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宁海清的文章《雪落无声》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1)

原题:雪落无声

作者:宁海清

元旦过后,又下了一场入冬以来罕见的大雪。因归还定职称借用的中师生学籍原件,又一次来到母校——肇东师范校园。学生早已放寒假了,校园内静悄悄的。天空的雪仍然漫无边际的下个不停。熟悉的甬路,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还有老平房后面的假山和一簇簇低矮的落叶松和曾经绽放着清香的丁香树……

最后一排平房的西侧,那面写着1953年的墙体特别醒目,她标志着这所培养教师摇篮的学校已有近70年的悠久历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这些教师就像蒲公英一样,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一片片贫瘠的教育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中国的教育能够在最薄弱的时期,得到甘霖的滋润,一代代的中师生功不可没!

最早期的毕业生应该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这些优秀的中师生不但在教育行业擎起一片又一片的蓝天,而且在其它不同的行业也是出类拔萃,可以说中师生的身影无处不在,我的一个钓友戏谑说肇东师范学校就是肇东的“黄埔军校”。这其中,也不乏因公殉职和因病英年早逝的。班级同学老毕就是后者。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2)

一、

时光是一盏灯,光阴是一辉月,肩头染霜,寒衣落雪。忽有故人心头过,回首山河已是秋。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同学老毕来。

我停留在假山旁的甬道边,虽然毕业33年了,学校的食堂,教师的办公楼,学生的教学楼都已是旧貌换新颜,唯独这座有假山的后花园仍是当年的样子,假山周围的喷泉设施,那条通向老师办公室的还有遮阴凉的篷子还是依旧,从上方干枯植物枝叶可以看出是葡萄架了。周围的松树仍是碧绿如夏,而丁香树却是光秃秃的,只有几片残叶夹在树杈的空隙,颤颤巍巍的。霜树尽空枝,晓风寒不啻。风吹过树梢,碎落一地的雪花,成为季节里的残痕。雪,依旧下着,昨夜的雪下的很大,地面堆积很厚,树根下的雪更是积得很高很高,尤其是假山旁边的那堆雪更是在夜风的狂吹下,形成了一个天然而不用雕饰的雪人。我也仿佛看到了一个雪中的场景;一群男女同学笑着,欢快的迎着正在满天下着的大雪打雪仗的情景,应该有刘春波,刘丽娟,王书梅等人,有我,王利民,还有老毕等男生。

老毕,是班级男生对毕德军同学的昵称。他的为人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老毕,来自青冈县的连丰乡,我来自明水县,虽然我们来自两县,但我们两家相距只有不足十五里,周围的许多村屯都能相互知晓,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虽然不在同一个宿舍,但彼此也是无话不谈,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关于他的所有记忆,既像一片一片脉络清晰的树叶儿,打着旋,从高高的白杨树飘然而下,也像一朵朵美丽的雪花无声的洒落,绘成五彩斑斓的记忆画卷!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3)

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聚散随缘!老毕没有和我们一起读完四年的师范生活。他在肇师只就读三载,最后一年转学去了辽宁省的盘锦师范了。

1988年的五月初,老毕办好了一切转学手续,就要走了。五月的鲜花并没有盛开,甬道两旁的榆树墙却已经泛清吐绿,内侧花池子里的矮松开始绽放新的成长年轮,草也由黄返青,蒲公英也争先恐后也摆脱了寒冬的桎梏,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展示了勃勃的生机!

那位总说“大姑娘真漂亮、小伙子真好看带劲儿”的照相阿姨来了,随着闪光灯的闪烁,一次又一次的相机快门的启动,我们和老毕留下无数张经典而又意义深远的照片!这一张张笑脸虽然有着稚嫩,却展示着无限的青葱魅力!大家又忙着给他写没有毕业的毕业留言,相互赠送礼物,甚至两个宿舍的男同学宁可晚自习违规少上一节课,轮流去一品居和小凤凰饭店给他送行。依依惜别的深情弥漫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间,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毕业分别的伤感……

时间并不能因为我们对老毕的依依不舍而停下前进的脚步,那一天终于来了。相互赠送的一张一张的照片,无声胜有声地诠释着我们三年纯真无邪的同学之情,一声又一声的叮嘱道不尽彼此深深的眷恋之情,一步又一步的相送诉说着彼此之间诚挚的祝福!

