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信息化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融入)
[摘 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信息化、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多样化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如何提升“形式与政策”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关键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通过VR技术教学、APP应用教学和自我提升系统实践教学,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信息化课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信息化课程
[摘 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信息化、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多样化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如何提升“形式与政策”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关键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通过VR技术教学、APP应用教学和自我提升系统实践教学,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课。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信息化、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探索多样化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学懂弄通我国取得的经验与成就、所处的时代方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化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课程,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关键课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基于此,通过VR技术教学、APP应用教学、自我提升系统教学,实现“线上 线下”“静态 动态”的课堂引领,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形势与政策”课由结合提升到融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性、时效性、针对性,真正使大学生达到“知其性、信其道、行其事”。
运用VR技术教学,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感染力、感召力
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新奇事物关注度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学识需求,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探究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迫切需要。VR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虚拟仿真体验空间,使大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感受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感染力、感召力,引领学生由“知”到“信”的转化。
一是以VR技术为载体,开展体验式教学,达到学之有效。“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引导学生能够透彻把握党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国家七十余年来的辉煌历程与实践,引领学生了解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使学生在其中达到理论自觉、实践自觉。VR技术能够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纳入其中,配合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能够以新奇性、独特性而“紧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功效。具体而言,VR技术能够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静态”与“动态”结合。静态,是指学生可佩戴VR设备,通过设备成像即可静态观看内容,这里的静态特指学生不需走动、活动,就能够实现课堂内容的映射。从另一层面而言,VR设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形势与政策”课不关注、不关心的局面。动态,是指学生可通过VR设备进行区域活动,与静态区分于其必须开展动作才能进行内容学习,真正达到沉浸式体验。例如,学生可在课堂内感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体验“雪崩救人”“背锅走长征”,真切体会爬雪山、过草地中的“行难”“食难”“御寒难”,感受革命意志,实现深度沉浸。如此,在VR技术教学之中,达到“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学生能够在体验式教学之中汲取“形势与政策”课的重点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达到以科技促教学的效果。
二是全方位构建虚拟仿真大空间,开展嵌入式教学,彰显知之有道。虚拟仿真大空间区别传统VR体验的区域限制、线缆限制以及单人限制的缺陷,完美实现VR交互体验。VR技术教学与“形势与政策”课的结合,着力于VR大空间的拓展性与无限性,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掌握。“形势与政策”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深刻了解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VR大空间即可实现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可将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的理论与实践进程设入VR大空间之中,学生从中可以认真观看、学习、体验党的理论成果、建设实践,从嘉兴南湖到北京天安门,感悟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成果,坚定“四个自信”。同时,VR大空间能够帮助学生精准理解国内外形势,认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明晰热点难点问题,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大势。VR大空间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从纵向之中强化学生对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学习,从横向之中深化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进而达到纵向与横向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实时性与针对性,在课程大纲基础上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重点讲授,以VR技术的专用性对内容进行嵌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在VR大空间课堂学习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融会,在嵌入式教学中达到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实现入脑、入心。
三是以塑造大学生价值观为指向,开展渗入式教学,明晰信之有益。VR技术的运用与施行,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开辟新的途径、方式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产生兴趣,真正把课堂内容与要求落实到自身的现实学习与生活之中,而非将其作为“重负”。VR技术完全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纳入其中,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VR技术教学以一种新奇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方式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强化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政策与方针的了解有着关键作用。VR技术教学的开展与应用,可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形成对学生主体的引导作用,它能够以图像呈现、视频播放以及情绪引导而作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内容传递与情绪表达,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产生积极反馈。VR技术教学,将价值观引导渗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引领学生从课堂之中深入践行至现实生活中,“形势与政策”课由外化灌输转向内化汲取,促使学生由“不知”深入到“知”,由“知”达到“信”,最终培养学生达到“识其道、明方向、修美德”的个体品质。
