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短短一个月,就席卷了全国各地。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推断,作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蝙蝠非常有可能也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蝙蝠不仅携带冠状病毒,还携带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狂犬病毒等多种病毒,是名副其实的“毒王”。为什么蝙蝠如此受病毒的“青睐”,自身却不易受病毒的伤害?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1)


今天,跟着蝌蚪君走进蝙蝠的世界,一起去了解这位隐藏在黑暗中的“毒王”。


你需要知道的蝙蝠


作为世界上数量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哺乳动物,蝙蝠的分布非常广,除了两极以外的各大洲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全球已经鉴定的哺乳动物大约有4600种,而蝙蝠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翼手目,进一步分为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共有了19科185属961种。


其中大蝙蝠亚目只有狐蝠科一个科,却是携带病毒最主要的蝙蝠种类,到目前为止通过各种方法在蝙蝠体内已经检测到173种病毒,其中61种都是人畜共患,可以说近年来,一些新病毒的爆发、老病毒的重返都与蝙蝠息息相关。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2)

图自新浪


为啥蝙蝠带毒能力如此之强


居住密集


首先蝙蝠是群居动物,多种蝙蝠居住在一起比较常见,群居的蝙蝠密度惊人,比如墨西哥的无尾蝠每平方米个体数量能达到3000只,一个洞穴往往居住了数百万只蝙蝠,这种高密度的种内或者种间接触能使病毒在蝙蝠之间快速传播。


如此庞大的群居数量之下,即便有一些蝙蝠被病毒干掉了也几乎不会对种群产生任何影响,而存活下来的就会对携带的病毒具有耐受性,并且可以持续排毒。


和病毒交往已深


蝙蝠是比较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在500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早已经和病毒有过亲密接触,比如亨尼珀病毒、狂犬病毒,它们彼此抗争又共同进化,最终达成了共识,和谐相处,避免了互相伤害,而又能一同成长。


异于常人的体温


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C,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C,它们的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动物大,这种生理特性可能导致对温度本身就很敏感的病毒无法稳定地繁殖。


另外,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快速升高到38℃~41℃。如此高的体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也正是因为如此,蝙蝠体内的很多种病毒已经适应了它们这种反复无常的体温,当它们从蝙蝠身上转移到人身上时也就能轻松耐住人体免疫体统制造的高温,也就是发烧,所以这些病毒来势汹汹,更难对付。


忍气吞声的免疫系统


与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倾向于主动出击杀死病毒的做法不同,蝙蝠对付病毒的办法则是“忍气吞声”,力求与病毒和平相处,为此,蝙蝠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免疫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耐受力,它们的免疫系统看上去相当迟钝,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慢吞吞的,让人看着着急。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3)


它们的免疫系统只会对入侵病毒采取较为温和的免疫反应,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免疫病理,更不会彻底将病毒杀死。


蝙蝠的机体虽然不会对病毒产生任何异常表现,却可以持续向外排毒,这也就是它们成为一代“毒王”的重要原因。


蝙蝠是如何“荼毒”生灵的?


蝙蝠传播病毒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通过腺体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的病毒能够以气溶胶的方式传播给人类,也有少数吸血蝙蝠,比如拉丁美洲的吸血蝠会直接攻击人类,引起人的感染发病。然而蝙蝠其实很少将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类,往往需要中间宿主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比如亨德拉病毒是牧场的马匹接触到带毒蝙蝠的体液和分泌物感染后,又进一步染给人的;尼帕病毒是先感染了猪群,又通过猪感染了人,导致276人感染,105人死亡;和蝙蝠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节肢动物,比如蚊子、苍蝇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4)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

图自新浪新闻


另外,有些地方的居民有食用蝙蝠的习惯,虽然高温烹饪能够杀灭蝙蝠体内的病毒,但在捕捉和宰杀蝙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


蝙蝠说病毒的锅我不背


蝙蝠是“毒王”,为什么不干脆把蝙蝠都杀死,彻底切断传染源呢?


蝙蝠其实也很无辜,它们原本生活在森林深处和易于隐藏的洞穴中,同人类生活的环境相距甚远,然而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范围增大,森林面积减小、环境质量下降,食物不足,迫使蝙蝠不得不飞进人类的世界。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5)


比如尼帕病毒的爆发就是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破坏,食物大幅度减少,导致狐蝠从原本的栖息地迁移到森林边缘的果园觅食,而马来西亚许多养猪场与果园毗邻,被狐蝠污染过的果实掉落在地上被猪啃食,从而使尼帕病毒通过猪传播到人类。


蝙蝠为什么有那么多毒(号称世界头号毒王)(6)

这些野味很可能扮演了中间宿主的角色

图自微博

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蝙蝠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食虫蝙蝠是害虫的天敌,食果蝙蝠是种子和花粉的传播者,它们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与其因为它携带了大量病毒就将它们斩尽杀绝,不如让它们留在原本的栖息地,尽量避免打扰它们的生活环境。不捕捉、不滥杀、不食用,远离蝙蝠,就是对我们人类自己最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文东, 梁国栋, 梁冰, et al. 蝙蝠携带病毒的研究进展[J]. VirologicaSinica, 2004, 19(4):418-425.

2.何彪, 涂长春. 蝙蝠病毒研究进展[C]// 动物生态养殖、疫病防控、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0.

3.涂长春, 肖昌, 龚文杰. 蝙蝠--人兽共患病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动物[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 2009.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

作者:王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