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

第32期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1)

曾经杨丽萍用自己的力量,让他们从乡下的田野里,走上舞台。

如今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伤心,难过,不舍……

《云南映象》艺术团被迫解散了。

但她没有唉天怨地,而是豁达地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暴风雨,要经受得住风吹日晒。生命的过程就是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渡过所有难关。”

1.从家乡到北京,追逐梦想

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的小村子。

那里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杨丽萍从小跟着家人们上山下山,奔跑在大自然中。

在田间地头,在荷塘边,看云卷云舒,看孔雀开屏……她被美丽的自然风光陶醉着,将万物一点点融入到了自己的舞蹈中,与天地共舞。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2)

那里的人们,世代能歌善舞。当然,杨丽萍耳濡目染,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强的舞蹈天赋。

13岁那年,刚读初中的杨丽萍有幸被西双版纳歌舞团发掘,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在歌舞团磨砺8年后,她得到机会主演民族舞剧《孔雀公主》,并凭借这一作品获得了云南省的大奖,此后被选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

随后,杨丽萍携《雀之灵》登上央视春晚,一夜成名。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3)

杨丽萍还创作出了《月光》《两棵树》《雀之恋》等作品,先后7次登上央视春晚,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孔雀公主”。

有人问她:为什么会这样痴迷于跳舞呢?

她说“为什么要舞蹈,不是为别的,是为了你的生命需要,你的生活里面存在这种感觉。”

2.从北京返回家乡,坚守本心

90年代的中国,世人看来,春晚是最大的舞台。登上春晚的舞台,意味着名利双收。留在北京,杨丽萍可以有更好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她没有这样做。

2003年,她毅然决然的放弃北京的生活,离开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故乡云南大理。

一年多,她走遍大大小小无数个村寨。她组织家乡人,成立了《云南映像》歌舞团,把民间乐器搬上了舞台,鼓励大家按照家乡特有的舞姿唱调表演。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4)

她们跳神灵,跳万事万物,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舞台上还原云南本土生活的点点滴滴。

她热爱舞蹈,更爱自己的家乡,她以最质朴的方式回馈家乡父老。

没有投资人,为了给舞团开工资,她就自己接商业广告,甚至不惜卖掉自己房子。

结果,她成功了,她的舞团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认可。

3. 不畏世俗眼光,活出真我

为了跳舞,她坚持30年不吃米饭、花20万做假指甲,甚至为了更加贴切孔雀形象,不惜取肋骨;

在世俗眼中,她活得有些异于常人。

但杨丽萍依旧坚持自我,选择了自己的舞蹈事业。

她说“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5)

为了跳舞,她不能做饭、不能扫地,离过两次婚,没有生孩子。

在世俗眼中,她不是贤妻良母。

她依旧坚持自我,选择了自己的舞蹈事业。

她说“爱情婚姻不是我这种人非要去体验的人生,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占有?”

为了跳舞,如今63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63岁的她,依然通过优美的舞姿,表达着对舞蹈的炙热。

她说“人总会衰老,走向死亡,谁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轻的,你的气息是美好的。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望我们都能自在,如我。”

62岁的杨丽萍为何拄拐杖(30年不吃米饭取肋骨)(6)

她用最美的舞姿,诠释着对舞蹈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

她始终记得家乡那位老太太,虽面色沧桑、布满黄斑,腰背都弯了,但手里还拿着一片树叶在云底下跳舞。

她要一直跳舞,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心]我是勇者,欢迎关注我[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