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材料写作资源包(国家公务员之文章写作)

如何立意的文章链接如下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preview?pgc_id=7019679240782184993

材料是文章写作的素材库,但文章并非仅仅是对材料的提炼

(依据题干要求,针对性地选择目标信息)全面剖析题目,明确题目立意

【解读】

1.材料是文章写作的素材库,写作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但不是材料有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并非仅仅是对材料的提炼。如“回归与创新”说明以对策为主;“文化化人”一题如果没有写意义,则会被扣分。

2.通过审题确定文章写作的重要方向;具体写什么内容需要回到材料中进行提取。全面剖析题目,明确题目立意。

三、按图索骥——从线条到骨架

例 “给定资料 6”中提到“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总字数 1000~1200 字。

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

公务员材料写作资源包(国家公务员之文章写作)(1)

【梳理】

本题要想写好,需要审题。前面已经审题了,本题的主题是“交”和“通”,需要在文章开头解释什么是“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还要写明意义(保值增值、添赋流通的美)、对策。

资料逻辑 A:

意义要素依附主题存在——“交通”(主题)的意义

资料逻辑 B:

意义要素依附于具体对策存在

如:对策 A,带来了意义 A

对策 B,带来了意义 B

【解读】

1.意义的呈现方式:有的时候审清楚题之后,觉得要写意义,但是范文中却没有意义型的论证段。

(1)资料中有意义要素,但属于主题的意义。如资料中出现独立的“交通”这个主题的意义,可以单独成段。

(2)资料中的意义围绕对策存在,如“交通”有三个对策,三个对策各有意义,故将意义放入对策型段落中,连起来书写。

2.如文章主题是好好学习,资料中有一部分描述好好学习的意义,即能够让你学到知识、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这是主题的意义,能够单独成段;如文章主题是好好学习,材料中将好好学习拆分为对策,第一点要认真听讲,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第二点要回顾错题,能够帮助你查漏补缺,本题中也有意义,但是意义是具体对策的意义,不必单独成段,需要在对策型段落中将意义点出来。组织模式可能会根据材料变化,虽然也是这些信息,但是位置有些不同。

3.本题的信息点一定要写交通的意义和对策,意义是否独立成段,要看资料中如何描述。如果材料中是交通的意义,则独立成段;如果是对策的意义,则需要放到对策段落后

1.优先阅读阅读划线句子所在资料,初步搭建文章框架。

2.若此时框架不够完整,内容有缺失或不够饱满,可阅读其他资料,填充框架:

小题未用资料(无)

权威型资料(无)

全篇试卷中其他资料(可阅读小题题干 答案)

【解读】

划线句子出现在给定材料 6 中,优先看给定材料 6。如果觉得框架完整,能够搭建出一篇文章,不必看其他资料;如果信息很少,无法凑够论点,则看看其他小题未用资料、权威型资料(领导人讲话等)、全篇试卷中其他资料。

小题题干:

(一)请结合“给定资料 1”和“给定资料 2”,对比分析概括两地民居保护工作的不同之处。(25 分)要求:概括全面,分析深入,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350 字。

(二)请分析理解“给定资料 4”中划线部分“新的方式”的内涵。(15 分)

要求:全面、准确、深入;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 200 字。

(三)为了促进咖啡产业的发展,Y 省政府拟出台指导意见。请结合“给定资料 5”,提出可行性建议。(20 分)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强,不考虑格式。字数不超过 300 字。

【解读】

1.第一题是民居保护工作的不同之处。

2.第二题是新的方式。

3.第三题提到咖啡豆。

4.看不出明显差异,先略过,看给定材料 6。

材料 6:

