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

文/星空婉儿

最近刷头条,总是能看到大家对《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的讨论,足见火爆。抱着好奇的态度,我也观看了一下这部剧,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直到最后花钱解锁大结局。

这部剧有多火爆?在“十大影视剧领跑者”的评选中,《传闻中的陈芊芊》一度跃居第一位。两位主演——赵露思和丁禹兮,也一度成为“最具潜力影视演员”的第一和第二位。很多观众通过这部剧才认识丁禹兮这位演员,可想而知这部剧带给他们的热度。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1)

“十大影视剧领跑者”评选结果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2)

“最具潜力影视演员”评选结果

《传闻中的陈芊芊》讲述了一个新颖离奇的故事:陈小千是个编剧,写了一个剧本,剧本中创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城邦,一个是“女尊男卑”的花垣城,一个是“男尊女卑”的玄虎城,这两个城邦素来不和,文化完全相反。

玄虎城城主之子韩烁(丁禹兮饰)为了吞并花垣城,假意来花垣城做质子,阴错阳差地成为了花垣城三公主陈芊芊(赵露思饰)的夫君,按照原剧本,在新婚之夜,腹黑的韩烁以一杯毒酒杀死了陈芊芊。但是在结婚之时,编剧陈小千突然穿越到自己剧本里,成为了陈芊芊,故事由此发生巨大改变。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3)

《传闻中的陈芊芊》剧照

这样一部制作成本低的网剧,为何能让观众如此“上头”?本文主要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观众需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传闻中的陈芊芊》的成功之处。

01剧情设定:一反常态,独特新颖

在剧情设定上,这部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颖独特,抓人眼球。本剧一反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 (1)编剧穿越进入剧本的人物设定

刘诗诗的《步步惊心》掀起了一股穿越剧之热,现代的女主穿越到古代,成为了一种流行。《传闻中的陈芊芊》也是一种穿越,但是不落俗套,采用的是编剧穿越到自己剧本的形式,这样合理地开启了上帝视角。

女主知道每个人的心思,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毕竟每个人物都是自己创造的。这样一来,即便女主开启上帝视角,散发着满满的主角光环,观众也不会觉得出戏或者尴尬。

女主刚穿越到剧中时,本应死于新婚之夜的陈芊芊,因为提前预知了韩烁下毒的伎俩,立刻做出防备。也正是因为芊芊知道韩烁渴望龙骨,才特意给韩烁盗取龙骨,取得韩烁信任,让两人情感迅速升温。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4)

  • (2)一反常态“女尊男卑”的剧情设定

自古以来,我们封建社会时期都是“男尊女卑”,男子读书为官,女子相夫教子。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里无不彰显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而这部剧却偏偏打造了一个“女尊男卑”的城邦:花垣城女子当家,男子地位低下,只能做一些粗鄙的活,男子着装暴露便是“伤风败俗”;当妻子与其他男子交往过密时,丈夫若生气,便是“善妒”;女子可以多嫁,男子必须从一而终。最为关键的是,连男子也认为自己命贱,视不公平遭遇为理所应当。

当然,这部剧不是为了宣传女权主义,陈芊芊从不将韩烁视为草芥,韩烁带陈芊芊回到自己的城邦时,尽管周围的人都轻视妻子,以男子为尊,但是他待芊芊一如既往。心心相印,无关身份。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编剧要传达给观众的是平等的爱情,是人格独立而无依附的爱情。

哪有什么男尊女卑,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画地为牢罢了。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5)

韩烁(丁禹锡饰)

  • (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台词设定

陈芊芊初遇韩烁时,见对方长相帅气,“见色起意”,想要利用公主的身份,强行与韩烁成婚。

韩烁立马说道:“大夫断言我20岁就会撒手人寰,怕是无福消受您的青睐了。”

陈芊芊道:“快病死了?既然如此,那不还趁人活着,赶紧送入我府中。”

韩烁手下说:“强扭的瓜不甜。”

陈芊芊道:“甜不甜的啃一口不就知道了,用得着你说!”

