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生态环境规划图(滨州连续4年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行走在滨州市无棣县最北部的渤海湾西南岸,仿佛来到了贝壳的世界。这处贝壳堤有37公里长,尤为罕见的是,它仍正在“生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贝壳,反映出当地海洋资源的丰富,它们背后是正海牧场连续四年对贝壳堤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折射出当地海水养殖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滨州生态环境规划图(滨州连续4年修复海洋生态环境)(1)

正海牧场连续四年共投放200亿粒苗种,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贝壳堤“活”了起来,到处都是贝壳。

如果没有修复

就没有贝壳堤的生长

11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位于无棣县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的贝壳堤,绵长的海滩上,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贝壳,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在其他地方的浅滩,很难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

这些贝壳都是海水退潮后,被冲积在海滩上的,积累而成了贝壳堤。如果海洋资源足够丰富,贝壳堤会越来越长,不停“生长”。相反,如果对贝类过度捕捞,贝壳堤将逐渐“死亡”。

据正海牧场负责人冯淑兰介绍,目前全世界只有三条贝壳堤岸,这里就是其中的一条,足有37公里长。“其他的贝壳堤几乎都停止生长了,我们这个贝壳堤是唯一一条正在生长的。”足见这里的海洋资源很丰富。据冯淑兰介绍,今年8月份,台风“利奇马”入境山东,风暴潮来的时候,大批量的贝类被冲到海滩上,足有数千吨。

这处独特的贝壳堤的存在得益于正海牧场连续四年对海底生态环境和贝类资源的修复。实际上,在这之前,这里也面临着贝类资源的逐渐枯竭。曾有过一个时期,贝类资源被使用灭绝性的机器过度挖掘。“不管大的小的,全部都给机器吸空了。”

过去,周边的老百姓经常赶海拾贝,每次都能捡到三五斤。“但是在四年前,别说三五斤,连贝壳都很难看到,接近于枯竭。”正海牧场接手这处海域资源后,一面对贝类进行播种,一面护滩,禁止灭绝式的挖掘。

据了解,2016年至2017年,正海牧场投资2.2亿元用于贝类苗种的底播增殖,其中四角蛤40亿粒、文蛤30亿粒、毛蚶30亿粒。2018年,投资1.05亿元,投放毛蚶苗种15亿粒、文蛤15亿粒、四角蛤20亿粒。2019年计划投资1.05亿对贝类资源修复,其中投资文蛤苗种15亿粒、毛蚶20亿粒、四角蛤15亿粒。

“贝类对海洋生态的修复作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特别是牡蛎,它会吸收重金属和固碳,对海洋生态的修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做底播的原因。”冯淑兰说,“如果没有修复,就没有贝壳堤的生长。”

2018年,牧场收获了1.7亿元。“我们看好的,还是它将来的一个发展,预期的收益。贝类其实繁殖很快,后期不用投入很多苗,收获会很多。”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正海牧场也得到了经济上的收益,可谓双赢。

滨州生态环境规划图(滨州连续4年修复海洋生态环境)(2)

投放抗逆性强的海参苗后,产量预计能提升一两成。

建苗种繁育中心

探索海上立体养殖

贝类苗种的投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据冯淑兰介绍,这几年他们投放的大量贝苗,多数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在这之前,滨州并没有贝苗的繁育企业。因北方海水温度要低于南方的水温,从南方进来的贝苗在投放后很快出现不适,很多甚至死亡。

针对这种情况,正海牧场新建了山东唯一一家贝类苗种繁育中心。据冯淑兰介绍,该贝类苗种繁育中心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个是研究“南苗北繁”,另一个是对本地原良种做保育。“像我们的文蛤跟南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边是泥质滩,微生物比较丰富,文蛤被称为天下第一鲜。”

而在这背后,是正海牧场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投入。正海牧场先后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16年,公司投入科研1000万元,2018年增长到4000万元。2018年6月,与包振民院士及其工作团队签订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协同国家贝类首席专家张国范教授及其团队对滨州近江牡蛎礁生态修复进行研究等等。

