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

还没关注?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1)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2)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3)

“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这种教学节奏,能够在关键的对比(可比)因素上,呈现出合规律、合目的、有美感、受欢迎的规律性变化。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需要,进行灵活而恰当的调控,使教学呈现出强烈且和谐的律动美,从而使教学能够入心入脑。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4)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5)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节奏”有两个含义:一,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二,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而音乐上的“节奏”,指的是间节的快慢、长短、强弱、轻重的规律性变化,或是指重拍和弱拍的交替出现,大多呈现具有规律性的强弱和长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将节拍称为板眼,“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故成语“有板有眼”,表示说话办事有条理,就是强调节奏感在说话办事中的作用。

节奏能够构建音乐的生动形象、引导音乐的情感变化、确保音乐的有序持久。节奏、旋律与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节奏是最根本的要素,是音乐的骨架,离开了节奏,所有的旋律、和声、调式都无以附丽。其实,节奏并非音乐所独有。无论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还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都很讲究节奏。

哲学家早就关注到了节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塞诺斯认为节奏是“时间的秩序”,柏拉图则认为节奏是“运动的秩序”。英国人荷迦兹则别出心裁,干脆断言:“差异的对立就是节奏。”真是一针见血。如果没有快慢、强弱、长短、轻重、刚柔的差异对立,也就没有节奏可言!就以教学为例,一个始终扯着大嗓门上课的教师,一旦有意识地把音调降下8度,并放慢速度,学生便会立即从麻木中警醒过来,因为,他很好地利用了差异性对立的关系。

我很喜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音乐节奏的定义:“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讲,是对比因素有规律地交替出现。音乐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节奏就是音乐的时间形式。”什么是“对比因素”?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强与弱,行与止等,都互为对比因素。“对比因素”,其实就是荷迦兹所说的存在“差异对立”的因素。这一定义抓住了节奏的本质特征。

中国哲人对节奏有独到见解。《礼记·乐记》上写道:“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就是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是节奏。这简直就是对节奏的理论性概括。中国古人赋诗作文,都讲究起、承、转、合,就是对节奏的考量。

综上所述,可以把节奏简单地定义为:节奏是对比(可比)因素的有规律的变化。节奏是一个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各种变化着的对比因素加以巧妙组织,以构成前后连续的、有规律变化的有序整体,就是广义上的节奏。那么,节奏有何价值呢?美国的理查德·玻列拉夫斯基说得很到位:“节奏是一件艺术品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节拍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6)

那么,什么是教学节奏呢?有专家认为:“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有人认为:“教学节奏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其落脚点在教的节奏上,学的节奏是教的节奏的基础,前者制约后者。”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这几个观点都很有见地。

但我不赞成某些专家的观点。例如,有人认为教学节奏是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的变化”。有人认为“所谓教学节奏,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营造课堂氛围的需要,灵活调控教学速度、行止和师生情绪的缓急、强弱、高低,力求创造出起伏有致、疾徐有间、张弛有度、动静交错的律动美”。尽管其中不乏精彩部分,但已经把“教学节奏”作为褒义词来使用,这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在笔者看来,“教学节奏”是一个中性词,它仅仅揭示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一般而言,每一个教师上课,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只不过,有人用百米赛跑的节奏,有人用跑马拉松的节奏,有人用跑跑走走的节奏。是否合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可以笼统地评价某节课“教学节奏有点乱”“教学节奏有点快”“教学节奏感不强”或“教学节奏把握得很好”,而如果要肯定一堂课,就说“这节课有教学节奏”,那简直是一通废话。

“教学节奏”是“节奏”的下位概念,既然“节奏”指的是“对比(可比)因素的有规律的变化”那么,“教学节奏”就是指教学中对比(可比)因素的有规律变化。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教学”,是限定范围;二是“对比因素”,诸如主体上的师与生、气氛上的浓与淡、活动上的动与静、方式上的学与思、速度上的快与慢、力度上的轻与重、梯度上的缓与急、难度上的难与易、密度上的详与略、强度上的强与弱、自由度上的收与放,如此等等,都构成了“对比因素”;三是“有规律变化”,指的是这种变化有规律可循,不是乱弹琴,不是瞎胡闹。

广义上的教学节奏,已经包括了相当于音乐上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的三大要素的东西。于是,除了教学内容之外的一切教学形式上的变化,几乎都可以归入教学节奏范围加以探讨。在音乐中节奏是主干部分,可以离开旋律与和声而存在,反之则不行;类似地,教学节奏也是教学的主干部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可以把它视作教学的“时间秩序”,因此,教学节奏能体现为教学流程,通过教学流程的分析,可以有效地研究教学节奏。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7)

既然教学节奏有好坏优劣之分,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呢?

当年,颜渊对孔子的教学节奏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这么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孔子可以使人虽感到竭尽全力,还是差一大截的情况下,依然孜孜以求,欲罢不能。可见,孔子的教学节奏把握得多么恰当。

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某些学科的课,在外行看来,节奏感很强,有教有学、有张有弛、有动有静,呈现出极佳的教学节奏。可是,在行家看来,这堂课自始至终令人憋屈。因为,该要用心尽力的地方,一带而过;而无须多费心力的地方,却纠缠不清。可见,考察教学节奏,就看这堂课在对比因素上的变化,能否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应学生之所需?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育目的?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真正关心的,并非是否存在教学节奏,而是教师是否把握好了教学节奏。

显然,好的教学节奏就是有美感、合规律、合目的、有灵性、受欢迎、适合于优质学习、有助于增强核心素养的教学节奏。那些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单调乏味、死气沉沉、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课堂节奏,一定不是好的教学节奏。好的教学节奏,能活跃信息通道,聚焦学生注意,维持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引发学生顿悟。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思维流、情绪流、信息流既顺畅又合拍,这三股“洪流”相互加强,共同推动着学习者进入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

好的教学节奏涉及面很广,但最基本的是:语言上抑扬顿挫,内容上疏密有致,方式上恰当变换,推进上井然有序,互动上轻松和谐。要力求做到:有动有静,动静分明;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有密有疏,疏密相间;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有急有缓,缓急相济;有快有慢,快慢相宜;有庄有谐,亦庄亦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情有理,情理交融。使教师和学生既有真的发现、善的感悟,又有美的享受。对于尚缺乏教学节奏意识的教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从基础抓起,在教学的呈现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活动的节奏方面狠下功夫。可以预计,这将很好地协调教师与学生、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课程与教材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能。

走笔至此,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回答“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这种教学节奏,能够在关键的对比(可比)因素上,呈现出合规律、合目的、有美感、受欢迎的规律性变化。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需要,进行灵活而恰当的调控,使教学呈现出强烈且和谐的律动美,从而使教学能够入心入脑。

好的教学节奏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好的教学节奏)(8)

责编 | 郑琼良

排版 | 肖江华

文 |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 翁乾明

原文刊载于《福建教育》总第1127期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fjedugp16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