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来风俗习惯(历史小知识端午)
历史上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四种说法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
第一种说法最为传统也最为盛行,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第二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庆祝唐玄宗的生日。
“端午”被正式定名是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起源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原来“端午”的意思是每个月的第一个五日。晋朝《风土记》中就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明确指出“端”取开端和初始之意,而“午”不仅与“五”同音,古代两字相通,“端午”又称“端五”;而且,在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排列中,“午”正是五月,因此“端午”便具备了专指“五月初五”的含义。当然,这只不过是民间的说法。而“端午”的最终定名是在唐朝,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也就是八月的第一五日。为了避讳,当时经大臣宋璟提议,把“端五”正式定名为“端午”,并延续至今。
第三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龙的生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的。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