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
在深圳市南山区美丽的深圳湾畔,一所致力于培养“人文厚实、理工见长”优秀学子的12年一贯制现代化公立学校,正融汇跨越数千里的南北教育资源,育桃李芬芳。这所学校就是创办于2000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南山附校”),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外举办的第一所附属学校。
今年,是北师大南山附校建校22周年。20多年来,学校充分践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促进人的更高水平的差异发展,达成“规范与差异”“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以及“学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的辨证统一和同步发展,打破了单一、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
创新实践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北师大南山附校先后荣获“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民走进身边的好学校”“深圳市中小学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全国骨干校长教师挂职研修基地”“南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此外,该校连续五年荣获“深圳市高考工作超越奖”,并在2020年荣获“深圳市高考卓越奖”。
践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理念
打造“文理融通、科创引领”特色
追梦者,不以山海为远。北师大南山附校教育人着眼于做“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教育,认为创办特色高中与学校“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只有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彰显个性;只有彰显了个性,才能凝练某一领域的特色。“遵循从全面到个性再到特色的逻辑递进,方能厚其积储,大效于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时代命题,北师大南山附校深入思考和探讨“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如何在“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有效的践行和落地,培养和造就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国际视野、能够自主发展的时代新人,最终实现“做杰出的北师附校人,做杰出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
北师大南山附校打造的是“文理融通、科创引领”的理工特色。现阶段,学校初步形成12年一贯制理工类课程贯通体系。从学科到项目到活动的学校理工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小学直至高中“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贯通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理工教育12年一贯制下的有序性、结构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管齐下,成绩斐然。2020年,北师大南山附校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授予“科技育人先进工作单位”;2021年,学校连续获评“深圳市科创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市海洋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优秀科组”;高中生物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入选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学科示范基地,是南山区唯一的两个学科入选基地的学校,深圳市仅三所学校有两个学科入选。该校高中生物组陆晖老师被评为“新一轮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通用技术组罗东才老师被评为“深圳市科技创新教育领军人物”。
进行分段式、梯级化培养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该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理工类优秀师资队伍也备受关注。在这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新秀崛起”的理工师资队伍中,有特级教师和省级名师12名,正高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37人,省市区名师66人,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9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名牌高校毕业生占到60%以上,构筑起了学校理工教育的师资高地。
在实施学校“梯级名师队伍的培育与构建”的工程中,北师大南山附校将“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作为学校梯级教师培养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COP项目”“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重构”“PBL教学研究项目组”“‘木铎引航’新教师培训项目”“‘木铎引航’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丰富多元的专业提升项目为抓手,按照教师年龄层次、发展层次、能力层次的差异进行选择性分类、梯级化培养,打造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专家的动态提升的理工教师梯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北师大南山附校教师专业化能力取得显著提高,不少老师成为省市、全国的领航教师。特别是随着科创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科创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作为“文理融通、科创引领”的理工特色学校的中坚力量。
近五年来,该校科创团队出版著作6册、编写省级以上教材13册,获区级以上科研成果11项、主持市级以上课题7项。科创教师近三年课堂教学评比获奖约70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17人次。其中,罗东才老师成为首批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学科示范基地负责人,荣获深圳市科技创新教育领军人物;施丁倩老师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赛二等奖。
科技创新教育领军人物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秉持“没有爱就没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信念,北师大南山附校把“遵循规律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作为全校教师的工作原则。随着科创教师专业化能力不断提科、创新教育扎实推进成果辈出,该校也诞生了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
自2006年罗东才老师到北师大南山附校任教后,他就一直致力于技术实践与科创教育。他注重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研究与落地实施,主张“跨界融合,为思维而教”,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用相长”教育理念。其任教的学科成为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首批学科示范基地(全市首批仅16个学科入选)。
在教学中,罗东才老师能很好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上他敢于“放飞”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卓有成效的导学导思,培养学生学习力。上课时,他不仅关注“我怎样讲得好”,而且更多考虑“学生怎样学得好”,重点在如何为学生提供智慧导学方面下功夫。每一个专题项目,罗东才老师都非常注重学法指导和思维引领,会为学生呈现出明晰的自主学习路线图,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主动创新的思维。
作为南山区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年来罗东才老师致力于技术实践与科创教育,带领团队通过研究和实施螺旋递进、整体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类课程,解决了学生思维、能力系统化实践的问题,并开发出系列教材,为区域课程建设、教研机制和资源开发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罗东才老师先后开发出二十多门综合实践活动和工程技术类课程,编写出版了13套省级以上中小学课程统编教材。为中学科创教育特色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路径,研究成果“数码探自然”已被中国教科院向全国推广。所带教研组先后两次被深圳市教育局评为深圳市年度先进科组。近五年,他指导学生参赛获省以上奖171项,国际奖8项,2021年获区科学传播贡献奖。
值得一提的是,罗东才老师自1993年7月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中学生物与自然科普教育,先后获生物与信息技术双学科高级教师职称。他也先后荣获深圳市科技创新教育领军人物,全国首批STEM种子教师,广东省十佳创客教师。入选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课程组专家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硕士生实践导师,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文:伍曼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