人们建起了墙,关上了门,是维护,是保卫;人们开起了窗,修起了路,是凿通,是交流。与人交流,有得不到回应的尴尬;打开窗户,有被盗的可能;走出去,还有迷路的风险。事事有风险。有人说:有风险,我害怕。然而最大的风险是一点风险都不冒。走出去是风险,也是机遇。只有走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你才会有一份阅历、一份沉淀、一份气质,才不会有动不动就说“这世界居然可以这样”的大惊小怪,才不会有永远偏守“这世界就只是那样”的固执狭隘。只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我们的乡村才有诗和远方,才不会成为泛黄相片里凋零的乡愁;只有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共发展、同分享,我们才23能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应该说,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

材料 6 第一段:

1.划线句子出现在给定材料 6 的第一段。

2.“人们建起了……是交流”:“交流”是交通的类似概念,是其浅层含义。开窗修路说明要与外界交往、交流,打开路径,与别人沟通。

3.“与人交流……的风险”:打比方,说明交流有风险。

4.“有人说……时间和空间”:对于交通有具体展开的对策,说明要走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封闭自我,要打开自我,与外界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交流,即与时俱进,不要落后。

5.“你才会有……的固执狭隘”:是走出去、与外界交流的意义,是具体做法的意义,可以放在做法之后。写作文要加工,不能直接摘抄材料,要进行润色,可以进行借鉴,留意不留句,留词不留句,如增长阅历,提升气质,丰富见闻,变得更加开明、包容。

6.“只有与时代……的明天”:还是强调走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指时间,说明要与时代共同进步,“我们的乡村才有诗和远方”说明遇到乡村中的旧问题,要用新的思路去破解;“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指空间,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融合起来。本段是总分结构,总的部分说明要走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分的部分包含两点。也可以写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 6 第一段梳理:

1.“交”“通”的本义:

(1)凿通对外交往的渠道。

(2)与他人积极交流。

2.如何“交”“通”:

(1)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不要害怕被骗、迷路),积极走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与他人、与外在的环境接触,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以开放的心态将个人融入世界。观点句本身自带逻辑结构。

(2)其意义:

①让人收获阅历、沉淀、气质,开阔眼界,变得更加开明、包容。

②破解乡村发展困局,赋予乡村新生命——树立新思维,化解旧问题。

③与世界和谐共生共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申论文章写作是客观题,观点来自材料,但是不要照抄原句。

公务员材料写作资源包(国家公务员之文章写作)(2)

“其实,‘交通’本有好几层意思,既包括道路运输,也指通信通讯,更有人际沟通交流之意。”一位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说道,“不管是道路运输工程建设,还是通信通讯技术的发展,它们的本质和目的都在第三层上:勾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港珠澳大桥、兰渝铁路、海南环岛高铁、京新高速、川藏公路北线、北斗导航、5G 技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海南自贸试验区……它们让天堑变通途,让歧路成坦道;让蓝海与绿洲惊艳相逢,让雪域同水乡美丽邂逅,让天涯若比邻,让新朋成故交。它们打通了一个个偏远断点,让中国经济血脉变得更加畅通,并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新标志,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新版图。

材料 6 第二段:

1.“其实,‘交通’……交流之意”:将“交通”的意思拓展,包括道路运输、通信通讯、沟通交流。

2.“一位交通……试验区”:“港珠澳大桥……试验区”等例子指的是前面的道路运输和通讯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勾连”,说明“交通”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是对策方向,需要客观的道路运输等。

3.“它们让……的新版图”:不要直接摘抄,要进行改写,总结信息,留意不留句。“让天堑变通途,让歧路成坦道”即跨越空间的障碍、促进地域间的交流,提升勾连的效率;“它们打通了一个个偏远断点,让中国经济血脉变得更加畅通”即让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经济血脉”即人才、资金、生产要素,让其流动更顺畅。保留资料的意思,改写词汇。

4.作文题干要求中没有要求文采这一点。

5.人际沟通交流这一层意思在前面写过,即人要走出去,与外界交流。

6.本段强调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技术的沟通,丰富观点且有论证。

材料 6 第二段梳理:

1.“交”“通”的本义:

