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耐储存的原因(为了验证西红柿该保存在室温还是冰箱)
记得刚从家搬出来的时候,老妈给我分享了许多生活知识。毕竟,她老人家吃过的盐,比我写的文章还多……
其中有一条,那就是西红柿不要放在冰箱里储存。比如她买回家的西红柿,全都整齐地摆放在我的哑铃配重片上。感谢老妈和西红柿,让我的哑铃没有落灰。
我很顺从地遵循了她的建议,结果……西红柿烂得那叫一个惨。反正她也不常来我这里,所以我违背了她老人家的意愿,把西红柿收在了冰箱里。本来这事我也是“偷偷摸摸”做的,想着如果她哪天来我家,我就把西红柿从冰箱里拿出来,显得我很听话。不过,最近国外一组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我撑了腰,我准备让科学家替我说话,让她把西红柿放进冰箱里。
这项新的研究已经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用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表明:西红柿的口味和口感等方面都与是否储存在冰箱里并无太大关联。
为了做这项调查,研究人员邀请了许多对吃西红柿非常有心得的受试者,对多个品种以及品种之间杂交的果实进行了品尝。他们将这些西红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室温下保存4天,另一部分在7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里保存4天,然后让受试者进行品尝,受试者们被要求在颜色、甜度、酸度、事后回味和汁水量等八项属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结果和各位母亲的想法恰恰相反,这些西红柿的“品尝师”们根本无法区分冰箱中与室温下保存的西红柿之间的味道差别。
除了利用人类的舌头之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实验设备,更加客观地对两种环境下保存的西红柿进行检测。他们分别检测了两种西红柿的挥发性物质(影响味道)、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颜色和营养)、糖分浓度等指标,甚至还利用了很时髦的味觉分析仪——ASTREE电子舌进行了检测。
结果同样显示,保存环境并没有对西红柿有什么巨大的影响。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作物科学家Elke Pawelzik指出,真正影响西红柿的,是保存的时间,“保存的时间越短,那么味道和其他方面就会越佳。”
不过,这也不是最终的结论。他同时还指出:“我们可以有力地证明:鉴于西红柿采摘后的整个销售链条,冰箱里保存的那么一点点时间根本不足以影响它的口味。”也就是说,当他们考虑到西红柿从采摘到售卖的整个流程可能会产生影响后,就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
以他们的调查为例,当西红柿被采摘下来后,首先会保存在经销商那里大约一天的时间,然后会在市场或者超市里保存两天左右,然后才会送到厨房(或者他们的实验室)。他们进行的这一步更长的调查,或许就是他们的成果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之处。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不一样的解释:西红柿在冰箱里储存后口感是否有变化,或许也和西红柿的品种有关。"我们的结果表明,果实在冷藏期间(7℃)后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栽培品种。"他们指出,“比如,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提升、降低或者恢复……也凸显出了栽培品种对于果实的味道、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巨大影响。”
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其实就是西红柿或者其他食物的味道。当它们挥发出来进入到你的鼻腔,然后传递到大脑,你才会“闻”到它的味道。以往的研究都认为,在冰箱里冷藏会导致西红柿的挥发性化合物大大减少,如今的这项研究有力地反击了这个说法。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西红柿的基因在近些年来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他们的这个发现,是基于一些人关于“西红柿的口感和汁水量越来越少”的说法而展开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在完全成熟后采摘、并且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进行运输,人们对于西红柿的评价依然不高。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他们能够想到的原因,只有现代西红柿的基因问题。如果真的是基因起到了这个作用,那么西红柿不好吃也不应该让冰箱“背锅”。
尽管做了这么多研究,他们的结论也并非就是冰箱比常温更好。关于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保存西红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毕竟,即使是放在冰箱里,西红柿的保存时间也并不是特别长。也许就像我们上面说的最后一个结论一样,培育出更优良的西红柿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在文末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西红柿的口味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栽培的品种。而通过杂交的方式增强西红柿的口味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接下来,我们也会将目光投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运输路线,找到了保存番茄果实风味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我也说说我的经验。其实,至少在我家以及我买到的西红柿来看,冰箱里似乎保存的时间会更久一点。不过,以前和爸妈住一起的时候,家里的西红柿放在冰箱外也并没有很快腐烂。大家也可以自行观察,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来保存。
其实,子女和父母之间生活习惯的不同,又岂止在西红柿保存这一个方面呢?我们总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其实,如果爸妈也像我们一样经常上网的话,他们也可能会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子女。
总之,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并没有太大的坏处或者差别,听从父母的建议也没什么关系;如果父母有一些观念确实陈旧并且不合理,我们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和他们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比如我们的这篇文章。如果你和爸妈有一些科学方面的辩论点,不如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我们或许可以搬出某位科学家来,帮你和父母讨论一下——心平气和的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