运用APP应用教学,实现课堂内容内化于心
“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的“助力器”。“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应用以课程内容为导向,以开发系列模块为抓手,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APP应用即可实现课堂内容内化于心,使学生铸就爱国意志,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颠覆以往手机影响课堂教学的认知,使手机成为促进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法宝”,成为教学“利器”。更进一步而言,“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更能够贴近学生,引发学生共鸣,一改以往“照本宣科”式教学,使课堂“活起来”“火起来”,在“信”的基础上实现“意”的确立,树牢学生意志品质。
一是有助于推动数字化资源融入学生生活,使手机成为教学“利器”。“形势与政策”课要达到指导、引领学生的目的,就需要从学生生活本身入手,对学生所求、所想进行透彻把握,正确审视学生的价值诉求,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生活主体,引领其认清自身责任与使命。当今时代,手机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开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就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式,开展APP应用教学。“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旨在将课程内容内置于手机应用之中,学生可在课堂中使用手机进行课程学习,其中包含课前预习、课中探讨以及课后练习三个层面,同时可以在APP中进行课程考试。如此,将学生的生活特点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手机不再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枷锁”,而成为教学“利器”,实现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的转化,学生更易接受教学内容与方式,达成态度转向、情感转化。
二是遵循“应用为王”,引发学生共鸣,使课堂“活起来”“火起来”。要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这就对“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指向,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教育信息化而不遵循学生需求、教育规律,那么就会产生“教而无用”“学而无效”的结果。“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从根本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不需要、认不认可为根本遵循,以推动课堂教学个性化、鲜明化为着力点,真正把服务学生作为宗旨。“形势与政策”课实验教学APP除了可将课程内容置于其中,亦可将红色电影、党史故事、模范事迹等内容纳入其中,学生可进行观看学习。同时,将党和国家的理论成果、建设实践,国内外形势、热点问题制作成小视频进行展示,使学生更易汲取其中内容,使课堂“活起来”,更进一步而言,使用APP应用教学,更有助于开展课堂讨论,学生可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培养个人的辩证思维,在探讨与辩论之中提升个人品质,使课堂“火起来”。
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为学生提供自我提升的环境与空间
学生实现了由“知”到“信”的内生转化,达成了“意”的自我坚定,继而需审视的是如何将“知”“信”转化为自身的“行”,从而实现由内生到外化的转向。“理论”不经“群众”掌握,就不会成为“物质力量”。“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只致力于理论的阐释、内容的传递,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也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用。基于此,推动开展自我提升系统教学,已成为学生将理论由内向外转化的关键环节。自我提升系统,即教师、学生可借助电脑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讲演,预先在系统中设定标准,通过摄像头对自我仪态体态进行记录,进而对照设定标准进行自我改善、提升,对低分的环节进行改进,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师预讲方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提升的环境与空间,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一是借助自我提升系统深耕课堂,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自我提升系统教学的开展,将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这个“实践”,是指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是指学生在对照中实现自我提升、将课堂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内生动力。教师在自我提升系统的指导下,可以提前对课堂效果进行预设,着重对课堂内容的教授,“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进而完善自我的仪态体态,能够以一个完美的姿态进行课堂教学,提升自我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另一层面而言,学生通过自我提升系统,可以改善个人心态,从容应对面试、演讲等场合,消除畏难情绪。就“形势与政策”课程而言,学生可作为主体进行内容讲演,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更易使同一群体接受课程内容,确立其主体意识。
二是以自我提升系统引领实践,实现主体意识到行为转化。由“意”到“行”是一个从自我意识到自我行为的递进,是从意识到行动的深层次转化。自我提升系统通过把“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落实于学生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应然”走向“实然”。学生通过自我提升系统,将理论转化为自我行动的指南,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自己透视事物的“眼镜”,从而能够正确审视各种事物,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实现课程内容从自我内化走向外化实践。学生在此过程中确立了主体意识,不再是作为传统的受教育者而存在,而是自身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是自身的学习生活决定自我意识,自觉成为脚踏实地、肩负使命、坚定信念的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针对性、鲜活性特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当代理论与建设,其自身实现由“知”到“信”再到“行”的深层次递进。VR技术教学、APP应用教学、自我提升系统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融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创新,营造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无处不在的时空,真正把学生认不认可、需不需要作为着力点,使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不再置于传统的结合层面,而是互相融合,成为一体,学生通过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在认知与情感中融为一体,达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从而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为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协同建设研究”(17JDSZK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徐秦法 常劼,单位:广西大学】
原载2022年第13/14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徐秦法 常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