现。
♥下面几点或许能厘清我的想法:
1.曾经受虐的孩子对自己父母的“爱”并不是爱。那是一种背负着期待、幻想与否认的连结,所有相关的人都会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
2.主要会由下一代的孩子为这种连结付出代价,这些孩子带着谎言成长,因为他们的父母会自动地把“为了他们好”的东西施加在他们身上。年轻的父母通常也会为自己的否认付出严重的健康代价,因为他们的“感激”与他们身体的所知是相互矛盾的。
3.通常心理治疗的失败,可以用下列事实来解释:很多心理治疗师自己就身陷于传统道德的套索里,而且也试着把他们的个案拉进同样的套索之中,这是因为他们除了这套道德以外不知道其他东西了。例如,一旦女性个案开始去感觉且能清晰地批判自己父亲的乱伦行为,女性心理治疗师心中或许会浮现恐惧,害怕自己如果看到真相并说出来,会遭到自己父母的惩罚。以宽恕作为治疗方式的建议,要如何另做他解呢?心理治疗师常常会为了安抚自己而提出这类建议,正如同父母也会这么做。心理治疗师所传达的讯息听起来与父母在个案童年时所传达的非常类似,且通常表达得更友善,因此个案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识破这种教养观点。当他们终于看清时,他们已经无法离开这位心理治疗师了,因为在这段期间内已然形成了一段新的错误的依附关系,对个案来说,现在这位心理治疗师就是母亲,就是帮助他们诞生的母亲(因为他在这里开始有所感觉)。因此,他会继续期待心理治疗师的拯救,而非倾听自己的身体,接受身体信号诉说的事实。
4.倘若个案能得到一位知情见证者的陪伴,他便可以经验并理解对父母(或近似父母的形象)的恐惧,同时渐渐解开那段毁灭性的依附。身体的正面反应不用多久就会出现,其所传达的讯息将会越来越容易理解,这些讯息将不再以费解的症状发声。个案将会发现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常常是无意地)搞错了,因为宽恕其实阻碍了旧伤口的愈合,更遑论去治愈伤口了。这么做永远无法脱离重复的强迫性驱动力,同样的模式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是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经验去查证的。
♥我试着在《身体不说谎》这本书中指出,某些广为流传的观点早就被科学研究揭穿了。这些观点包括:相信宽恕有治愈的效果、戒律可以制造真正的爱、我们伪装的感觉可以和对真诚的需求并容。然而,我对这些错误观念的批评,并不意味着我完全不肯定任何的道德标准,或是否定所有的道德。
与此完全相反的是,正因为我觉得某些特定价值是如此重要——例如正直、觉察、负责或忠于自我等,我很难去否认这些在我看来是不证自明的真相,而且这些真相都可以是被经验实证的。我们不仅会在对宗教的服从态度里观察到逃避童年伤痛的行为,也会在挖苦的话语、讽刺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疏离里看到。它们常常伪装成哲学或文学,但最终身体都会起而反抗。即便暂时能被毒品、尼古丁与药物平定,身体通常会有反应,因为它会比我们的心智更快地看透自我欺骗,尤其是当我们的心智已被训练成在虚假的自我中也可以运作。我们或许会去忽视或嘲笑身体的讯息,但身体的反抗是绝对需要留意的,因为身体的语言,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以及存活力量的真正展现。
【书名】身体不说谎
【作者】爱丽丝·米勒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年出版【原作名】Die Revolte des Korpers【读书笔记声明】再极致的总结,都会有喜好、偏差、支见、歧义,因为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不同,不要迷在所知障中。请有时间的读者,看原作!以原作为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感恩♥️
【本司名】宇宙爱你
【本司打工妹】九吉吉祥
【本司口号】让我们一起爱裂苍穹♥️
【本司愿景】助力全宇宙中国人心灵成长♥️
♥️宇宙爱你♥️宇宙愿您富贵一生♥️圆融圆满♥️
♥️谢谢你♥️我爱你♥️感恩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