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

作者简介:

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1908),意大利著名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学校学习,后来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的爱国战争,逐渐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官。1868年,他的处女作《军营生活》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这本书的成功激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亚米契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如《一个教师的故事》、《学校与家庭之间》等,其中1886年创作的《爱的教育》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爱的教育》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1)

写作背景:

作者在青年时期亲历了意大利民族独立战争,身为军官,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人民渴望和平、自由、民主,社会呼唤友爱、同情、互助,社会现实需要一部发现和开掘人民大众中蕴藏的精神道德力量以及高尚情感的作品。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2)

地位影响:

《爱的教育》不仅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而且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886年《爱的教育》一出版就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很快就风靡世界。在许多国家,这本书中的部分章节被选入中小学生的教科书,被作为教育孩子的范本,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富有爱心的教育读物。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3)

在我国,《爱的教育》被教育部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据考:《爱的教育》最早是由教育家夏丏尊在1924年翻译过来的,自引进之后,畅销不衰,现在有各种版本。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4)

思想内容: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是最平凡的爱,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爱的教育》宣扬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本质: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唤醒我们成年人关爱儿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5)

艺术特色:

别具一格的结构——日记体。它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属日记体小说。

儿童特有的叙事口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视觉来写孩子的生活与思想。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主人公是安利柯。通过主人公安利柯的视觉展示众多栩栩如生、鲜活而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6)

人物形象:

安利柯——纯真善良、学习进取、观察敏锐、待人诚恳、乐观进取的好少年。

卡隆——头大肩宽,笑起来非常可爱,富有正义感,与人为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有教养。

洛贝蒂——舍己救人,非常坚强,用微笑面对神获得一年级小学生。

代洛西——朝气蓬勃,风度翩翩,做事很有才干,学识渊博,运动突出,受全班同学尊敬的好班长。

弗兰谛——游手好闲,欺负弱小,曾被老师逐出学校,后因他的母亲恳求校长,才得以回校。但他没有悔改,是个坏孩子。

瓦梯尼——是一个自信心、虚荣心和嫉妒心都很强的人。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7)

名人评价:

意大利诗人帕斯科利: “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堪称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

作家、教育家夏丏尊:“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就流泪。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把我们带进充满爱的世界)(8)

科普作家、出版家叶至善:“《爱的教育》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供孩子们阅读的好小说,有好些发人深省的章节值得细细咀嚼。”

教育家李镇西:“《爱的教育》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材料,课堂上我和学生轮流朗读‘安利柯’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也成了学生们中学时代最难忘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