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1)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河南省安阳市。总面积 1146平方千米,总人口 76万。

一、历史沿革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2)

商朝时期的相邑

1、商为相邑,河亶甲都此。战国魏黄邑。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3)

西汉时期内黄、外黄位置图

2、西汉置内黄县,治今内黄县城西北,属魏郡。东汉、三国魏因之。东魏天平初废。

3、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内黄县(治今县西),属相州;大业年间改属汲郡。

4、唐初属黎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相州,天祐三年(906年)属魏州。

5、北宋移今址,属大名府。金、元属滑州。明属大名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彰德府。

6、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7、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改属濮阳市,1985年属安阳市。

二、地名来历

内黄县自汉高祖时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上虽然曾被撤销,但时间很短,而且从古到今名称一直没有变化。《后汉书·地理志》在内黄县下有这样的记载:“清河水出,有羛阳,有黄泽。”内黄县境内有一个黄河河道变迁留下的被称为黄沟或黄泽的大水洼。班固在《汉书·沟洫志》中描述黄泽时引用贾让给汉哀帝的奏言:“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往十余岁,太守以赋民,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亲所见者也。”汉代,人们把黄河以北称内,黄河以南称外,又因魏郡在黄河之北,内黄县隶属魏郡,所以命名为内黄。

《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陈留有外黄, 故加内云。清乾隆《彰德府志》:“黄以黄泽名。魏以河南为外,河北为内,故陈留有外黄,此名内黄。”

三、古迹及景点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4)

1、三杨庄汉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南部,是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

遗址遗存14处汉代庭院及道路、湖塘、农田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它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也为黄河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堪称“中国庞贝古城”。2005年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5)

2、商中宗陵。是商朝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墓,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商代地上王陵。商中宗陵汉代建陵,唐代继修,宋代开宝七年重修,明、清又多次增建。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区内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其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6)

3、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7)

4、无梁殿。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西。原为玄武帝庙大殿,因建筑无梁而得名,它不仅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自然环境(河南内黄县----因处于黄河故道以北得名)(8)

5、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

四、历史名人

1、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2、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3、魏徵,唐代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人。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历任官职:太子洗马、太子詹事主簿、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