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无奈,为未来的重逢拉开了序幕。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4)

三、

一花一人一世界,一树一页一知秋。

似箭光阴若指沙,临窗但见晚星斜。师范最后一年的日子,在一青一黄的不经意中,悄然离去,我们终于毕业了!

一年前,老毕转学的伤感又在蔓延,说不尽的离愁,道不完的祝福。就像成熟的蒲公英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下,向着不同的方向各奔前程!

毕业分配的方针政策是刚性而残酷的!班级绝大部分同学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奔赴了农村,开始了从一个师范学生向一个人师角色的转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境遇——分配如意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头几年,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同学的去向,都在自己理想和不理想的岗位工作着,我也是被一刀切的政策分配到了一个并不太偏僻的农村小学,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乡村彩虹城市雨!

光阴托着长长的弧线改变着人生的坐标,我也一步步从农村到返城,从单身住宿舍到成家立业。工作岗位稳定了,周而复始的家庭生活,有规律的工作模式开启了,时光如流水般前进着,慢慢的同学小聚和大聚的机会多了起来,迎来送往的机会日渐频繁。我也从一位同学的口中得知老毕也没有摆脱分配农村的命运,他分到了辽宁省盘锦市下辖的盘山县的一个叫坝墙子的中学任教了……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5)

四、

生活压力不断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不小的惊喜。

有一天,单位收发室的工友大叔,匆匆忙忙走进办公室叫我去接一个长途电话。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入耳畔,这是老毕来的电话——略有些老奉天的味道。我是喜不自胜,无语凝噎。他用兴奋的语气告诉我,他是通过查询电话咨询台找到我单位的电话,又忙不迭休地说,他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转行到了乡政府农业站了。接着又诉苦进入机关工作比在教育累多了,他又嘿嘿两声,却又欲言又止,说出了在政府部门工作更累心的现实……

当我问及老家连丰还有哪些亲人的时候,他告诉我前几年就把父母接到身边了。他又高兴地说起了那里有名的辽河湾、红海滩,盘锦大米和河蟹。听说我喜欢钓鱼,他告诉我盘锦有个特大的冬钓之地,希望我能有机会能去他那里旅游观光……

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红海滩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微风过后,那一片片的风起云涌的稻浪,阡陌飘香,淡淡的绿,浅浅的黄,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也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硕大无比的螃蟹纵横驰骋,似乎闻到了那诱人的米香和蟹黄的肉香;我更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钓爱好者,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冰钓基地,支起了小帐篷,坐在帐篷里面,坐在马扎上,旁边那个燃烧很旺的酒精炉子在取暖,一条又一条的鱼儿从小盆口大小的冰洞里被钓出……

日子,在风风雨雨中逝去;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6)

五、

风雪吹落花千树,霓虹灯下故人归。

老毕走了十五年后,终于回来了。他先回了老家青冈,再到兰西,一路欢迎一路歌。最后一站来到了肇东。随行的除了青冈和兰西的部分同学,还有三肇和安达的一些同学也来了。这是师范毕业以后第二次有这么多同学相聚,第一次相聚是1998年10月,班主任赵国志老师的爱女结婚时。尽管老毕从转学到现在已有十五载,但大家彼此之间并没有那种生疏的感觉,浓浓的久别重逢的喜悦情怀,洋溢在每一位同学的脸上。

时值寒冬,外面冷风呼呼的吹着,雪花仍在不紧不慢的飘落,被风吹起的雪花不时敲打着窗棂,声音是那样的富有旋律,啪啪的作响,像是在鼓掌欢呼。觥筹交错,浓浓的烟火气息,给这个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久违的温馨。氤氲起伏的烟气,伴着酒杯碰撞的节奏,诉说着用言语无法表达同学之间的纯真无邪的友情。

