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小时来看完梵高(梵高星夜)

基本信息

原标题:De sterrennacht

创作时间:1889年(36岁)

风格流派:后印象派

所属时期:现代艺术

创作地点:圣雷米,法国

题材:云景

材质:油画,帆布

尺寸:92.1*73.7cm

收藏地点:现代艺术博物馆

用一个小时来看完梵高(梵高星夜)(1)

星夜

简介

《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远,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金黄的满月形成巨大的旋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

从沟通上讲,该画面的沟通极为准确,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树木衬托起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无边的宇宙,这幅画作在构图上有微妙的平衡,在有关梵高的资料中显示,梵高自己曾描写:“那些柏树总是占据着我的思绪——从来没有人把它们画的像我看到它们的样子,这是我惊讶。柏树的线条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么美丽——在晴朗的风景中的黑色飞溅。”

在绘画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点,不是用简单的线和面来表达物体。而是用点来表现物体的光影,达到了传统画作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他又注重采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给光影添加动感。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描绘出来的小镇,与画面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堂的细尖顶与平线的交叉,柏树的顶端恰好拦腰穿过旋转横飞的星云,这一切都使得画面产生出一种流动的感觉。

在色彩方面,这幅画的主要是蓝色和紫罗兰为主,同时也有星星发光的黄色,深蓝色的基调,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加强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树用了深绿色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笼罩。明亮的白色和黄色来画星星及周围的光晕,又给人一种温暖光明的感觉。梵高运用浓厚并且短促的笔触,交织成弯曲的旋转线条,海浪般的图形使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画中旋涡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在大面积冷色调的流动星云中,一轮橙色的月亮散发出亮光,仿佛明灯般点亮了沉积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画面着色搭配协调。浓淡相宜,深浅适中,很好地配合了画中的氛围。

艺术家将他的经历写给了西奥:“今天早晨,我在日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窗口看到了这个国家,除了早晨的星星,看起来非常大。”梵高将印象主义的真理教义留给大自然,支持不安的感觉和强烈的色彩,就像在这张充满激情的画面中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