这个回答真是逻辑鬼才,打破常规又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剧中诸如此类的台词并不少,经常出现与我们推测不合的台词反转。

从人物到剧情再到台词,《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不落俗套,不失为一部好剧。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6)

02艺术手法:使用反讽,引人深思

所谓反讽,即正话反说,所言非所指。简单来说,反讽最大的特征就是表面说的和实际内涵相反。两者互相矛盾,达成“对立面的平衡”。

《传闻中的陈芊芊》多次使用反讽的手法,以男子的口吻,来痛斥社会女子所承受的不公平待遇。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男子去买菜,旁边的人劝告他:“每天吃个洋葱,保准能生个女儿来,你也不用再受那恶婆婆的气了。”男子听完后,立刻买了洋葱。

这样的对话,是否似曾相识?只不过女子变成了男子。即便从科学角度而言,生男生女由男子决定,但是社会上依旧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且将这种结果施加于女子身上。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7)

一男子干活时,天气炎热,露出了大腿,结果旁边的男子指指点点:“你看看,光天化日穿得这么暴露,伤风败俗,还不如直接去教坊司卖艺去呢。这要是被人轻薄了,都怪他自己不检点,活该!”

这段言论直指现实中的女子“受害有罪论”,如果一女子穿着性感,最后被人轻薄,总会有网友指责这名女子:“为什么要穿成这样?这不是引人犯罪吗?”如果一女子晚上走夜路时遭到轻薄,也会有人说:“大晚上的为什么还要单独走夜路,这不是自找的吗?”

诸如此类的言论充斥着整个网络,“受害人有罪论”的背后是“同理心”的丧失。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总是“高谈阔论”,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又立马是另一番言论。这种“宽于律己、严于律他”的标准实在是让人难以苟同。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8)

03观众需求:格式塔心理、产生共情

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观众的认可。观众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视剧的表达效果,甚至可能反向影响影视剧的发展方向。

德国心理学家于果·明斯特伯格曾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提到“电影创作和观众观赏心理的关系”。

于果说:“艺术电影所涉及的心理功能是期待的功能,或者说当期待受我们的感情控制时,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于想象力的心理功能。”

这也是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学”。所谓“格式塔心理”,又叫“完形心理”,是指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看到的东西进行想象,自动“完形”。

我们看以下图片,你觉得图中写的是什么?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9)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修心”二字,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中写的并不是完整的“修心”,严格来说不算字,但是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自动对空白的部分进行“完形”,这就是“格式塔心理”。

再比如这张图片,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10)

或许有些人看到了两个人,有些人看到了一个杯子,经验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人会将黑色部分脑补为背景,有人相反,将白色部分脑补为背景,这都是“完形”的体现。

观众在看视频时,也会有这种“格式塔心理”。作品中出现某些画面,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动脑补出空白的部分,从而产生“共情”。这就是为什么一部能让观众共情的影视剧往往更受市场的欢迎。

《传闻中的陈芊芊》就是抓住了观众这一心理,影片表达的内容,既给予观众想象的空间,引发观众的讨论欲望,同时又不费脑,观众只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就能通过“格式塔心理”自动完形。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11)

陈芊芊(赵露思饰)

比如前段时间播出的《清平乐》,虽然制作精良,但是收视低迷,观众并不买账。主要原因在于这部电视只是单方面地输出,导演和编剧一味地输出自己的价值与看法,却没有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观众看起来心很累。如果是单纯地为了学习知识,那么大家去上网课不就好了,又何必去看电视剧呢?所以说,《清平乐》是一个精致而无趣的作品,很难引起广泛的认可。

陈芊芊为什么没有了武功(从剧情设定艺术手法)(12)

《清平乐》剧照

电视剧是想象与文化表达的缩影,通过视听的语言,调动观众的视觉神经,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文化与思想。所以,影视剧的表达,必然要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观众产生“他者共情”。

结语

《传闻中的陈芊芊》这样一部小制作的网剧,最终能够大获全胜,不只是在于天时地利的优势,更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剧情设定、新颖独特的表达技巧,也在于反讽手法的巧妙使用,更在于对观众“格式塔心理”的完美把握,让观众毫不费力地想象,产生重要的共情。

作者介绍:星空婉儿,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得者,一个酷爱读书、酷爱旅游的汉语言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座右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希望能以文会友,欢迎大家一起畅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