流年锦瑟,烬芳华;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难掩沧桑。老毕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清瘦白皙的脸庞,现在是发福黑红,个子似乎也长高了许多,一颦一笑还是当年那个神态。头顶的灯光安了一个红色的罩子,灯影落在桌面,仿佛升起了一轮明月,发出艳丽的清晖,桌上冒着热气的羊蝎子火锅。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老毕很高兴,清酒红人面,他不再那么腼腆,涨红的脸颊不再是沉默寡言。他不但酒量见长,而且烟是一根接一根地吸。逝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事重提,犹是当年醉里生!沧桑的面庞,透露出这些年的社会磨砺。他身边贤惠的妻子默声不语,只是温情的享受着他和同学们的真情流露。

谈起突然回到黑龙江的缘由,他的妻子告诉大家,前些日子,老毕和盘锦师范同学聚会,回家后情绪激动。对远在黑龙江的那些朝夕相处三年的肇师同学甚是想念。来个一个说走就走的千里回故乡。他就携带妻子,自己开车,一路向北。最终,见到了分别十五载的同学了。老毕插话动情地说,他到盘师时间较短,大家又面临实习,忙于毕业分配的去向,和那里的新同学在一起不足一年,而在肇师整整三年,这里留下了他成长的历程,带来了懵懂青涩的天真快乐!给他留下太多太多的回忆!

酒店的老板和我们的年龄相仿,也许是我们叙旧的情致深深的感染他,当酒店其他的客人都散去了,他斜依门口,默不作声地放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怀旧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肺腑的歌词,一别如斯,今又重聚,落尽雪花月又西,聚会达到了高潮。我们也随节奏哼唱起来!直到今天,我才想起来那首歌就是罗大佑原唱,风靡至今的《光阴的故事》。

真挚的话语,酒桌上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纯真的笑脸,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牵挂,他约我们有机会去去辽宁旅游观光,去辽河湾那个美丽的红海滩,营口的鲅鱼圈,鞍山的千山风景区……。我想起了那首《难忘今宵》,……明年春来,再相邀……

北风又轻轻吹送,相聚的光阴短暂。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背影已远走!

六、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有时候真是出人意料。谁都没有想到那次短暂的聚会之后成了离殇,欢迎的宴会竟成了最后的晚餐。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毕仕途还算一帆风顺,由政府科员、农业站长,再到副镇长、副书记和人大主席。离主政地方只差一步之遥。他有时也非常苦闷,尤其是刚从教育行业到政府机关,主管三农问题,扶贫攻坚,农业生产,防洪抗旱救灾等诸多问题。还有处理和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问题,有时候忙的焦头乱额。

他开始吸烟,那股烟草苦涩辣味能缓解一下压力,后来烟瘾很大很大。甚至在无法排解时候,独自一个人开车来到辽河边的红海滩,静静的坐在岸边的石头上,间或走在那条九曲弯弯的栈桥上,听着脚下滔滔不绝的河水,抬头仰望天际一颗颗无忧无虑的苍穹繁星。晚风轻轻拂过,四周静悄悄,白天的喧嚣不见了,萧疏小径,万籁无声,没有了蝉燥蛩唱,有的是低飞的夜鸟在追逐引伴,划起一条长长的水线。

青山一道同云雨,早把他乡作故乡。想当初,自己一个人跨省转学,身在他乡,先教书育人,后又在政府机关徜徉。人生地陌,他没有雄厚的政治背景,也没有光宗耀祖,庇荫子孙的贪心欲念,只是想证明自己所走的路。哪一个男人不渴求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人间正道是沧桑!尽管人生有许多无奈,是没有解集的,但他坚信,梦里能达到的地方,脚步也能达到!他深爱着脚下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并励志为她的繁荣不懈的奋斗。正所谓,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铜壶漏报天将晓,风雨秋霜又十年。

2013年岁末寒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老毕病逝的噩耗。而此时的我身在千里之外的嫩江农场,正坐在从加格达奇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来不及和家资,德文一起去参加葬礼。列车飞速前行,发出隆隆的声响,列车很慢,近乎逢站必停。过了九三车站,轨道两侧是半山区的丘陵地带,冬季天短,太阳落山较早,残留的一丝晚霞毫不吝啬地写照在高高的没有一片树叶的树梢上,照在挂着一撮积雪的青松树杈上,发出灰蒙蒙的残光。

