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

社交焦虑是个体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焦虑状态。社交焦虑最早出现在儿童期或青春期,随着焦虑程度的加剧逐渐形成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已经成为继抑郁和酒精依赖之后第三大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研究发现高社交焦虑个体较少参与社交活动,人际关系困难。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1)

为了逃避现实情境中的人际互动,往往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研究还发现他们经历更多的学业失败,较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量研究甚至发现社交焦虑障碍与抑郁症、酒精滥用以及自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考虑到社交焦虑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有严重的影响,因而有必要探究社交焦虑个体潜在的社会认知机制,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交焦虑可能的成因以及为社交焦虑干预提供新的可能途径。

由于亚临床社交焦虑的患病率高于社交焦虑障碍,而且亚临床社交焦虑个体与社交焦虑障碍个体具有相似的情感、生理和认知特征。因此,对社交焦虑障碍群体的研究通常依赖于亚临床社交焦虑群体。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2)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来考查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实验结果发现与低社交焦虑组被试相比,高社交焦虑组被试的一致性分数更高。

实验1模仿-抑制任务中刺激图片水平呈现,在空间上导致被试具有对呈现在屏幕左侧的刺激(抬食指)做出左侧反应(抬食指),右侧的刺激(抬中指)做出右侧反应(抬中指)的倾向。

因此,为了排除空间位置对模仿-抑制任务中所测自我-他人控制的影响,实验2中模仿-抑制任务刺激手的图片垂直呈现。

实验结果在排除了空间位置的影响后,也发现与低社交焦虑组被试相比,高社交焦虑组被试的一致性分数更高。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3)

实验3中,将模仿-抑制任务中抬指动作变为按指动作,进一步检验实验1和实验2结果不只局限于一种动作类型。实验结果排除了特定动作类型的影响后,仍然发现与低社交焦虑组被试相比,高社交焦虑组被试的一致性分数更高。

研究结果表明,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

在人际互动中,高社交焦虑个体比低社交焦虑个体更难有效地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相关表征信息。因此,这种系统功能的缺陷可能导致个体自我中心偏向、自我意识的异常和心理理论受限。

据此推测,高社交焦虑个体比低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可能与高社交焦虑个体在社会信息加工中也容易形成中心改变的偏向和自我中心性偏向有关。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4)

中心改变的偏向是他人的观念影响我们对自身体验的判断;自我中心性偏向是将自己的想法、体验强加于他人,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人拥有和自己一样的观念、意图和情感等。

具体表现为,面对人际互动中他人的评价,社交焦虑个体首先会运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建构一个不良的自我形象,并将其内化到自我当中。

当社交焦虑个体再次处于可能出现他人评价线索的社交情境时,关注到这些线索就会自动激活其内在不良的自我形象,并错误地将焦虑的感觉和自我形象作为消极信念的证据,于是对这些模糊的线索进行消极的解释,有时甚至进行过度灾难化地推理。

将内化在自我当中的消极信念错误地强加给他人,这一过程本质上是社交焦虑个体运用自己对自身的评价推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5)

因此,无论是将他人的评价内化到自我当中,还是运用自己已内化的消极自我形象去推断他人对自我的看法与观点,都可能源于社交焦虑个体未能将自我和他人的相关信息在表征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区分。

研究拓展了社交焦虑个体认知加工的相关研究。社交焦虑的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认知偏向可能是其焦虑形成与维持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会自动地、选择性地注意具有社会威胁性的信息,并将社交情境中模棱两可的事件、他人的正性面孔等社会信息解释为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以及对他人面部表情和负面评价记忆更好。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6)

社交焦虑作为一种典型的人际互动障碍,以往对其认知加工的研究却很少从人际互动的视角进行考察。人际互动中他人的动作和情绪、观点及信念等信息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体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自我-他人控制对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进行区分和调控。

研究表明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个体为了有效抑制自动模仿他人的动作,在模仿-抑制任务中需要自我-他人控制动态调控激活的自我和他人表征。

事实上,日常行为可以被视为激活的任务相关运动表征与外部社会线索(如他人因素)激活的运动表征之间的持续平衡。

因此,高社交焦虑个体对他人相关表征的加工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他人表征信息的干扰,于是更难有效地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7)

高社交焦虑个体比低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也可能源于注意加工的差异。社交焦虑个体往往处于低社会阶层。研究表明,拥有高权力个体比拥有低权力个体更倾向于将注意转向外界情境刺激,也更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

与拥有权力的高低一样,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注意集中在他人身上以应对社会资源的缺乏,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更加依赖他人获得社会利益,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与他人相关的表征信息。

因此,注意加工差异也可能会导致高社交焦虑个体比低社交焦虑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表征信息的干扰。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8)

高社交焦虑个体比低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还可能与反应冲突期间,抑制与任务无关动作信息的能力不同有关。模仿-抑制任务与其他非社会任务类似,都涉及抑制自动反应以支持对线索反应。

因此,一种可能性是高社交焦虑个体不善于抑制与任务无关的动作信息。然而,神经影像、神经心理学(即病变)以及行为数据都证明模仿-抑制任务和其他反应抑制任务可能由不同的过程调节。

模仿-抑制任务和Stroop任务相关的神经机制不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额叶病变患者在模仿-抑制任务的表现和Stroop任务的表现之间存在分离。

行为研究中也表明,只有通过模仿-抑制训练能够提高观点采择能力,而不是抑制控制训练,一般性抑制控制的增强不足以解释观点采择任务的训练效果差异。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9)

当然,注意加工和抑制控制的解释可能并非相互排斥的,这两个认知加工过程都可能会促成我们的研究结果。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理清不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充分解释社交焦虑个体的社会认知内部加工机制和群体差异。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社交焦虑与自我-他人控制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

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但尚不清楚自我-他人控制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焦虑的临床表现。

因此,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调查自我-他人控制是否与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或维持有关,或者低水平的自我-他人控制是高社交焦虑个体的产物,这一区别可能对社交焦虑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10)

未来研究还可以尝试通过训练自我-他人控制来缓解焦虑。研究表明与低社交焦虑个体相比,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更低。

从研究来看,亚临床社交焦虑水平不同的个体之间,一个根本区别可能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和调控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也许这样的认知加工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过度焦虑。

自我-他人控制具有领域普遍性,所以动作领域的自我-他人控制训练可以为社会认知能力受损的社交焦虑群体提供可能的干预手段。

更重要的是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自我-他人控制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共情也提高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自我-他人控制训练减少了个体自我中心性的偏向,促进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表征的有效区分。

自我体验强烈社交焦虑(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他人控制水平是否更低)(11)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尝试通过自我-他人控制训练来缓解个体的社交焦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