“今年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探索,海洋下面做贝类底播,上面吊养了牡蛎、花蛤等,进行海上空间立体养殖。这是我们一个新尝试,先看看效果如何。”据冯淑兰介绍。预计到2021年,集团海洋牧场底播面积40万亩,牡蛎吊养10万亩,虾贝藻复合生态养殖5000亩,产值在20亿元左右。

年产DHA900吨

大型乳企都是客户

正是在科研技术的驱动下,正海牧场除了持续发展海洋牧场的播种采收产业,还充分纵深挖掘产业链条,开发功能性产品,提升附加值。从海洋微藻中提取DHA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据悉,其海洋微藻提取DHA项目是由正海集团与西安油脂设计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联合开发完成。该项目是国内最大的DHA生产基地,年产DHA油脂900吨、产值10亿元,其工艺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已获得国家专利。“相对于鱼油DHA,我们微藻DHA具有不含鱼腥味、无海洋污染等特点。”冯淑兰介绍。

被誉为“脑黄金”的DHA,向来备受保健品市场,尤其是母婴市场的追捧。在此背景下,乳制品中的DHA含量也一直是国内外各大乳企宣传的着力点。

“目前,你所知道的那些大型乳企,包括上市乳企,都是我们的客户。”冯淑兰说。行业巨头的示范带动下,该产品一直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满足这些。“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发展这一项目,拉伸产业链,充分挖掘、增加其产业附加值。”上述负责人说,而保健品市场是其主攻的一大方向。

7万亩生态养殖场

一水多用零排放

如何保护好海洋生态,同时又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是滨州海水养殖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11月13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南极白对虾反季节养殖区,养殖区室内温润,工作人员往养虾池子里一捞,活蹦乱跳的白对虾浮出了水面。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反季节对虾养殖区占地6000多平米,换算下来,每平米能产虾28斤。

这仅是友发水产集团海水养殖的冰山一角。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友发水产已成为一家集参虾苗生产、水产养殖、科研开发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据友发水产海水养殖项目负责人张令进介绍,集团现拥有7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场、5万立方米水体工厂化育苗车间、3000吨库容的大型冷库,年可提供刺参苗种5000万头、对虾苗种6亿尾,年产参、虾等各类水产品2000吨,年产原盐30万吨、溴素1000吨,年加工精制卤虫卵500吨,产品畅销国内外。

张令进介绍,友发水产养殖区合理布局,可以达到海水一水多用、生态养殖的效果。海水在初用于育苗养殖后,会进行中级卤水提溴、最后饱和的卤水用来制盐。“一水多用,零排放”生产,促进了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提高与和谐发展。

渔光一体光伏发电是友发水产集团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模式引进的一个合作项目。据海水养殖负责人张令进介绍,光伏发电示范区养殖的是对虾,水面上布局光伏太阳能,不会影响水下对虾的养殖,在夏季,还能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

据了解,该1200亩光伏发电区2018年共发电6300万度电。“咱市民一个月用电也就是几十度,按照100度算的话,也能满足63万户居民一个月的用电。”据了解,该光伏发电区去年带来800万元的收益。

□科技助力

培育新苗种 海参产量提高一成

11月12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参循环水养殖车间,公司副总经理杜锐用盆子捞出部分正在生长的海参苗,它们是今年刚投入的新苗,抗逆性非常强。据了解,该苗种是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省内刺参研究团队合作转化的项目成果。

据杜锐介绍,公司目前已建成半滑舌鳎、海参等海珍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8万平方米。拥有2万亩对虾养殖基地,1万亩鱼虾蟹立体高效养殖示范区,5000亩名特优海珍品养殖区。

今年公司通过科研项目转化落地,投放了海参新苗种。据杜锐介绍,2018年,海参养殖遇高温,当时不少海参都不采食了,甚至死亡,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和省内刺参研究团队合作,于今年3月份达成合作意向。“他们的一些科研成果,可以在这里转化。我们作为一个转化基地。”

海参新苗种是第一个合作转化的项目。“新苗种抗逆性强,目前长势非常好,产量预计能提升10%到20%。下一步,我们要延长产业链条,比如海参的深加工,往食品这块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时培磊 冯冬宁 赵旭 李海涛 通讯员 张振华 郑少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