故友一去三山尽,唯有青山屹顶峰。

此时,我的心绪如同剪断记忆的脐带,一时无法安放。我思绪翻滚,回溯的情怀,不可阻遏,努力拂拭着时光的滤镜,刹那间,回到了那青春飞扬的岁月。记忆中零星的碎片像放电影一样再现……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7)

七、

刚入肇师,头几天的日程就是军训。孙呈文老师训练严厉,尤其对走路的步伐极其苛刻。毫不留情面的不合格的同学叫出队伍单训,老毕几次走步的顺拐,成了大家疲惫不堪之际的开心果……

音乐课上,期末考试的内容是唱谱。我自知五音不全,就和李希民老师商榷一下,能不能借助口琴吹奏,得到应允,我竟然得了个良好!老毕唱谱时,把简谱6-1-2-3-6-1-6中的第二个1本来是一声,他读成了四声,李老师随口甩出一句,你可别逗了。老毕闹了个大红脸,弱弱地问一句,那我得多少分?李老师笑着说及格。大家笑声还没结束。他说了一句,那宁海清咋良好呢?我当时瞠目结舌,尴尬无语。

老毕是一个性情中人,快人快语。记得有一次,他满脸通红,非常愤怒的说因为一点小事,班级同学老梁把他骂了,还扬言要揍他……随后,他认真对我说,我要是长得像你一样个子高,力气大,我非揍老梁一顿,然后嘿嘿一笑,现在我打不过他。其实,这桩趣事老梁根本不知道,估计后来老毕自己都忘记了。老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听说老毕当天就要转学走了,源于我们宿舍为老毕送行宴请时,他回安达老家了,错过了。老梁立即把老毕拽到食杂店(相当于小熟食店)单请了,作为给老同学的送别。

老毕给我带来了许多感动!那是1987年暑假前最后一个月,我的双小腿得了联疮病疾,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班主任张树生老师家诊所医治,由于行走困难,班级的部分男生就肩负起隔天用自行车驮我去换药的重任。老毕是送我次数最多的一个,当时,正值炎炎夏日,温度很高,旅途又很远。我身高体重,而老毕那时候比较瘦弱,每次带我都很吃力,晃晃悠悠,一到目的地总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后来,眼见病情不见好转,我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就和来看我的大姐提前请假回家了。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8)

八、

回到家后,在明水找个老中医大夫,偏方治大病,终于痊愈了。这一年是不幸的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疾,在四月中旬病逝了。原本是父亲操劳的一切农活责无旁贷地落到我的头上了。时值盛夏,正是麦收季节,在农村有时候为了集中力量,提高劳动效率,往往几家合起来劳作。亲属为了避免雨季影响小麦的损失,把我家排到第一号,而我最初割小麦的效率只能算是半拉子,大家体谅我,没有和我斤斤计较,让我感到了亲情的温暖!

有一天,轮到表哥老柳家了,午后,骄阳似火,大家挥汗如雨。我也初步适应了劳动,基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这时母亲急匆匆的来了,她告诉我。有一个男同学来家了。我急忙告假回到家,一看竟是老毕来了。他微笑着,看着我,连连说能收割小麦,病好的真快。他还带来一只清理干干净净的农村下蛋鸡。母亲嗔怪说,现在正是鸡下蛋的黄金季节。老毕憨笑着说,来看老同学能空手来吗?现在家里也没有别的好东西。我感动得不知所语,那个时候农村生活还是很贫穷,有时候家里几只老母鸡下的蛋能换到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

母亲执意留他吃饭再走,他也许考虑到我还要去参加组里小麦收割,就不顾我和母亲的再三挽留,只吃了一根园子里摘的黄瓜和几个还有些泛酸的沙果,又顶着炎炎烈日回家了。后来,我和母亲说老毕去世了,母亲半晌无语,后悔的说,那天咋没留下孩子吃顿饭呢。

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往事,总会想起!若干年后,我因事路过连丰,我对随行的表弟说,我有一个最好的同学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肇东师范学校。后来转学去了辽宁,再后来把家中的父母也接走了。当时,我很惆怅,如果老毕工作在家乡,我必会去看看他以及那位慈祥的母亲。可惜的是斯人已逝,沧海桑田!