(1)凿通对外交往的渠道→道路运输、通信通讯等。

(2)人际沟通交流。

2.如何“交”“通”:

(1)对外“交通”,需要以道路运输工程和通讯技术发展为依托。

(2)意义:

①跨越空间距离,快速勾连世界,提升交通的效率。

②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有了发展的机遇,让资源的流动更顺畅。

③重塑经济地理标志,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

3.在本段中,意义依托于具体内容,不必单独成段。

一个国家的形象气质,显于它的自然山水,更融于它的交通之中。而这交通,既是道路桥梁、码头港湾、通信基建此类“骨肉皮”的塑造,更是民族性格培育、国家对外开放这样的“精气神”的铸就。事实证明,40 年来,走出去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而发展中的中国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着动力。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发展未有穷期。所以,我们要一直在路上。在路上,脚下也许还有泥泞,但前方必是美景。

材料 6 第三段:

1.“一个国家的形象……的铸就”:此处承上启下。“骨肉皮”即道路、通讯技术等基建,本段强调“精气神”,包括培育民族性格和国家对外开放这两点。要让国家具有“精气神”。

2.“事实证明……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是政策层面的。有的同学观点句写得比较干,如只写“培育民族性格”,无法得到更多的分数。观点本身需要丰富、充分、解释到位,需要自己进行补充,可以从资料中推导和补充。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说明民族性格要开放、勇于走出去、包容;发展中的中国为世界提供动力,说明民族性格要博爱、乐于分享、实现共赢互惠。可以对民族性格的培育进行基本解释。在全球经济化进程中受益即学习了别人的东西(知识、技术、理念等);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即要说出我们的理念、服务,这些扩展性内容不是必须要写的,但是能够多写一些内容,也能够为文章增色。

材料 6 第三段梳理:如何“交”“通”:

1.培育民族性格,国家对外开放,铸造国家的“精气神”。

2.扩充观点:

(1)树立自信、谦逊且乐于分享的民族性格(可以自己补充一些民族性格内容,比如分享、博爱、包容、平等等内容,不必完全跟老师一致)。

(2)对外开放是双向的,既要让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也要从外界吸取发展的养分,引入更先进的模式、理念和技术。

(3)意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也为世界提供着动力,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3.本题资料中的意义放在了具体对策之下,因此没有独立写意义。

公务员材料写作资源包(国家公务员之文章写作)(3)

总结此题导图

公务员材料写作资源包(国家公务员之文章写作)(4)

【梳理】

1.段 1:交通的本义、如何交通。

2.段 2:交通的本义、如何交通。

3.段 3:如何交通。

范文展示:

以开放之态, 添赋流通之美

如今是个开放的、变化的时代,万物之间的联系深刻而广泛,事物的变化快速且凶猛。有人说,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的确,在这样一个时代,封闭孤立、不思进取会注定走向没落。无论是一人一集体,还是一国一社会,都需要对外“交”“通”,这样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

范文第一段:

1.文章开头要对主题进行解读,论证段之前的部分都属于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在 150 字内写完,分为一段即可;如果字数过多,可以分为两段来写。

2.“如今是个……凶猛”:用简短的背景进行引入,导入话题。写时代背景要写与本题相关的时代背景,我们与时代相通是因为时代在变化,不能不去“交通”。但是不能永远写“随着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与我们要谈到的交通无关。我们要写与本题密切相关的背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写“随着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会被扣分。

3.“有人说……流通的美”:展示话题。

所谓的“交”与“通”,本义指对外交往的渠道,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实际上指空间上保持开放的姿态,走出一人、一地、一国,与世界相连;时间上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突破自我、革旧维新。

范文第二段:阐释了交通的意思。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个体,要善于、勇于、乐于对外“交通”,要鼓足承担风险的勇气,避免自我封闭;要积极与他人往来、与外界接触;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开往的姿态,融入其中。

范文第三段:

1.观点句本身比较丰富,用观点段的形式呈现(不鼓励)。

2.大家论证的时候经常展不开,因为大家的观点句没有层次、没有进行阐释。

此处观点句分层,进行阐释,每个层次阐释 1-2 句话,文章内容就丰富起来了。

走出自我时间与空间,向未知和可能进军,让人拥有阅历、沉淀与气质,让人眼界开阔,境界提升,变的开明、包容。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未知远大于已知。任何人的认知都有局限,尤其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新的知识、研究领域不断出现,封闭会让我们错过整个时代、整个世界。只有开拓眼界,才能理解、适应、融入这个时代,破解乡村发展困局,才能用新思路解决旧问题。比如说,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的裹挟下,很多村庄日渐“空心化”,衰退着、凋零着,隐有“垂暮之态”。此时,多地通过现代化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开发,乡村也可以有人气、有活力、有效益。只有人人保持开放的姿态、学习的状态、进步的心态,才能与世界和谐共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范文第四段:

1.“走出自我……包容”:对材料中的意义进行改编、改写。

2.“比如说……‘垂暮之态’”:对材料的例子进行扩展。

3.“此时,多地……共同体”:对前面几个层次进行阐释。

“交通”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倚仗现实的“工具”,即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发达的科技保障。道路运输工程能实现人员、物资的交流输送,通讯技术能实现信息的交互往来,这都是“交通”的必备利器。山头的基站、陆上的高铁、跨海的大桥、云上的飞机、太空中的卫星……这些道路运输工程和通信通讯技术,能跨越空间距离,快速勾连世界,提高“交通”效率;更能打通偏远断点,形成商品和信息的流通渠道,畅通经济血脉,让落后地区有发展机遇,让各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还能重塑经济地理标志,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

范文第五段:

1.“‘交通’不仅需要……科技保障”:本句进行了段落间的衔接。

2.“道路运输……必备利器”:阐释了观点。

3.“山头的基站……全新格局”:是对资料进行改写的内容。

“交通”亦需要培育民族性格,需要在对外开放中,不断铸造国家的“精气神”。自信、谦逊、乐于分享的民族性格,是我们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软实力”,是我国“交通”发展更为顺畅的“润滑剂”;敞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硬保障”,是应对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高压线”。“软硬兼施”能让斑斓文化、优质产品和细致服务走向世界,能让我们引入先进的发展模式、理念、技术,充分汲取其发展养分,为我所用。唯有此,才能让流动、个性的中国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性格”。

范文第六段:“‘交通’……‘精气神’”属于用词衔接。

流通的美是奔涌向前、不断攀升的美,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美,是互联互通、相扶相助的美。下一个 40 年,我们将会在更加开放、更加融通中,走出独具特色的步伐,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范文第七段:

1.结尾呼应话题,重复文章主题。

2.此处用了展望式结尾,进行小升华,也可以呼吁号召、总结。

建议

申论文章写作的学习技巧:拆分步骤

1.审题训练——找方向

2.阅读训练——找内容

3.写作训练——练表达

【解读】

1.今年很可能考到作文,往年国考都是省考的风向标,但凡创新,省考就跟进。但是 2020 年国考取消了作文,省考没有跟进,说明其可能不太合理;今年国考大纲保留了“说明、陈述、议论”的要求,还是有考查议论文的可能性。去年题目变化是因为命题人发生了变化,今年还是有一定概率继续考查作文。

2.要试着把文章学习的步骤拆分开来:

(1)审题训练——找方向:从题干找到主题词和观点类型。读不懂题干是写不好作文的。

(2)阅读训练——找内容:阅读训练需要读材料,从材料中找文章写作的主题框架。

(3)写作训练——练表达:将文章的框架丰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时间,可以模拟考场的状态,写 7-8 篇文章,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升。不要等到在考场上发挥。

4.文章:要有清晰的观点,也要有丰富的阐释,还要在段落间进行衔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