讷河站到了,列车员高亢的提醒打断了我的思绪。透过车窗,稀稀落落的几个旅客下车了,外面居然下起了雪,天空一片混沌,熠熠生辉的繁星消失在浩瀚的苍穹。站台上的几盏路灯发出惨白的光束。

少顷,列车又启动了,外面又是白茫茫的一片。对面开来的另一列火车伴随着轰鸣擦肩而过,我毫无睡意,托腮凝望车窗外面的风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到站了,就要下车了。也总有一些人,没有走到终点,就极不情愿地提前下车了。

凌晨六点,列车停靠肇东站。

九、

远在千里之外的殡仪馆,却是哭声悲拗。老毕静静地躺在瞻仰的棺椁之中,他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去。从单位领导的悼词中,知晓他是在早晨开车去高升镇上班的路上,突发疾病去世的。当时,周边的群众发现这辆车从早上到中午一直停在那里,发现情况后报了警,最后也是无力回天了。人们没有忘记他,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的那场特大洪灾,也波及到辽河的支流绕阳河,他抗洪抢险近半个多月没有回家,那时人们就知道在镇政府工作的小毕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在遗体告别仪式的大厅里,写着“肇东师范学校852班全体同学敬挽”的花圈摆在显著的位置,各界人士三百多人为老毕送上最后一程。随着烟囱那股青烟的直上云霄,他的人生大幕就徐徐落下了。

一朵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丈夫的去世,如同避风港的坍塌;父亲的去世,更是擎天柱的折断。

海子没有等到春暖花开,火车的一声长鸣,他就随风而去。老毕也没有等到自己退休后颐养天年,儿孙绕膝。老毕的英年早逝,给我们每个人以深刻的启迪。生命诚可贵!除了生死,一切不幸和磨难都是擦伤。四十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也是尴尬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去世,年迈的母亲失去了依靠,身体孱弱的妻子从此形单影只,未成年的孩子在以后慢慢的人生之路上,永远缺失了指点迷津的灵魂依托。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弹指一挥间,老毕走了十年了。

有人说,时间是淡忘一切的最好老师。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抹去的,犹如尘土。但我认为不全尽然,很多人看似走远了,其实,并没有走远,和岁月的流逝没有关系!老毕虽没有泰戈尔所说的那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再也不能在同一个蓝天下寒暄和嬉闹,只有在纸上伸手抚摸的他的名字和相册中那张熟悉的脸。然而,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他的青冈同乡,也是同班同学德文后来写下了一首词,万分的惋惜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可见一斑。

《江城子.悼老毕》

孙德文

寒风朔雪两凄凉,

讯踉跄,

涕流长。

车笠同窗,

自此各阴阳。

扼腕唏嘘悲早逝,

惊魇梦,

简行囊。

辽河红海慰衷肠,

忆原乡,

旧时光。

笑貌音容,

冉冉入天堂。

诀恨离愁魂梦绕,

纷纷泪,酒空觞。

雪,是天上的精灵,是上苍对大地的馈赠。即使融化了,但她来过人间!她飘落无声,却倾听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给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带来了那么多的浪漫和美好!

走出了母校的大门,雪仍在飘飘洒洒地下着……

有哪些在学校牺牲的老师(怀念一位早逝的中师同学)(9)

作者简介:宁海清,毕业于黑龙江省肇东师范学校85级2班,本科学历,现就职于肇东市第七中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到天命之年,常忆以前之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记录过往,亦求自省,心存感恩之心。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师生》、《十四道街》、《首都文学》、《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天边最美的云彩》.《走进大山》、《一座城,一个人》、《老屯有老柳》等。性格内敛,闲暇时,以小河边垂钓为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